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至 1998年我们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房角检查 ,发现有些病例因滤过内口堵塞造成手术失败 ,经激光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 ,女性 3例 ,男性 2例 ;年龄 5 0~73岁 ,平均 5 8 6岁。左眼 4例 ,右眼 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例。全部病例抗青光眼手术 (2例采用经典小梁切除法 ,3例采用垂直于角膜缘的条形深层巩膜和小梁切除法[1] )后均有滤过泡形成 ,术后 3~ 7个月滤过泡消失 ,眼压回升至 2 4 3~ 31 6mmHg(1mmHg =0 133kPa)。房角镜检查 :透明膜…  相似文献   

2.
魏小奇 《人民军医》1998,41(11):665-66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滤过泡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产生胶原,使滤过通道瘢痕粘连致手术失败。1993~1997年,我们对小梁切除术加以改进,并在术中加用氟尿嘧啶治疗青光眼32例36眼,收到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2例36眼中,男8例10眼,女24例26眼;年龄47~4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2眼,慢性闭角型18例22眼,继发性2例2眼。病史6h~10d。曾对症治疗23例,均有眼胀痛、视物不清、恶心、球结膜充血。入院后连续3次测眼压均为3.62~14.57kPa,视力光感至4.3。眼底检查:凹陷直径与视乳头直径比值>0.6者26例,视野变小28例。1.2 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0例小梁切除术失败病例行针刺结膜下、巩膜瓣下分离,并结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INFα-2b)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滤过通道重建的意义和方法。方法4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行外路分离,另一组行内路分离,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路分离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8.01±4.54)mm Hg,治疗后眼压平均(14.75±4.39)mm Hg,统计学分析眼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路分离组:治疗前眼压平均为(27.16±4.39)mm Hg,治疗后:小梁切除术后2个月内11例眼压平均(15.88±3.96) 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梁切除术后3~5个月内有7例治疗失败,改行二次手术,不做统计分析。两组间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小梁切除术后2个月内稍有差异,3~5个月内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2个月内,内、外路分离均取得较好效果,2个月以上外路分离效果差,内路分离效果好;结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有明显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航  陈康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57-759
目的对比个性化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近期、远期效果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56眼),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改良组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选用Tenon囊切除,调整巩膜瓣厚薄和虹膜切除面积,滤过口予以少量粘弹剂,巩膜瓣缝合调整松紧;对照组采用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改良组术后近期、远期的治愈率、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早期角膜水肿、滤过泡渗漏稍多,但对症处理后2W内消失。近期眼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眼压改良组优于对照组(P〈0.01)。改良组功能性滤过泡远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被重新认识的时候,采取个性化的青光眼滤过手术,较常规小梁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洋  张利光 《人民军医》1999,42(6):357-358
为防止结膜及结膜下的瘢痕形成而使治疗青光眼手术失败,1994~1997年,我们用改良常规小梁切除术,行角—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5例(41眼),远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3例(15眼),女22例(26眼);年龄48~70岁。均为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眼压6.7±2.2kPa。视力:无光感5眼,光感8眼,手动13眼,指数9眼,≥0.1者6眼。术后随访0.5~3年。1.2 手术方法 常规球后麻醉,在显微镜下选择1或11点位周边角膜,用尖刀作基底4mm,顶端3mm,高1mm,1/3~1/2角膜厚度的梯形角膜板层瓣,并潜行作板层巩膜分离达结膜附着点后3mm,完成角…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术后瘘口被膜性物质堵塞而造成滤过失败时,可应用Nd:YAG激光开通瘘口,重建功能滤过,现将我们所遇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关某,男性,60岁,右眼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于1992年10月29日来我院诊治。经一般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由10.89kPa(81.65mmHg)降至1.63kPa(12.23mmHg),并在1993年2月12日行右巩膜下咬切术,手术顺利,无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前三天,滤过弥散,前房浅,周切可见,眼压T-1。术后第五天,眼压突然升高至7.88kPa(59.10mmHg),滤过尚弥散,上方球结膜下出血较多,角膜水肿,给予抗青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 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1周眼压(12.72±2.47)mmHg,较术前眼压(42.18±6.46)mmHg明显降低(t=13.21,P<0.01).随诊12个月,眼压为(17.15±2.11)mmHg,控制良好.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占85.7%.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观察激光断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在术后眼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青光眼患者168例,年龄(62.55±10.7)岁,198只眼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8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3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只眼,残余性青光眼13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只眼,混合型青光眼3只眼,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术前59只眼(29.80%)眼压30 mmHg,要求术毕巩膜瓣切口达到"自然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跟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13只眼,采用532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以光斑直径400μm,脉冲时间3ns,能量0.6~1.8mJ行半周小梁成形术。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反应等。结果10例11只眼3个月眼压平均下降(10.2±4.1)mm Hg,术后第1天和2个月时下降幅度最大。2例2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仍超过30mmHg而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视力视野均无变化。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二次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82例(94眼)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青光眼病人行二次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生物羊膜植入于巩膜瓣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视力、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Ⅰ、Ⅱ型滤过泡80眼眼压控制良好,14眼形成无功能包裹泡或未形成滤过泡眼压失控。眼压术前术后相比P〈0.005。结论生物羊膜在二次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同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秀君  谢会章 《人民军医》2007,50(11):696-697
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共行青光眼滤过术278例(306眼),其中术后出现浅前房35例(37眼),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78例(306眼)中,男103例(120眼),女175例(186眼);年龄42~81岁,平均6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3例(2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26例(35眼),继发性青光眼11例(12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5例(37眼)。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术前常规准备,全身及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行小梁切除 周边虹膜切除术78例(78眼);小梁切除 周边虹膜切除术 氟尿嘧啶80例(86眼);小梁切除 周边虹膜切除术 丝裂…  相似文献   

