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足细胞和糖尿病及其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和丢失是肾小球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时足细胞可出现密度和数量减少、足突增宽、足细胞脱落等改变,且可从尿中丢失,继而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糖、高血压、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等可直接损伤足细胞,并抑制α3β1整合素、nephrin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Ⅳ型胶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等的表达而加重足细胞损伤。因而,探索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发展过程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复杂,足细胞损伤是DN发病的早期事件如微量白蛋白尿(MA)、肾小球肥大等的重要病因,与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下降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提示病情不可逆转,直至终末期。肾病。DN有3种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聚积,结节性。肾小球硬化(K-W性损害)。其中细胞外基质聚积被视为DN的关键性改变。近年研究发现,足细胞损伤在DN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就足细胞损伤与的DN关系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光春 《山东医药》2011,51(43):50-5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白蛋白尿DN患者23例(DN1组)、微量白蛋白尿DN患者25例(DN2组)及单纯糖尿病(DM)患者32例(DM组)。设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结果DM组、DN1组、DN2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N1组和DN2组血清VEGF、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M组(P均〈0.05);DN1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N2组(P均〈0.05)。结论VEGF和sICAM-1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并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监测DN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是村贴于所有心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增高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标,对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C损伤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象和方法一、病例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脏局部、血浆及尿液中的含量发生变化。VEGF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肾脏肥大等机理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瑜  刘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876-187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1936年Kimmelstiel等[1]第一次描述DN时,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增厚就被描述为DN的主要病理表现。研究也证实,系膜增生与蛋白尿、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但是,系膜增生并不能解释蛋白尿的发生,因为由肾小球内皮细胞、GBM、足细胞构成的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才是蛋白尿的根源。事实上,肾小球内皮细胞和GBM参与了DN蛋白尿的发生,但两者均是有孔的,均允许某些蛋白通过[2]。因此,足细胞构成了蛋白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其在DN中的生物…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阻止DN的发展是当今临床医学的重要难题。DN早期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肾小管细胞肥大伴基底膜增厚,临床表现为高滤过和微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进展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加,  相似文献   

9.
Mindin(也称spondin-2)是一个高度同源的细胞外基质蛋白,既往研究发现,mindin可作为病原微生物模式识别分子和整合素配体参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有促进神经元的黏附和生长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mindin可由损伤的足细胞合成,其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糖尿病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与健康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mindin表达增加,并能反映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因此,mindin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新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文敏  张胜兰 《山东医药》2004,44(19):64-65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VEGF、ET与DN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足细胞和糖尿病及其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和丢失是肾小球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时足细胞可出现密度和数量减少、足突增宽、足细胞脱落等改变,且可从尿中丢失,继而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糖、高血压、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等可直接损伤足细胞,并抑制α3β1整合素、nephrin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Ⅳ型胶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等的表达而加重足细胞损伤。因而,探索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发展过程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30% ~ 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自于DN.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与DN密切相关.TRPC6在肾小球表达异常,使系膜细胞及足细胞的钙内流异常而引起足细胞数量减少、肾小球高滤过、胞外基质(ECM)增多、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我们现对TRPC6表达异常与DN的关系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足细胞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及限制血浆蛋白的滤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足细胞的损伤可部分解释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的原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足细胞损伤已出现,并可进一步导致。肾脏损伤。本文就足细胞与糖尿病肾病中若干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足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终末分化细胞,其损伤与糖尿病肾病(DN)进展密切相关,尿足细胞相关标记物检测有望成为一项DN早期诊断的无创伤性指标。尿液中完整足细胞以及足细胞碎片的定量主要是通过标记足细胞特异蛋白、mRNA及mi-RNA,其检出的阳性率及准确性有赖于各种定量方法的完善。