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275-276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人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在急诊科的护士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如果在护理操作和抢救病人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防护,那么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就很大。通过各种措施加强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和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面对的重要课题,现就职业暴露的因素和防护进行阐述,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护士是针刺伤及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针刺伤后传染病已成为美国护士对职业健康和安全最关注的前4位问题[1]。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良的工作习惯、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工作强度、环境因素及服务对象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61-262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极易导致发生针刺伤带来的梅毒、艾滋、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郭文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16-1717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护士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最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而且操作多为介入性地[1],临床护士发生利器损伤的概率较高,尤其利器损伤后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最为可怕.因此,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利器损伤造成的伤害,维护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5.
曹绍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38-2039
护理工作是一种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的综合性工作.护士每天要接触许多病人及化学药物,不可避免的受各种有害的理化因素、生物因子的侵害。同时,护理工作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每天不停地穿梭于病房之间,为病人治疗、护理,使得她们的心理、精神、体力都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护士成为高危群体。护士的职业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职业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碧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40-1241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急诊科护理工作接触面大,护士面对的病人病情危、急、重、突发、多变,工作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有害的理化、生物因子接触而造成危害。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调查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探讨有效地干预措施。对增强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好的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者,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急诊科护士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上夜班和执行长途出诊任务时,而且由于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病人,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出诊护士必须负责本市的出诊急救任务,经常须连续不断地乘坐救护车出诊;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频繁地直接接触血液;长期在各种噪音污染环境下工作等因素,使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8.
有报道显示,职业性损伤已成为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急诊作为医院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主要场所,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这样的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面临更多的职业危害,使之成为深受职业危害影响的高危人群之一。护士对职业危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与她们对职业危害的认识程度有关。现就急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与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危害的防护等一系列问题,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由于临床工作中无论是对患者的护理,还是各项侵入性医疗检查、治疗技术操作,都离不开护士的参与。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泌尿外科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除了具有一般特点外,另有其特殊性,本文就泌尿外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现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常见、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急诊室是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急诊科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值夜班的问题,轮值夜班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压力源[1]。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对从事急诊科夜班护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C活动结合护理查房在急诊科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组建QC活动小组,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查房,应用护理查房的方法培训急科护士对急救流程熟练、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能的训练,健康知识宣教的掌握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结果:QC活动结合护理查房,应用护理查房的方法培训急诊科护士,提高了急诊科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使病人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QC活动前的65.8%提高到开展QC活动后的94.1%。结论:QC活动结合护理查房对护士进行的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提高病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染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由于门诊输液室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最常见的是感染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被血源性疾病感染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1],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针刺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0%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3],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增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对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患者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1,2]。护理人员是医院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在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接触距离近,频率高,成为不可忽视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群体^[3,4]。为此,本文针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工作环境差,不能及时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经常倒班成为急诊科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其中不同年龄、不同班次、不同职称的压力也存在差异。结论:建议从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者、科室、护士自身3个方面共同努力,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他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安全氛围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整体感知,包括对安全决策、安全实践、安全程序的认知[1]。20世纪90年代,Carla首次将"安全氛围"应用于护士职业安全管理[2]。医院安全氛围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安全感知越好,其职业防护行为就越好,职业暴露的风险就越低[3]。急诊科护士生物性职业防护在职业防护中较差,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4],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国内学者指出急危重症科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相比其他科室较差,是医院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黏膜),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是HBV、HCV、HIV感染,而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据统计,美国每年仍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液性传染病,平均每天1人。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以收治急、危、重病人为主,突发事件多、病情急.急诊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接触其血液、呕吐物、分泌物、体液及多种微生物等,尤其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行注射治疗时,极易发生针刺伤,造成自身的职业伤害,带来严重后果。现将对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科室),护士血缘性职业暴露的构成情况以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结果对调查中记录的护士346次锐器伤分析表明,以针刺、玻璃划伤、手术刀片划伤为主。不同科室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程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其中急诊室最高占62.86%。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防护意识存在差异,每次都戴手套为70人次,占35%,经常戴45人次(22.5%),偶尔戴71人次(35.5%),觉得影响操作而不戴的14人次(7%);每次都戴的比例35%,与非每次都戴的比例6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途径以针刺最多见,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科最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获得医院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行政干预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争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