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科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目前对其治疗仍然没有好的方法。近来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几轮短暂重复的再灌注/闭塞过程,随后恢复冠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可明显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为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潞  李玉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642-645,649
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心室重塑程度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早期的血流再灌注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直接再灌注可能对缺血心肌造成致命性的再灌注损伤,导致心律失常,收缩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及微血管损伤。近年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是一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即在全面恢复再灌注早期给予短暂多次闭塞/再灌。  相似文献   

3.
缺血后适应是组织、器官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给予一次或多次反复短暂的再灌注停灌注,以期达到减轻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对其发现过程、可能机制及在肠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再灌注治疗在迅速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大量濒死心肌的同时也引起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后适应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其信号转导通路虽未完全阐明,但抑制再灌注早期线粒体mPTP开放,减轻mPTP开放引起的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其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涛  金辉  刘小永 《医学综述》2009,15(15):2317-2319
缺血后适应和缺血预适应均是人体天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均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的多种触发因素,从而减轻缺血组织的损伤,减少凋亡,缩小梗死体积。由于缺血预适应需要在缺血前施予,而实际临床工作中很难预测到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它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缺血后适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较易操作,自从2003年Zhao等进行犬实验并提出缺血后适应的概念以来,缺血后适应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但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缺血预适应已逐渐演变为远程缺血后适应,其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对早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操作及临床效果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大量研究加以验证。远程缺血后适应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尚无统一标准,可能与体液机制、神经反射机制或两者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如今延长溶栓时间窗、减轻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亟待解决的的问题,缺血后适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故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后适应通常指的是在组织缺血/再灌注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短暂血管闭塞/血管再灌注,诱导组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减少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将综述缺血后适应脑保护的基本机制: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改变,减少氧化应激产物的产生,抗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改变。  相似文献   

8.
缪薇  朱榆红 《求医问药》2014,(16):165-166
近年来,缺血后适应作为内源性的脑保护机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I-post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本身及I/R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改善脑部缺血的状况,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其脑保护的作用较强。对缺血后适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主要对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后适应发挥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再灌注早期机械地阻断血流从而减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现象.本文对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对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再灌注治疗也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缺血后适应(IPost C)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病变血管、远隔血管床或药物进行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治疗,从而降低再灌注损伤,根据作用的部位分为原位IPost C、远隔IPost C以及药物IPost C。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IPost C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但IPost C的作用机制以及最佳作用血管以及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模型,术中监测心电及血压,测定缺血前、再灌注2 h及24 h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再灌注7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氯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24 h 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再灌注2 h,24 h 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2)假手术组未发生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塞的面积分别是(23.26±3.13)%,(10.89±2.02)%,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猪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提高抗氧化物质SOD活性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 从正常兔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兔心肌中提取肌球蛋白 ,根据酶反应 ATP分解释放的无机磷含量分别检测 Ca2 + 激活的肌球蛋白ATP酶的米氏常数 (Km)值及最大反应速度 (Vmax) ,并对两组蛋白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兔心肌肌球蛋白ATP酶的 Vmax为 (1.15± 0 .17)μm ol/ (mg· m in)、Km 为 (5 .4 3± 2 .18) mm ol;实验组心肌肌球蛋白 ATP酶的 Vmax为 (1.17± 0 .2 1)μmol/ (mg· min)、Km 为 (6 .0 2± 2 .0 1) m mol,两组心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肌球蛋白 ATP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6)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n=16)。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3次后,完全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2 h后开胸,每组8只取心尖部缺血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中HO-1蛋白表达。I/R组I、Po组和ZnPP组另取8只大鼠测定心梗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I/R组HO-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Po组缺血心肌中MDA降低,SOD活性升高且心梗面积明显减小(P<0.01),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Po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HO-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缺血预处理组(pre组,n=8)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组(butor组,n=8)。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re组及butor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而pre组与butor组比较,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沣榻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 Genistein 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药物后处理组(Genistein),每组8只。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实验组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IR组相比较,药物后处理组W/D、MDA、iNOS/T-NOS比值显著降低(P〈0.05),SOD、SP-A显著升高(P〈0.05)。而药物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后处理组和药物后处理组肺泡和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与空白对照组较为接近。结论 Genistein药物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果与缺血后处理相似,可能与灭活氧自由基,减少sP-A的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在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IR)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EPO+溶剂对照组(PPCES溶液)(P组)和EPO+SP600125(SP组),通过阻断左肺门制作动物模型并予相应处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Bcl-2、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测定肺泡损伤数(IQA)。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IQA显著升高,AI显著升高,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Bax的比值降低(均P<0.05),肺组织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与IR组比较,EPO组、P组、SP组的IQA显著降低,AI显著降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ax基因和蛋白和表达下降,Bcl-2/Bax的比值增高(均P<0.05),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异常改变有所减轻;与EPO组比较,SP组的IQA降低,AI显著降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ax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Bcl-2/Bax的比值增高(均P<0.05),SP组的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损伤较EPO组减轻。结论EPO后处理能减轻LIRI,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改善其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线粒体依赖ATP敏感钾通道(mKATP)的开放对七氟醚后处理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80g,将其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组)、七氟醚后处理+拈抗剂组(S-Post+5一HD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计算梗死面积。结果与S组心肌梗死面积(7±1.7)%相比,其余各组显著增高(P〈0.05);与IR组心肌梗死面积(50±2.8)%相比,S-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36±2.2)%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损伤轻;S-Post+5-HD组心肌梗死面积(48±2.5)%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与mKATP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Yu LN  Yu J  Zhang FJ  Yang MJ  He W  Yan 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2):2264-2268
目的 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250 g,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PC组).采用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40min,再灌注120 min.SPC组在再灌注即刻给予2.5%(约1.0MAC)七氟烷10 min后改用普通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记录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60、90、120min时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心率(HR)以及冠脉流量(CF).分光光度法测量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再灌注末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印迹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 SPC组LVSP、LVDP、±dp/dt和CF在再灌注30 min后各时点均高于I/R组(均P<0.05),LVEDP均低于I/R组(均P<0.05);HR较I/R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组LDH和CK释放量均低于I/R组(均P<0.05),梗死面积低于I/R组(22.2%±2.8%比44.9%±6.6%,P<0.05).与I/R组比较,SPC组Bcl-2表达高,Bax表达低(均P<0.05).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通过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on ischemic/reperfused myocardial apoptosis.Methods Isolated perfused rat hear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shamoperation ( sham), ischemia/reperfusion (I/R) and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SPC).Except for the sham group, the hearts were subjected to 40 min global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120 min reperfusion.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 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 (LVDP),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 LVEDP), maximum increase rate of LVDP ( + dp/dt), maximum decrease rate of LVDP ( - dp/dt), heart rate (HR) and coronary flow (CF)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R (reperfusion) 30 min, R60 min, R90 ain and R120 min.Creatine kinase (CK)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ere measured at 5 min and 10 min post-reperfusion.Infarct size was determined by 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at the end of reperfusion.The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Bax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The values of LVSP, LVDP, ± dp/dt and CF were higher while that of LVEDP was lower in the SPC group than the I/R group at all time points of reperfusion ( P < 0.05 ).The releases of CK and LDH and infarct siz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PC group versus the I/R group (22.2% ±2.8% vs L/R:44.9% ±6.6%, P <0.05).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at of Bax decreased in the SPC group verus the I/R group.Conclusion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may improve myocardial functions, reduce infarct size and attenuate myocardial apoptosis.And the modulated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voflurane-induced myocardi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