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类型包括:初发心房颤动(首次发现,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7天,一般<48h,多为自限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7天,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永久性心房颤动(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h内又复发,可以是心房颤动的首发表现或由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发展而来).有些患者不能得到心房颤动的病史,尤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用"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或"新近发现的心房颤动"来命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也可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24h者[1].在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窦性心律维持及心室率控制方面,药物治疗依然是一线治疗[2].  相似文献   

2.
正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精要如下。1.房颤分型:仍为5型:(1)初发房颤:初次诊断的房颤;(2)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天而自行终止,7天内被复律者也为之;(3)持续性房颤:≥7天而用药物或电复律终止的房颤;(4)长程持续性房颤:房颤1年,拟做节律控制治疗;(5)永久性房颤:患者及医生接受长期房颤而不做节律治疗的事实。2.房颤症状改良的EHRA评分:分成5级:(1)1分:无症状;(2)2a分:症状轻,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2b分:中等症状:日常生活不受限。但受房颤症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但起病时常呈阵发性。据此临床上将之分为3种类型:(1)阵发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常<48h,自行终止但反复发作。(2)持续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不自行终止,治疗后转复但反复发作。(3)永久性房颤。其发作不能终止或经治疗短时转复后又复发,以致患者无转复愿望。此外,还有一类称为初发性房颤,其发生时间不明,有或无症状,可复发或不复发。1流行病学2004年报告的我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29079人抽样调查显示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年龄标化后为0·61%);男性为0·9%多于女性的0·7%;80岁以上…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但起病时常呈阵发性。据此临床上将之分为3种类型:(1)阵发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常〈48h,自行终止但反复发作。(2)持续性房颤。其持续时间〉7d,不自行终止,治疗后转复但反复发作。(3)永久性房颤。其发作不能终止或经治疗短时转复后又复发,以致患者无转复愿望。此外,还有一类称为初发性房颤,其发生时间不明,有或无症状,可复发或不复发。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指心房颤动突然发生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2 4h ,能自行终止。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心室率 ,一般不需复律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方法都不能复律的心房颤动。因此 ,心房颤动复律治疗的重点是针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复律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胸壁电复律、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复律所需时间较长 ,复律成功率高低取决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房大小、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1〕。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目前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手术治疗心房颤…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特点是心悸、脉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等。根据临床发作特点心房颤动分:(1)初发心房颤动:特指首次明确诊断的心房颤动,包括心房颤动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难以确定心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是否可以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药物转复的成功率,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入选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观察组药物复律前给予3周华法林和3 d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药物复律前给予3周华法林和3 d安慰剂治疗,药物转复失败后的患者接受电转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转复后心脏超声所示心脏结构指标变化及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心房颤动药物转复成功率观察组(36.58%)与对照组(17.07%)相比,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律后与复律前比较,心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复律后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复律后左室后壁厚度较对照组患者薄(P0.05);观察组患者复律后收缩压较复律前降低(P0.05)。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复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 d,2 d,3 d CRP与PCT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药物转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随机血糖水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电复律的影响.方法:1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间<24 h),根据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58例,血糖<7.8 mmol/L)、B组(35例,血糖7.8~10.9 mmol/L)及C组(23例,血糖≥11.0 mmol/L),同时查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双向波100~200 J).结果:A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最高(56例,96.6%),与C组(18例,7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不仅转复成功率最低,而且左房内径和HbA1c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当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血糖≥11.0 mmol/L时,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陈有文  关俭 《内科》2008,3(6):871-87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d,能自行终止,最常见为〈48h反复发作。有症状的患者需要尽早抗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电复律。绝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作为首选疗法。我院近年来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对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8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及40例窦性心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对阵发性房颤患者采取药物复律,测定复律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1);成功复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前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复律后(P<0.01);未成功复律者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复律者复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者(P<0.01).结论:房颤是影响脑钠肽分泌的重要因素,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对房颤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患者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持续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大于7 d)患者为A组;既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又有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小于7 d.一般小于48 h,多为自限性患者为B组;仅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无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为C组.对3组患者的P波异常,P波离散度及心脏超声波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波离散度大者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直径增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直径大(P<0.01),显示左房扩大、房内阻滞及P波离散度增大者易发生房颤,危险比增高.