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60Coγ射线照射能引起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血型糖蛋白A基因发生随机突变,通过对其第3外显子上的SacI内切酶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突变率与受照剂量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分析基因突变率有可能推知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河南新乡一起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了CB微核分析,并对其生物剂量进行估算.3例受照者A、B、C均为男性,受照时年龄分别为31、39和51岁,分别受照后24 d、44 d和96 d采血培养,进行CB微核分析和剂量估算.[方法] CB微核标本的制备方法为对3例受照者分别取0.3~0.4 ml肝素抗凝静脉血,加到4 ml含20%小牛血清和50 μg/ml PHA的混合培养液中,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至40~44 h,加入终浓度为6 mg/L的松胞素B,继续培养至72 h收获.常规制片,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双核淋巴细胞,并记录其微核数.结果以微核细胞率(CBCMN,‰)和微核率(CBMN,‰)表示,并估算剂量.生物剂量估算采用白玉书教授等建立的60Co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CB微核的剂量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结果] 照后24 d 3例受照者的CB微核率和CB微核细胞率均明显升高,由此估算的剂量分别为①3例受照者依据CB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97 Gy(A)、0.74 Gy(B)和0.58 Gy(C);②依据CBC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87 Gy(A)、0.64 Gy(B)和0.50 Gy(C).[结论] 本文用CBMN估算剂量与染色体"双+环"畸变剂量和物理剂量接近,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亦相符合.说明CB微核分析估算事故照射受照者的照射剂量是准确可行的.而且本调查中照后取血时间对CB微核剂量的影响分析发现,照后44 d和96 d,3例受照者CB微核率和由此估算的剂量均明显下降.与国内外许多起辐射事故病例观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中个人剂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5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个人剂量分析,认为要客观评价个人受照剂量,不但要看其全身累积剂量,更要重视其高剂量率下的受照水平,并提出了“区间剂量”概念,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区间剂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X射线工作者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核细胞法检测了30例X线工作者的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并根据X线诱发的人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剂量效应刻度曲线,推算了受照者的累积剂量和年剂量当量,对其工龄与突变率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海"6.25"钴源辐射事故受照者淋巴细胞微核17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6.25"钴源事故3名受照者照后17年进行随访,为评价辐射对人体的远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 照后17年抽取静脉血,以松胞素-B微核分析法观察微核(MN)率及其微核细胞(MNC)率.结果 照后17年,MN、 MNC率仍高于正常参考值;MNC中的MN出现频率仍与早先受照剂量相关,含 2个以上的MN 的MNC数以受照剂量最大的"龙"最高,"俊"次之,而受照剂量最低的"军"则以含一个MN 的MNC为主;照后第17年的MN 和MNC率低于照后第5年,但高于照后第10年.结论 微核分析是辐射远后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17年后,微核在体内仍然以较高的水平长期存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Ma Y  Hou DJ  Liu W  Li JQ  Zhou GZ  Qiao JW  Feng L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90-1092
目的 建立T细胞受体基因突变频率(T cell receptor mutation frequency,TCR MF)与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法 招募8名健康成年人,4男4女.采集其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分装到12孔培养板中,不同剂量(0.00~8.00 Gy)照射后,用植物血凝素蛋白(PHA-P)刺激,加人重组白介素-2(IL-2)培育7d,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CR MF,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另招募16例不同类型、照射方式及照射剂量的癌症放疗患者,采集外周血,用同样方法分离培养淋巴细胞,测量TCR MF,用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全身等效剂量.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情况,估算受照剂量.结果 TCR MF与电离辐射在0.00~8.00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关系良好;大剂量组(2.00 ~8.00 Gy)、小剂量组(0.00~1.00 Gy)及0.00~8.00 Gy剂量组拟合曲线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式,拟合方程分别为TCR MF=- 32.8579+ 20.5436D+0.6341D2、TCR MF=1.796+0.017D+ 5.155D2和TCR MF=-0.6229+6.305D+0.6919D2,D为辐射剂量(Gy).用实验建立的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的全身受照剂量,与用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率估算的剂量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8%.结论 应用TCR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拟合出的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可应用于电离辐射事故受照者近期受照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并据此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方法 现场调查核实2004年湖南省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实际受照剂量。结果 55.6%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主要是放射诊断人员,受照原因是由于设备陈旧、防护差、工作人员不注意自身防护。结论 加强法制与防护知识宣传,对剂量异常非实际受照人员,给出名义剂量;对剂量异常实际受照人员,健康体检,估算其受照剂量,改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起利用192Ir放射源蓄意伤害他人事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起利用192Ir放射源蓄意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经验教训.方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事件发生、处理经过及结果;放射医学专家现场鉴定及物理模拟实验确定受照物理剂量,染色体畸变分析确定受照生物剂量;临床观察受照人员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事件导致1人亚急性放射病(临床剂量评估全身受照累积剂量在1.5Gy以上),52人受到不同程度辐射损伤(淋巴细胞其染色体畸变率为0.53±0.05%).结论该事件为我国首例利用放射源这一高科技手段犯罪的刑事案件.犯罪分子蓄意报复和犯罪、放射源生产及销售单位违反放射防护法规,导致放射源被骗购、含有放射设备的医疗合作单位管理不严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事发单位积极的应对措施将事件的影响减低到最小,但对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了解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和外照射受照水平,分析个人剂量有效监测情况。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常规检测,采用资料法、对比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效监测率为49.6%,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37.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mSv/a,受照剂量最大的职业类别为核医学,其次为医用放射诊断学与工业同位素使用。提示,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有效监测率偏低,应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沈戬 《职业与健康》2007,23(12):981-983
目的分析个人受照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4 a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进行监测,并检验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两者相关规律;另设近2 a内无射线、毒物接触史,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工业探伤组显著高于放射诊断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正相关关系(r=0.962,0.957,P〈0.01),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67,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67,0.996,P〈0.01)。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可造成一定的细胞遗传损伤,放射防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减少电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估福建省PET/CT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 根据福建省2014-2016年5家PE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分析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0 mSv,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从事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PET/CT同室摆位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部、头颈部和胸部位置最大年受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549.0、137.4、134.0 mSv。结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时,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可超过国家标准职业照射限值。  相似文献   

12.