1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的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减少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  相似文献   

13.
资料:60例青光眼患者,男性11例,女性49例;年龄6~82岁,平均59岁。因闭角型青光眼行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者47例4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期3例4眼,瞳孔闭锁继发性青光眼10例12眼。方法:术前点1%匹罗卡品缩瞳,点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测量眼压。应用国产Nd∶YAG激光眼科治疗机进行手术,能量选择一般用2个脉冲16mJ。术后1、2、3h测量眼压,点消炎眼药水数天。结果:以2个脉冲16mJ的能量,击射1次穿透者20眼,击射2次穿透者25眼,3次及以上穿透者18眼。术后1例瞳孔闭锁继发青光眼患者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其余病例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有4眼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我们设计了一种层间巩膜切除的潜池式巩膜瓣治疗各类青光眼86例98眼,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1例,女55例。年龄42~78岁,平均57岁。右眼58例,左眼20例,双眼8例。病程1周~3年。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4例52眼,开角型青光眼6例6眼。绝对期青光眼8例10眼。全部患者入院时眼压均超过3.72kPa。 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林  姚春华  李胜 《人民军医》2001,44(11):665-665
1996~ 1999年 ,我们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 9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 9例 (4 0 2眼 )中 ,男 12 7例 ,女182例 ;年龄 34~ 76岁。单眼 2 16例 ,双眼 83例 ,眼压 3 7~ 10 9kPa ,平均 7 31kPa ;前房角窄 3~ 4度 371眼 ,前房角粘连 31眼 ;2 85眼杯 /盘比 >0 7,视盘呈苍白色 117眼 ;视野均有缺损 ,其中管状视野146眼。1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应用缩瞳及降眼压药物治疗 ,其中 32 6眼眼压降至正常后行小梁咬切、虹膜根切术 ;药物降压效果差 76眼 ,瞳孔未能缩回 ,于是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滤过性手术 ,其中 1眼术中发生暴发性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 31例 47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术后观察视力 ,眼压、滤过泡及眼部反应。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5个月。结果 :术后 1个月平均眼压 14 2± 3 0mmHg ,与术前平均眼压 35 9± 7 3mmHg对比 ,差别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0 1) ,手术成功率为 95 7%。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滤过泡扁平弥漫 ,无瘢痕滤过泡形成。结论 :羊膜抗纤维增殖能力强 ,术后并发症较抗代谢药明显减少 ,为防止青光眼术后复发提供了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是代表性滤过性手术 ,广泛用于各种类型青光眼 ,但人工小梁切除术存在着难以全层切除小梁组织、切除小梁组织过大或过小、造瘘口切除无法计量等不足之处。我们采用显微咬切器代替人工小梁切除 ,手术操作简便安全 ,术后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2月以来适合于滤过性手术的各种类型青光眼 ,共计 73只眼 ,右眼 3 6例 ,左眼 3 7例 ,年龄 3 6~ 84岁。1 .2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下作以上穹隆为基底结膜瓣 ,作5mm× 5 mm的巩膜瓣 ,角巩膜缘切开 ,选用苏州医疗器械总厂生产的小梁咬切器 ,型号 5 …  相似文献   

18.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显微技术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广泛应用,手术成功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术后不能形成满意的滤过泡,眼压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手术失败。我院自1999年5月以来对22例27眼术后正常或高眼压,无滤过泡的病人在裂隙灯下进行了早期眼球按摩,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2例(58眼)。术后随访6~18月,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前患者眼压(33.22±3.17)mmHg,术后1天、2周、6月眼压分别为(18.29±6.13) mmHg、(16.16±2.91) mmHg、(15.95±2.41) mmHg。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5眼(94.8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前房深度(2.15±0.26)mm,术后前房深度为(2.89±0.15)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BM及房角镜下显示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软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采用连续缝合和对角两针缝合两种缝合方式的优势.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眼,眼压控制正常稳定后,采用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对结膜瓣术口行连续缝合18例/眼、对角两针缝合25例/眼,分析两种缝合方式的操作要点及优势.结果:两种缝合方式操作得当,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连续缝合术后滤过泡形成好,对角两针缝合操作简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