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判别方程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观察。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其中骨折组来自2002-02/2004-02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来自同期在该院进行社区保健体检的健康老年妇女。两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①两组受试者髋部骨密度测定:应用DEXA骨密度测定仪及握力器,骨折组测量健侧,对照组测量左侧,颈干角和左手握拳力。②体质量指数,根据身高和体质量算出。③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判别方程建立: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家族史(X1)、股骨颈骨密度(X2)、Ward区骨密度(X3)、颈干角(X4)、人体质量指数(X5)和左手握拳力(X6)6个因素判别因子,建立判别方程。结果:①两组患者家庭及个人骨折史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有骨折史者显著高于对照组(18,8,χ2=6.491,P=0.011)。②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Ward区骨密度、颈干角、体质量指数和左手握拳力。③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判别方程建立:Y1=-8.802X1+88.803X2+9.936X3+8.119X4+2.634X5+22.439X6-691.647;Y0=-9.901X1+93.959X2+15.872X3+8.045X4+3.037X5+23.533X6-696.287;将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特异度为76.7%,灵敏度为86.7%,预测正确率为81.7%。④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比较: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作比较,颈干角为0.487,Ward区骨密度为0.472,体质量指数为0.533,左手握拳力为0.458,可见体质量指数对骨折发生的影响最大。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生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髋部骨密度、髋部几何结构、体质量指数、肌肉力量与健康状况、活动量的大小、跌倒、家族女性及个人骨折史等均与髋部骨折有关。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各因素的作用,才能准确预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判别方程能更全面反映骨折的危险性程度,预测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绝经后妇女易于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年龄和体质量的人群,其骨量丢失的规律不同。目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设计:以绝经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检测。单位:一所省级中医药研究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及一所大学骨伤系。对象:2000-09/2003-08福州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603例。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用SPSS软件相关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结果: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低体质量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质量组(P&;lt;0.01);影响腰椎、大转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质量,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为绝经年限和体质量。影响腰椎骨密度的因素依次为年龄、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927-0.0093X1+0.0037X2+0.004X3,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绝经年限、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687-0.0081X1+0.0048X2-0.0034X3,影响大转子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年龄、体质量和绝经年限,回归方程:y=0.591—0.0038X1+0.0042X2-0.0024X3.影响Ward’s区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年龄、人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年限,回归方程:y=0.686-0.0072X1+0.0136X2-0.0046X3。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对于体瘦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质量组及肥胖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结合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受检者300例(其中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160例,健康对照组140例),测定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利用美国GE-Lunar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包,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和髋几何参数(包括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几何结构测量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髋关节中轴长均增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 Ward′s 区骨密度及颈干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 Ward′s 区骨密度降低、颈干角减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患者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等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特点,使骨骼负荷增加,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预后及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三个阶段给予自编运动体疗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股骨上段Singh指数、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的变化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运动疗法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均无并发症发生。26例术后6个月髋部X线片Singh指数较术前增加1度。术后6个月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检查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有5例发生骨吸收骨折再移位并发症。21例术后6个月髋部X线片显示股骨上段Singh指数较术前减少1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运动疗法组与对照组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运动疗法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围手术期给予运动疗法干预除可以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促进骨折修复及增加骨量外,患者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活动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股骨上端几何结构和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股骨上端几何结构和骨密度的分析,了解其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3/2004-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另选择门诊健康查体的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骨密度。所有受试对象均拍摄包括股骨上段在内的X线骨盆平片,测量股骨颈轴长及颈干角,同一平面股骨上端骨皮质厚度,并测定Singh指数。结果:参与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近端3个部位骨密度:骨折组股骨颈骨密度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转子处骨密度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股骨上端几何结构测量数据:骨折组颈干角和股骨颈轴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组同一平面股骨上端骨皮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Singh指数Ⅲ度以下人数所占百分比:骨折组的Singh指数Ⅲ度以下占83%,对照组为54%,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髋部骨密度、股骨上端几何结构结合Singh指数可以提高对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78名绝经扫无骨折妇女(A组)、34例绝经后骨折妇女(B组)、20名围绝经期妇女(C组)和52名青年健康妇女(D组)的骨密度,并对临床资料作分析对比。结果:A、B两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和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均低于C、D两组(P<0.05),B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除第一腰椎外)均低于A组(P<0.05),C组的第一腰椎、第二腰椎、沃德三角(Ward triangle)和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D组(P<0.05),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值与其年龄、绝经所限和孕、产次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重和体重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妇女在绝经后骨密度显著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和孕、产次越多,其骨密度越低,而体重和体重指数越大,其骨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201)及骨质疏松组(n=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0.47,P=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体质量指数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07/2005—07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低体质量组62例,正常体质量组92例,超重组132例。入院后均常规体检,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丹麦DTX-200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前臂尺、桡骨远侧部分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并记录相关检测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骨密度比骨峰值减少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计算各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应用直线回归法分析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纳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分为3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体质量组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56.5%,40.2%,27.3%(x^2=3.921,15.479,P〈0.05,0.01)];正常体质量组又显著高于超重组(x^2=4.135,P〈0.05)。②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763,0.638,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相关性,体质量指数越低,越易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绝经后妇女易于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年龄和体质量的人群,其骨量丢失的规律不同.目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设计以绝经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检测.单位一所省级中医药研究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及一所大学骨伤系. 对象2000-09/2003-08福州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603例.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用SPSS软件相关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结果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低体质量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质量组(P<0.01);影响腰椎、大转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质量,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为绝经年限和体质量.影响腰椎骨密度的因素依次为年龄、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927-0.009 3X1+0.003 7X2+0.004X3,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绝经年限、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687-0.008 1X1+0.004 8X2-0.003 4X3,影响大转子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年龄、体质量和绝经年限,回归方程y=0.591-0.003 8X1+0.004 2X2-0.002 4X3,影响Ward's区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年龄、人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年限,回归方程y=0.686-0.007 2X 1+0.013 6X2-0.004 6X3.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对于体瘦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质量组及肥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