探寻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是目前尿足细胞标记物检测应用于DN早期临床诊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尿足细胞相关标志蛋白、mRNA、mi-RNA及胞外体等在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肾功能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并随访3年以上的24例2型D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方法对肾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足细胞标志物GLEPPl和Ⅳ型胶原α3链的双重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计算足细胞密度,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详细记载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根据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据此分为肾功能稳定组(随访中Ccr保持稳定)和肾功能恶化组(随访中Ccr进行性减低).结果(1)DN患者足细胞密度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7.5±3.8%)vs(21.3±1.64%),P<0.01].(2)肾活检时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分析显示,足细胞密度的减少与BMI、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有相关关系(r=-0.486,P<0.05;r=-0.438,P<0.05),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化血红蛋白>7%)足细胞密度减少的更为明显(P<0.05).(3)足细胞密度与蛋白尿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足细胞密度是蛋白尿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足细胞密度的减低还与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标、肾小球硬化比例、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呈负相关(P<0.05).(4)肾功能稳定组和肾功能恶化组比较分析显示,尽管长期随访中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入组时两组间蛋白尿[(0.74±0.43)vs(3.51±1.17)g/24h,P<0.01]和足细胞密度[(9.8±3.0)vs(6.5±3.8)%,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5)长期随访,DN患者Ccr的斜率与足细胞密度有相关关系(r=0.424,P<0.05).此外,糖尿病病程、蛋白尿、尿中大分子物质C3、α2-M均与Ccr的斜率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异常,糖、脂代谢紊乱是足细胞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足细胞密度的减低与蛋白尿、小管功能损伤、肾组织慢性化病变等提示肾脏预后不良的因素相关.长期随访观察,足细胞损伤程度与DN肾功能预后密切相关;足细胞密度测定有助于DN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时期,一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DN )。肾小球及血管改变,特别是系膜细胞、滤过屏障及足细胞的改变,在DN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高血糖也可对肾小管系统造成损伤,进一步引起肾功能下降。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糖尿病中肾小管的损伤及其在病程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逐渐受到重视。现就糖尿病肾损害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给予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DN组,n=8)、艾塞那肽干预组(DN+Ex组,n=8)。同时将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干预结束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小鼠肾小球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分析肾小球组织中促纤维化分子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基因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组织中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DN组相比,DN+Ex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降低(P<0.01)。PAS染色及分析发现,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球肥大(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DN组小鼠相比,DN+Ex组小鼠的肾小球组织中Collagen Ⅳ、TGF-β和Fibronectin基因表达下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显示,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Western印迹法发现,艾塞那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升高(P<0.01)、Cleaved caspase-3水平下降(P<0.01)、p-Akt水平升高(P<0.01)。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肾小球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全良  詹伦琴 《山东医药》2009,49(39):29-30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PCX)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PCX水平,并与64例体检正常者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正常者PCX水平无明显增高;随病情加重,尿PCX水平随尿mAlb水平升高而不断升高,但血肌酐(SCr)水平〉135μmol/L时,PCX水平降低。相关分析示尿mAlb和PCX无相关性。在DN早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尿PCX水平越高。结论尿液PCX在DN肾损伤监测中有重要意义;血糖水平与PCX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和内抑素(ENS)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糖尿病模型建立2、4、8周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中VEGF和ENS的浓度,根据DN病理学改变确定DN的血管增生严重性,分析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中弥漫或结节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与VEGF和ENS的关系;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肾脏VEGF和ENSmRNA的表达。结果DN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血清VEGF和ENS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UAER与血浆VEGF和ENS相关(r=0.468,P〈0.01;r=0.395,P〈0.05),DN大鼠无论在血中还是肾组织免疫组化和RT-PCR都有VEGF和ENS的表达,VEGF的表达与DN血管增生程度密切相关(r=0.404~0.476,P〈0.01~0.05),ENS的表达也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409~0.617,P〈0.05~0.01),血浆VEGF和ENS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84,P〈0.01)。结论VEGF和ENS与DN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宋剑  李彦华  陈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13-2315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89例糖尿病(DM)患者血清VEGF、sICAM-1浓度。结果①3组患者血清VEGF、sICAM-1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②在DM组患者,血清中VEGF与sICAM-1浓度呈正相关(r=0.763,P<0.01);血清VEGF浓度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升高呈正相关(r=0.757,P<0.01);血清sICAM-1浓度与UAER升高呈正相关(r=0.765,P<0.01)。结论血清中VEGF,sICAM-1水平在不同时期DN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增高,提示VEGF与sICAM-1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监测DN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