用胞浆分裂阻微核法 (CBMN)对 3例60 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采用常规培养加松胞素B方法制备CBMN标本 ,CBMN以千分数表示。 3例受照者依据CB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 0 .97Gy(A)、0 .74Gy(B)、和 0 .5 8Gy(C)、,与染色体“双 环”畸变剂量和物理剂量接近 ,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亦相符合。CBMN分析是较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南平市心脏介入术者的职业照射剂量分布,评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方法 用热释光探测器检测心脏介入术者有关部位的受照剂量,与肝脏和下肢介入术者比较.结果 心脏介入术者体表各部位的受照剂量和年有效剂量,均大于肝脏和下肢介入术者;体表各部位受照剂量以手部最大,腹部和头胸部次之,脚部最小;估算心脏介入术者全身年受照有效剂量4.00 mSv;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仪器累积剂量与眼晶体、胸部的受照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术者受照剂量及年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年剂量限值,但大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水平,应加强心脏介入术的放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法对4例^192Ir源事故受照者照后8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易位及非稳定性畸变进行检测并根据易位率估算其受照剂量。结果表明,照后8个月,用FISH方法估算的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基本一致。非稳定性畸变,包括双十环、无着丝粘断片及总畸变率分别为0.13%,0.40%,0.53%,均显著低于照后立即检测的结果。结果提示,应用FISH方法检测易位可用于早先受照得的剂量估算或重建。  相似文献   

15.
对141例从事射线作业者及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即使在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情况下,受照组微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受照组中微核率与年剂量当量呈正相关,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微核率与工龄的关系,亦随工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投照角度与剂量的关系对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优化患者受照剂量十分重要。本试验的目的是分析不同投照角度下的曝光条件,摄影剂量和有效剂量,为优化投照角度,有效降低患者受照剂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全国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方案进行.结果 得出正、侧位腰椎片受检者的平均受照剂量分别是7.34和12.40 mGy.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男性为5.37和14.37 mGy,女性为6.69和11.79 mGy,体胖、体中、体瘦者分别为5.68和14.93 mGy、6.41和12.22 mGy、5.91和11.67 mGy.在省、市、县、镇级医院检查时所受照剂量的结果分别是6.20、6.93、7.01和8.85mGy;12.56、12.17、11.76和13.21 mGy,受照剂量与不同性别、体型、医院级别关系不大.结论 其均值基本代表广东省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剂量对职业人群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暴露组配戴“TLD model469”个人剂量监测计,用“TLP-热释光剂量数据处理系统”测读结果;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健康监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暴露组受照剂量最高192.02mSv/a,最低0.42mSv/a,人均年受照剂量5.47±0.37mSv/a;受照剂量<5mSv/a占59.63%,5~10mSv/a占33.61%,10~50mSv/a占5.06%,≥50mSv/a占1.18%;染色体总畸变率1.61%,高于对照组0.16%。受照剂量与染色体总畸变率呈正相关,r=0.982;与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呈正相关,r=0.978,同位素组、介入放射组高于其他组(χ2=565.54、496.12,P<0.01)。染色体畸变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为r=0.971,呈曲线正相关。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2、r=0.957,呈曲线正相关。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与淋巴细胞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7。与微核阳性检出率呈直线正相关,r=0.96。结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细胞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检出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职业照射水平50mSv/a时,职业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及健康相关指标已表现不同程度改变,表明现行国际放射防护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起工业探伤误照事件的健康危害评价.方法 采用剂量仪、热释光(TLD)剂量元件进行现场模拟,估算操作人员可能受照的剂量,结合临床观察与血象检查结果,评价操作人员受照的健康危害情况.结果 通过现场模拟和TLD剂量计的数据,推算出可能受照的物理剂量,结合临床血象检查结果,计算操作人员受照随机性效应的概率.结论 此次误照事件未对操作人员造成确定性效应,发生随机性效应的概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误照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及医学检查结果 .方法 对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的医学应急处理及医学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137Cs放射源误照人员受照剂量均在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限值1mSv以下,医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此次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害,但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放射单位应接受教训,加强管理,强化放射场所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