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有无 Q波与损伤部位、血管阻塞程度及是否建立侧支循环有关。当血管完全被阻塞并缺少侧支循环时 ,即可出现典型 AMI心电图改变 ,即 Q波形成 ,否则称之为无 Q波 AMI。出现缺血症状同时不伴心肌坏死 ,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无 Q波 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入院时很难区别 ,治疗方法大致相同 ,故将二者称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1 ] 。1 诊断目前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仍基于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1.1 临床症状 胸痛是主要症状。心绞痛分级按 Braunwald分类法 [2 ] ,见表 1。W…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斑块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引起血小板粘附、血管痉挛、血栓形成 ,导致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缺血性猝死 ,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 e,ACS) [1 ] 。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其发生、演变过程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演变动脉内膜的慢性微小病变 ,通常是因为血管在转折处或近分叉处血液涡流的结果。除高血压导致的局部切力增加 ,高血脂、高血糖代谢产物的增多、吸烟的化学刺激、血液内儿茶酚胺、免疫复合物或感染 ,都会产生慢性微小内皮损失或功能障碍 ,导致脂类和…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长期治疗与二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发病早期干预治疗后仍有可能再次发生或演变为心肌梗死 (MI) ,或较高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因此ACS患者需继续长期抗心肌缺血、抗栓治疗 ,并积极防治危险因素 ,即所谓ACS的长期治疗与二级预防。美国心脏学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于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无Q波心肌梗死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为冠心病 (CAD)最常见的临床特征 ,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即冠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 ,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 ,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 ,形成血栓 ,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 ;因而常将三者归为统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已成共识[1 ] 。本文重点探讨UA/NQMI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 生化标志物测定的研究进展2 0世纪 50年代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肌红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诊断和溶栓再通效果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胸痛患者入院即刻血浆中的MYO、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比较其在不同时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MYO的相关性。观察MYO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入院即刻心梗组的MYO、cTnT、CK、CK-MB分别为(56±34)μg/L,(0.05±0.03)μg/L,(94±84)U/L,(17±13)U/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Q波心梗组(263±182)μg/L明显高于非Q波心梗组(165±102)μg/L,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MYO(56.48±33.59)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K、CK-M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胸痛发作8 h时敏感度最高,特异度在发病24 h内高于cTnT(P<0.01),与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和CK-MB的阳性预测值在发病24 h内均高于cTnT,阴性预测值在4 h MYO高于cTnT和CK-MB(P<0.01)。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的MYO含量(167±72)μg/L高于单支和早期病变组(P<0.01),早期病变组与单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溶栓术后在血浆中含量明显升高,酶峰出现在5.26 h,比CK、CK-MB明显提前(P<0.01)。结论MYO是一个灵敏、可靠的早期诊断ACS和监测溶栓疗效的指标,联合CK、CK-MB、cTnT测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77%,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为ACS患者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在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对其临床危险性和预后的评估都有赖于准确而可靠的实验室检查及动态监测。尽管心电图是评价胸痛患者最有用而廉价的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者不足50%~70%,其中不少属于微小心肌损害(minormyocardialdamage,MMD)者心电图很难确诊。因此,在ACS的实验室检查中…  相似文献   

9.
如众所知,β受体阻滞药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然而其潜在的共有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作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共收集1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具有β受体阻滞药相对禁忌证,分为随机双盲静脉滴注艾司洛尔(esmolol)的治疗组,和仅接受其它常规药物的对照组,疗程6周。继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用药6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如病死率2%∶4%,心肌梗死和再梗死4%∶7%,复发心肌缺血12%∶13%,心律失常4%∶2%,无症状心肌缺血13%∶1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仅一过性低血压多…  相似文献   

10.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心源性猝死 ,其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ACS的最重要机制。有人提出炎症与 ACS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尤其是 ACS为一种炎症过程 ,故认为炎性因子 C反应蛋白 ( CRP)、白细胞介素 6 ( IL 6 )等为 ACS的危险因子 〔1〕。现就其作用综述如下。1  ACS冠脉内局部炎症存在证据van der Wal等 〔2〕研究死于 AMI患者的斑块 ,其中含有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  相似文献   

11.
郑刚  刘兆昶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807-809
过去 30年 ,临床研究有了迅猛发展 ,其突出表现之一是试验作为一种方法和标准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与此同时 ,荟萃分析作为大量随机试验的概括也日益得到认可。随着这些进展及对传统医学局限性认识 ,1992年 ,一种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 edicine,EBM)诞生了 ,它是医学临床实践新模式转换的前奏 ,因而成为近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循证医学是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订医疗卫生决策 ,规范医疗服务 ,从而能提供经济、高效医疗服务的科学。近年由于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全面深入研究 ,提出了急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1引言以往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及猝死的一组病症(图1)。总体上,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无Q波心肌梗死,再到Q波心肌梗死,病情越来越重,预后越来越差。图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旧分型2旧分型的缺陷事实上,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或急性Q波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的病理生理基础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但在心肌酶出现增高之前,我们无法区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不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病变,因此,抗血栓药物的应用无论在伴有ST段抬高的ACS或ST段不抬高的ACS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诊分层诊断的可行性,提高急诊医生对ACS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3—8月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在我院急诊科就诊且资料完整患者288例,通过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将患者分为ACS组(192例)和非ACS组(96例),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确诊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分析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两组性别、症状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 173例,非ACS组中确诊ACS 3例,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0.1%(173/192),非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6.9%(93/96)。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3.0%。ACS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非ACS组随访30 d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就诊的急诊患者行ACS分层诊断,可初步实现ACS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降低漏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9例血糖在6.1-6.9mmol/L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胰岛素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按葡萄糖5g:1单位胰岛素用量计算),每日1次,连用10天;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达到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总有效率96%,空腹静脉血糖全部正常(<6.1mmol/L),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偏高的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加用普通胰岛素可提高疗效,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分为AM1组和UA组,抽取静脉血进行cTnI的定性检测,同时测定血清CK、CK-MB及AST。结果:AMI组cTnI阳性率为85.9%,UA组阳性率为1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cTnI定性检测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生早期鉴别诊断,其临床意义优于血清CK、CK-MB及AST。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18.
阮爱兵  吕爱玲  连秀娜 《新医学》2004,35(2):101-102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者笔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年11月收治l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及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与治疗,由于对技术设备条件要求很高,长期以来只能在设备精良的高层医院ICU内进行。当前国内外诊断方法、界定条件驱于简化并基本取得共识〔13〕。诊断的核心依据是临床资料及血气分析测算氧合分数〔PaO2/吸氧浓度(FiO2)〕,以PaO2/FiO2<26.7kPa(1kPa=7.5mmHg)界定为ARDS或ARDS晚期,26.7kPa<PaO2/FiO2<40.0kPa,界定为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早期。因此,只要能做血气分析,设备一般的医院便能作出符合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 (E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10 %。ECG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80 %。ECG表现前壁缺血改变以左主干、左前降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缺血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轻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多支血管中、重度病变为主 ;静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以多支血管 (均有左主干 )、重度或完全血管闭塞病变为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 ,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临床近期预后 ,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应尽早行CAG检查 ,对ACS患者早期正确诊断 ,了解病变血管部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以利于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