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润爱 《山西中医》2012,28(9):39-39,4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脉象虚大;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久泄久痢,或久疟等。清代医家柯琴曰:"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余临床每遇内伤脾胃,虚劳不足之证,应用本方屡获良效,现介绍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新用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成人still病等病症 ,疗效满意。兹举验案 2则如下。1 胃黏膜脱垂症刘某 ,女 ,4 2岁 ,2 0 0 2年 5月 8日初诊。上腹部疼痛 2年 ,加重 1月。 2年前 ,患者右中上腹部开始出现不规则疼痛 ,以隐痛为主 ,呈持续性发作 ,无呕吐和黑便。右侧卧位时疼痛加剧。胃肠钡餐摄片示 :胃黏膜脱垂、浅表性胃窦炎。刻诊 :唇舌偏淡 ,脉弦细。证属脾胃虚损 ,升降失司。治以健脾益气 ,升清降浊。方拟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 :黄芪、谷芽、麦芽、蒲公英各 30 g,党参、白术、当归、元胡各 15 g,升麻、柴胡、陈皮各 10 g,炙甘…  相似文献   

3.
徐新平 《江西中医药》2004,35(11):54-54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欲人知百病,由脾胃衰而生也。”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强调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主张升阳益气,自制补中益气汤。本人在20年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激发治疗疑难杂症,活人数以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列举验案5则,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目的:拓展补中益气汤的运用;方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尿崩证、失眠、产后发热;结果: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治疗病机相同而病种不同的疾病;结论:补中益气汤在临床适当加味后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从而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5.
<正>夏永良是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国家级名中医陈意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师从李德新教授、晁恩祥教授及宋康教授。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补中益气汤为补气之纲,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取得了明显疗效。该方出自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书中记载:"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黄芪味甘微温,入肺  相似文献   

6.
李恒山 《新中医》1996,28(8):58-58
补中益气汤新用李恒山1精于减少症张×,男,28岁,干部。婚后4年无子,女方正常。去某医院检查,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精液常规:精子数20×109/L,活动力差,无红、白细胞。曾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睾九酮、男宝等药治疗2年,均罔效。邀余诊治。症见:形体...  相似文献   

7.
梅林 《新中医》1997,29(1):54-54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临床运用广泛,使用得当每收捷效。现举例3则。1 酉时“腹泻”刘×,女,54岁,1986年4月5日初诊。诉2个月以来,每日下午5至7时左右出现频繁便意,如厕多解而无物,频频矢气,偶或兼下稀便,量不多。得矢而缓,不刻再起。如是反复,少则数次,多则十数次。伴头晕耳鸣,气短自汗,肢软乏力,腹胀纳差,大便溏软,日解1~2次,晨解为主。曾服理气消胀之剂症反加重。望其面色萎黄,神情憔悴,舌淡暗…  相似文献   

8.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44-45
补中益气汤原方出自李杲的《脾胃论》,是其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我们根据“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观点,在临床上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数例九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补中益气汤治疗痤疮、慢性前列腺炎、痔疮三则验案的理、法、方、药分析,阐述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开拓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原出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而设,李氏明确指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不足,不足者补之";他又指出"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甘温除大热".李氏的医学思想体系,就是重在脾胃,着眼于温补脾胃之气,本方剂的组成原则,就是"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治疗脾气虚弱或清阳下陷,以及脾胃内伤的发热诸证.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热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温除热是指用甘温之剂治疗内伤发热的治法。由名医李东垣最早创立,受《素问·调经论篇》“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启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他在《脾胃论》中首次提出,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剂。指出:①脾胃为元气之本;②脾胃为精气升降出入之枢纽。揭示了内伤脾胃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内伤发热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该方药简功专,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肺之气。当归和血,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陈皮散甘药之滞。全方以补药为主.佐以升阳理气之品。笔者在临床上辨证施治.巧用本方治愈多种疑难杂症,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陆明山 《山西中医》2007,23(1):28-28
补中益气法乃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之一。肛肠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所以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习惯性便秘王某,女,78岁,2003年4月25日初诊。长期便秘,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大便量少质不硬,伴咳喘宿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为内伤脾胃、中虚气陷而设。方以黄芪补益中气为主 ,辅以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助黄芪补中益气 ;升麻、柴胡升举阳气 ,助黄芪升阳之力 ;当归养血 ,陈皮调气。可是 ,从对人体气机升降的作用来看 ,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性味甘温 ,均为补气药配伍同用 ,大补中气 ,更加入白术健运脾胃 ,助中气化生 ,使气机升降的动力来源有了保障。而中气的盛衰是运转和发动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笔者用该方治疗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疾病屡屡获效 ,现举 2例以飨读者。例 1.姜某 ,男 ,4 2岁 ,1999年 8月 3日来诊。患者 5年来饮食失…  相似文献   

15.
用三则病案探讨补中益气汤在产后小便失禁、食后即便、盗汗等病症的临床疗效,显示补中益气汤对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之病机所致的各种内科杂证均可应用.为临床合理准确应用补中益气汤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用三则病案探讨补中益气汤在产后小便失禁、食后即便、盗汗等病症的临床疗效,显示补中益气汤对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之病机所致的各种内科杂证均可应用。为临床合理准确应用补中益气汤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自兴 《山西中医》2003,19(1):14-14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代表方之一 ,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调补脾胃 ,升阳益气之功。笔者临床加减治疗尿潴留、尿失禁疗效颇佳 ,现举验案如下。例 1:冯某 ,女 ,34岁 ,1999年 5月 3日初诊。因憋尿致小便不利 1年 ,点滴短少 ,每次登厕需半小时方解 ,劳累后症状尤为明显 ,每当咳嗽、喷嚏即有漏尿现象。刻诊 :面色少华 ,痛苦表情 ,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 ,脉沉弱。证属劳伤脾气 ,中气虚弱 ,无力固摄。治予调补脾胃 ,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 :黄芪 15 g,党参 10g,白术、当归各 9g,茯苓…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效 ,由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甘草等药组成 ,临床常用于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证。笔者在实习之时侍诊于甘肃名老中医张锁庆和薛得新老师之侧 ,见二位老师另辟蹊径用于治疗惊悸、腰痛效果显著 ,简介如下。1 惊悸案患者陈某 ,女 ,40岁 ,1990年 6月初诊。久病体虚 ,因夜间突受惊吓而心悸不宁 ,自服安定片亦无缓解 ,伴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乏、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心电图大致正常。张锁庆老师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茯神、酸枣仁。药物 :黄…  相似文献   

19.
袁兴石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29-629
补中益气汤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能。笔者以此方治疗强的松伤阳、慢性肝胆病、胸肋间久痛等症 ,均获良效 ,现将验案 3则介绍如下。1 强的松伤阳柏某 ,男 ,73岁。 2 0 0 2年 1月 2 9日初诊。狼疮性天泡疮纠缠于身 ,已历 3年有余 ,一直口服强的松等药 ,半年来 ,全身畏寒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