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俭  任志胜  吴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600-600,602
目的:了解抗-HCV、HCV-RNA、ALT在输血后HCV感染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运用ELISA法及PCR法对205例输血后肝炎进行检测,对105例输血后HCV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抗-HCV及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7.1%和55.1%,抗-HCV阴性中HCV-RNA阳性率达30.2%。抗-HCV、HCV-RNA及ALT在急性及慢性病人临床病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结论:PCR法在HCV感染的确诊、血源筛选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输血前后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抗-HCV检测。结果:116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为13.79%,输血组输血前与未输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追踪检测输血后6、12、18、24个月病例,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抗-HCV阳性率增高,但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仍无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与输血前后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输血不增加感染HCV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肝炎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2例受血者和65例手术未受血者PTH流行现状及献血员HBsAg和抗-HCV筛检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1例输入未经抗-HCV筛检血液者丙肝罹患率为16.9%,131例输入经筛检血液者为1.5%,前者抗-HCV阳转率为33.8%,后者为9.1%,65例未受血手术者抗一HCV阳转率为1.5%,未发现显性感染者。202例输入经HBsAg筛检血液者HBV感染标志阳转率为25.2%,65例未经受血手术者为4.6%。结果提示,献血员HBsAg和抗-HCV筛检能有效降低输血后乙、丙型肝炎罹患率和病毒感染率。但对病毒含量低的供血者仍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本地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进行抗HCV的检测.结果:对本院近5年来3951例输血患者抗HCV检测,无输血后抗HCV阳性者.结论:庄河地区现代输血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极低.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抵御各种病毒能力较差,在经需输血治疗的过程中。易患输血后丙型肝炎(HCV)。为了解血液病患者输入经抗-HCV筛查血液后HCV感染情况。本文调查了567例血液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2年7~10月间对不同人群的3328例血样作了抗-HCV和HBsAg的检测,结果发现农民献血员组抗-HCV阳性率达11.39%(234/2134),战士献血员273名全部阴性,临床病人为5.12%,健康查体者为0.7%,HBV及HCV重叠感染4组皆在0.5%以下,平均为0.18%。鉴于丙肝在我国已有局部流行,且抗-HCV携带率较高、具有传染性的现实,献血员应尽可能在丙肝低发区选择,且应作HBsAg及抗-HCV的筛选,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烟台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输血后肝炎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7.5%、30.88%、27.94%、20.45%、72.50%。抗-HCV阳性者中有明显输血、献血史者占78.05%,提示输血途径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对410名合格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为23.9%,证明献血员是HCV 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献血员HCV 感染的危险性高子女性(OR=1.73),在单采浆还输血球血站献血者其HCV 感染的危险性高于在全血血站献血(OR=4.51),有ALT 异常史的献血员抗-HCV阳性率高于无ALT 异常史者(OR=2.48)。结果提示,由于目前血站尚未开展抗-HCV 筛检,供血员的血液给受血者造成了感染丙型肝炎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抗-HCV和ALT筛检献血血液、国内厂商的抗-HCV试剂盒质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U)呈正相关。输入经抗-HCV筛检的血液比输入未经抗-HCV筛检的血液的丙肝发生率减少79.7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315.,06,P〈0.001)。献血者ALT异常数与抗-HCV阳性两者有关联性(χ^2=176.81,P〈0.001),但关系很疏远(Pearson列联系数C=0.046)。国产ELISA抗-HCV试剂盒的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合计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62.84%,不确定率是37,16%;总体阳性重复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1),合计总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90.01%,总不确定率是9.99%。配对比较国产ELISA抗一HCV试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05、30.11,P〈0.01)。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建议血站用高质量的ELISA抗HCV试剂,并增加HCVAg或HCVRNA检测以缩短感染的“窗口期”,减少HC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度,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评估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以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结果作为比较。结果121份样本中,PCR法测HCV RNA,阳性56例,阴性65例,ELISA法测HCV核心抗原,阳性52例,阴性69例,ELISA法测抗-HCV,阳性44例,阴性77例;HCV RNA PCR、HCV核心抗原、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6.28%、42.97%、36.36%。同HCV RNA PCR检测结果比较:HCV核心抗原检测符合率90.08%、假阳性率3.31%、假阴性率6.61%;抗-HCV检测符合率81.81%、假阳性率4.13%、假阴性率14.05%。