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特点是心悸、脉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等。根据临床发作特点心房颤动分:(1)初发心房颤动:特指首次明确诊断的心房颤动,包括心房颤动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难以确定心房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与心房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维持重要影响的因素,故对其发生机制的了解有利于寻找治疗心房颤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致死和致残率高。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其根本原因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分子机制未完全明确。新近的研究发现,炎症分子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在心房颤动的心房结构重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抗炎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炎症相关心房颤动的发生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造成患者残疾、死亡及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体表心电图作为一个简单、快捷、无创的心房颤动诊断工具,能及时、简便地检测心房颤动的发展变化。f波是体表心电图捕捉到的细小波动,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依据之一,其振幅能很好地反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功能,有助于降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本文主要综述了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形成相关机制及其在心房颤动诊断、导管消融术、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评价心房颤动进展和预后的有效手段。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钠尿肽作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活性多肽,对于心房重构影响意义重大,在评估心房颤动病情与预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等方面均存在临床价值,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钠尿肽家族与心房颤动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探究钠尿肽家族在心房颤动应用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期荐读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据统计,我国现有心房颤动患者数量已超过1 000万,心房颤动所致卒中事件每年超50万起,40岁以上男性、女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分别为26%、23%。本期"前沿进展"栏目中赵艳春等综述了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预测指标,张晨等综述了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心房颤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临床全面、有效防治心房颤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已经成为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使用冷冻消融完成环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是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仍较高,早期有效地预测心房颤动复发能为临床工作者筛选适应证更佳的患者,并为患者制定更好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最新研究显示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抗体、4q25单核苷酸多态性、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而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在临床上都有确切的病因。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患者年龄〈60岁,在排除了心肺疾病及高血压后的心房颤动。通常这种心律失常出现在比较年轻的患者当中,且大量的临床证据证明其预后良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对孤立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最新认识。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确切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丰明俊  储慧民  陈晓敏 《心电学杂志》2010,29(4):314-316,328
一、概述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高。在美国,成年人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9%,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为0.5%,80岁以上近10%。国内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7%。心房颤动可引起运动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系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心房电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心房电重构现象机制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提高心房颤动转复的成功率及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肺静脉、上腔静脉、Marshall静脉等在心房颤动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胸腔静脉的组织学、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房颤动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毛花甙丙诱发犬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毛花甙丙对犬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 ,对 8只犬在应用毛花甙丙前后的左、右心耳有效不应期 ,不应期离散 ,心房颤动诱发阈值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毛花甙丙使心房颤动的诱发阈值明显降低 ,易化心房颤动的诱发。结论 :毛花甙丙易化心房颤动的诱发提示临床治疗急性心房颤动时应慎用洋地黄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及循环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升高。目前,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维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综述了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和维持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伴有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抗栓治疗要兼顾血栓与出血的风险等特点。我国目前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有85%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忽略了心房颤动导致脑卒中风险的存在,不足20%的患者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三种疾病既可以独立存在,三者之间又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互发生的关系,冠心病增加心房颤动发病率,心房颤动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冠心病与脑卒中亦可同时存在,而对于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统一化管理共识为我国临床治疗空白,本文对PCI术后伴有心房颤动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脑卒中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F)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们对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和30例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对单一,消融术式首选肺静脉电隔离术,临床疗效满意.相比之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消融术式百花齐放:肺静脉电隔离术及其基础上的复合术式、肾去交感化、复杂心房碎裂电位消融及神经节消融等.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策略。然而,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卒中、系统性栓塞风险,同时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也增高。如何平衡临床抗凝治疗的风险、获益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现对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抗凝治疗的策略及风险与获益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观察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患病率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地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可导致卒中风险、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外,尚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因此,如何处理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的心房颤动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的复律多年来,复律是心房颤动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得到控制,可采用药物或电复律方法使心房颤动恢复为窦性心律。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卒中和全身性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患者临床上最重要的并发症。亚洲人口快速老龄化,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致死致残率高。心房颤动患者适当的卒中预防在亚洲至关重要。目前亚洲人群与非亚洲人群抗凝治疗风险、获益及策略仍存在争议,现对这两类人群抗凝现状及抗凝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药物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首选,由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心脏外的不良反应,故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限。近年一些新药的研制给心房颤动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现就心房颤动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