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移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停药与复发的关系,以及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复发后,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和预后监测. 方法 对GIST患者复发前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辅助诊断和分析复发前后CD117,CD34等GIS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 进行KIT/PDGFR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GIST患者术后,规范伊马替尼治疗3年,停药后1年余腹部包块证实为GIST复发;患者KIT 基因第11外显子检测出有缺失突变:c.1667_1672delAGTGGA,提示该患者仍然对伊马替尼敏感;对于诊断GIST,DOG1比CD34更敏感. 结论 伊马替尼的连续用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延缓GIST复发,DOG1具有比CD34更好的敏感性,更加适合作为GIST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子宫肉瘤的可能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3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子宫肉瘤KIT的表达。结果:使用半定量免疫组化计分发现在所有检验的子宫肉瘤中只有1例KIT表达,而且较微弱,而被检验的子宫肉瘤中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表达。结论:目前的资料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不可能作为单一有效的药物对子宫肉瘤使用。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遗传基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位于消化道的间叶细胞肿瘤。对于不可切除、转移或复发的GIST患者,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分别是其标准的一、二和三线治疗药物。由于GIS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现象,尤其是对于三线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Ripretinib是由Deciphera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KIT/PDGFRα激酶开关调控抑制剂,其在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3353753;代号:INVICTUS)中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6.3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5.1个月。该公司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交该药的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其有望成为晚期GIST患者多线治疗后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ripretinib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s)调控细胞,使细胞内老化、损伤的细胞物质被送到溶酶体内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噬选择性地以细胞内病原体为目标进行破坏的能力被认为是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方面。遗传研究表明,几种自噬相关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将阐述自噬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及以自噬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例粘多糖病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ⅣA,Morquio A,MPS Ⅳ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GALNS)基因的突变.方法 研究对象为1例散发粘多糖病ⅣA型患儿及50例正常儿童.分别取其外周血5 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GALNS基因的全部14个外显子,应用正反引物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直接测序.结果 该患儿未发现GALNS基因致病突变.但是检测出2个GALNS基因多态性1431A>G、1569+36A>G.结论 GALNS基因突变不是本研究中1例散发MPS ⅣA患儿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口腔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最常累及口腔黏膜、唾液腺、肌肉骨骼系统等.本文将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口腔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露出来。而严重威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三大疾病:心血管、癌症和进行性退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等正呈上升趋势,明显的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老年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黄亚玲  武正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75-3778
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是指屈光度等于或高于-6.0D的屈光不正,又称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或恶性近视(malignant myopia),伴有眼轴延长和眼底基质改变,例如颞侧弧形斑、色素上皮变薄、豹纹状眼底、Fuchs斑、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网  相似文献   

10.
张培彪  张苏 《齐鲁药事》2013,32(8):479-481
小鼠是当前科研和医疗应用等领域重要的实验动物,诸多基因功能的研究,发病机制的探究以及药物效果的检验都离不开小鼠。本文就当前用于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培育的几种方法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1.
癫痫作为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发育、认知、行为等有着跨越年龄限制的重要影响,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每年50/100000~120/100000[1]。由于儿童不同年龄脑发育背景及其与外界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癫痫更具有异质性。故遗传性癫痫为预估癫痫临床表型提供了可能性,其中SCN1A作为目前与散发及遗传性癫痫最密切相关的基因,其编码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1亚单位在癫痫单基因病因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WHO提出21世纪,人类的健康问题将逐渐步入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3P\"时代,而这一理念已成为医学现实。临床药学是未来医院药学服务调整的重要方向,个体化给药是临床药学服务的最终目标。综述了近年来开展最多的与临床药物基因检测有关的项目,并对当前的个体化给药信息和医院药学部门开展基因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结缔组织病 (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 )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生肌炎等疾病[1].因肺脏含有丰富的血管、胶原蛋白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等, 使其成为CTD最易受累的器官, 有研究指出80%的CTD患者均会发...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和抑郁症均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二者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针对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危险因素、生物学特征和症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以及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治疗进展,以提高对糖尿病人群发生抑郁症的警惕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随着我国 IBD 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高,心理因素和 IBD 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心理治疗有望成为 IBD 传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对心理因素与IBD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进行结肠息肉病致病基因(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的突变检测。方法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目标序列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APC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者的APC经分析后发现1个杂合的缺失突变c.3931_3925delAAAAG( p.Ile1307IlefsX6);该突变引起APC基因的编码序列移码突变,产生一个提前终止的密码子,生成一截短的蛋白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 APC基因编码区的缺失突变c.3931_3925delAAAAG(p.Ile1307IlefsX6)为该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贾月琴  朱应玉  骆丹 《安徽医药》2017,38(3):271-274
目的 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PPPK)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AAGA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15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通过PPPK家系调查,收集PPPK家系资料,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PPPK家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患者表现为掌跖处迟发性、进行性增多、增大的角化性丘疹;第二代患者皮损明显重于第三代;同辈患者中,劳动强度大者,皮损症状重。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PPK家系家系患者AAGAB基因编码区无突变。结论 PPPK家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与年龄、劳动强度有关,PPPK家系发病与AAGAB基因编码区突变无关联,PPPK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0.
陈凯迪  严建 《江苏医药》2021,47(2):200-203
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艾克曼菌是一种肠道细菌,在平衡肠道细菌、维持肠道黏膜生态、缓解肠道黏膜炎症、调节人体糖和脂类的代谢,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有效果.炎症性肠病是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治疗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盐、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临床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