结论 左房扩大可能是发生房颤的先兆,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增大可作为发生房颤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导管消融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心房基质改良的线性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消融术式与消融远期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因药物无效而接受了步进式线性消融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病例,依据房颤能否被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消融转复组和消融加电复律组并平均随访至术后5.3年.结果 87例患者中有50例(57.5%)术中通过线性消融直接终止了房颤,37例(42.5%)患者线性消融无法转复,除1例之外均行电复律成功.平均随访(5.3±1.0)年,单次消融后34例(3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消融转复组24例(48%),消融加电复律组10例(27%)可维持窦性心律,消融转复组的远期成功率高于消融加电复律组(P=0.047).结论 对于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线性消融策略进行心房基质改良消融可能有助于提高远期成功率.术中通过消融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是远期成功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远期复发率及影响因素。选择2000~2002年住院诊断房颤,并进行药物或电转复后成功者,随访1年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6例房颤患者复律成功,1年后135例复发,复发率为35%,以复律后1周内发生率最高(53%)。复发与未复发组在年龄、复律方法、基础心脏疾病、复律后是否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房内径≥50mm(OR=1.86),复律前房颤持续≥7天(OR=2.08)和房颤病程≥3个月(OR=1.77)。结论: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律后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比较3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以及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永久性房颤组)血清MMP-9水平变化。对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药物或药物+电复律治疗,复律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并回顾性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成功后(复发者和未复发者)血清MMP-9水平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试者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151.43±88.14)ng/ml、阵发性房颤组(182.66±96.39)ng/ml、持续性房颤组(278.93±89.22)ng/ml、永久性房颤组(336.82±112.35)ng/ml,持续性房颤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永久性房颤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随访(15.4±4.3)个月,复发者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未复发者[(315.63±94.52)ng/ml vs(261.92±87.86)ng/ml,P=0.036]。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左心房内径、血清MMP-9水平等5个因子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水平是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1.135,95%可信区间:1.018~1.321,P=0.035)。结论: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显著升高。血清MMP-9水平是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对渐进式导管射频消融术终仍未转复的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转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38例。对射频消融术终房颤未转复者给予单剂量静脉尼非卡兰,观察用药后30min内复律成功率。比较消融术终自动转复者(对照组)和需要应用尼非卡兰转复者(药物组)的临床情况、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手术时间、生化指标等;并比较尼非卡兰转复成功者与转复失败者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LAd)及QTc间期等,以了解尼非卡兰转复效果及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患者,经渐进式导管消融后,15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23例未能转律。药物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16±28)min vs(182±22)min,P<0.05],静脉注射尼非卡兰后,14例(60.9%)转复为窦性心律,从给药至房颤终止的时间为[7.3±3.3(2.5~14.5)]min;与9例尼非卡兰复律失败者相比,14例尼非卡兰复律成功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较短[(20.1±11.0)个月vs(32.8±16.2)个月,P<0.05]、LAd较小[(42.3±2.7)mm vs(45.1±3.5)mm,P<0.05]。结论对于渐进式射频消融术终未能终止的持续性房颤,静脉尼非卡兰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转复方法,其效果受房颤持续时间及LA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常会发展为慢性房颤,其发生率与基础疾病显著相关[1],同时有18%的特发性房颤会发展为持续性房颤[2]。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也很重要,房颤持续时间短于2天的患者中,有31%的患者转变为慢性房颤,而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天的患者,有46%转为慢性房颤[1]。从这些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出,不依赖于基础心脏病,房颤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临床上发现当房颤存在时间较短时,药物转复或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较高。在新近出现的房颤(<24h),静脉注射氟卡胺的转复率为76%~93%,而持续时间较长时转复成功率为0%~83%[3,4]。胺碘酮对于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功(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次消融后复发,2例患者接受3次消融.消融结束后房激不能终止者应用药物复律和(或)体外直流电复津.术后...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发作时心房电极的置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对24例具有心脏起搏器安置指征的慢快综合征患者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成功置入心房电极。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经超速刺激转复2例;普罗帕酮转复8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4例成功,胺碘酮转复1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6例成功,总转复率45%。12例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P波振幅、心房电极阻抗、起搏阈值与12例术中复律患者测得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房颤患者术中测得心房波为(0.8±0.6)mV,明显小于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的P波(1.4±0.5)mV(P<0.05),但两者阻抗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Af)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心功能(1~3)级病人,采用放免法测定房颤及窦性心律时病人血浆中BNP的浓度,观察两组BN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结果病人房颤发生时BNP浓度为(88.36±22.32)pg/mL,比复律后窦性心律时(57.48±20.32)pg/mL明显增高(P<0.05),高BNP水平病人组房颤发生次数较低BNP水平病人多。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BNP浓度增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高水平的BNP更容易复发房颤,血浆BNP水平低或Af持续时间短者转律后窦性心律较易维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方法:入选2014-08-2016-08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收导管射频消融术但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窦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48例,其中男14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63.9±7.2)岁。术中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 mg,若仍未转复,则再次给予1 mg。若仍未恢复窦律,则根据情况给予超速抑制或电复律。依据"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是否恢复窦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患者房颤的早期及晚期复发率。统计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效果。结果: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总成功率为72.1%,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在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值、BN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恢复窦律者的房颤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率均较未恢复窦律者低。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且伊布利特复律成功预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晚期复发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