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说明PCR法与HCV核心抗原检测都可以对抗-HCV出现前的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缩短窗口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Q—PCR检测456例肝炎病人标本,并同时采用ELISA检测抗-HCV,了解样本中HCV—RNA含量与HCV的相关性。结果 456份标本中有81份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85份抗-HCV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FQ-PCR技术检测HCV-R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为预防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我们于1996年对187例职业献血员进行抗—HCV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血清学检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献血员187例,其中男73例,女114例,年龄25~50岁.献血1年以下142例.1~5年30例,超过5年1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其他体格检查无异常.选152例健康体检者,男65例,女87例,年龄25~48岁,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肝功能正常,HBsAg均阴性,ALT<25单位(卡门氏单位)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抗-HCV测定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抗—HCV试剂盒,EIA法.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医院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探讨改进供血筛检的方法。方法:以RT-PCR法对HCV感染的受血及相关供血血清进行HCV RNA定量分析,并检测ALT及抗-HCV。结果:致输血后HCV感染的供血中,HCV RNA平均含量为10^8.65拷贝/L,抗-HCV及ALT的异常检出率及水平随病毒滴度升高而增加,结论:低含量HCV供血即可导致输血后感染,病毒含量与抗-HCV阳性及ALT水平有显著正相关,采用ALT加抗-HCV联合筛检供血可明显降低输血后HCV感染。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二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透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和血制品史和量,合并HBV感染,肾脏移植史、CAPD史,ALT异常史,肝炎史、结核史以及医院感染史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血制品史和量、肾移植史、医院感染史,ALT增高中显著性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CV感染的原因为输血和医源性传播。结论 结果提示订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减少输血和隔离抗-HCV阳性患者,对控制HCV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人重叠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重叠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清状况。方法:用TC-PC多聚酶链反应及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RNA及抗-HCV检测,并用ELISA方法与对照组一同进行抗-HCV、HBsAg、抗-HBc、HBeAg检测。结果:丙型肝炎病人的HBV重叠感染率为78.18%和正常人群的HBV感染率24.60%相比,P〈0.001,有显著性差异。重叠感染HBV的丙型肝炎病人和单一HCV感染的丙型肝炎病人的抗-HCV水平的均值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丙型肝炎病人重叠感染HBV后其HBeAg阳性率很低,和正常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人极易重叠感染HBV;丙型肝炎病人抗-HCV抗体水平较低,重叠感染后其抗HCV抗体水平不受影响;结果还支持HCV和HBV的重叠感染会干扰抑制HBV的复制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输血员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江西省输血员丙肝感染情况。 方法 对东乡县、彭泽县、金溪县、九江市输血员进行随机抽样 ,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清抗 - HCV、HBs Ag、抗 - HBc。 结果  72 2名输血员抗 - HCV阳性率 2 0 .78% ,输血员献全血者、献血浆者感染率各地之间均具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男性输血员 HC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输血员感染率 (χ2 =5 .0 9,P<0 .0 5 ) ;输血员≤ 35岁 HCV感染率与 >35岁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89,P<0 .0 5 ) ;HCV感染与献血类型、年限和献血点数有关 ,献全血又献血浆是感染 HCV的高危因素。献血年限越长、献血点数越多 ,HCV感染率越高 ;已淘汰献血员 HCV感染率高于正常献血员感染率 (P<0 .0 0 1) ,但两者感染 HBV情况无差别 ,感染 HCV是输血员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正常献血员中抗 - HCV阳性率仍有 16 .88% ,HBs Ag阳性率仍有 1.95 %。 结论 要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源队伍的管理、大力提倡公民义务献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手术及输血前HCV的感染状况,我们统计了从2001年8月至2003年3月期间共19657份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血清标本抗-HCV的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丙型肝炎11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的转归。[方法]将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分为急性黄疸型(16例)、急性无黄疸型(16例)和亚临床感染(6例)3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检测11年随访期问采集到的血清抗-HCV、HCVRNA和ALT。[结果]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为临床型,症状和体征于半年内全部消失。在11年的随访期问,所有病例均未再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未发生各种晚期肝病和死亡。38例病人ALT转归存在3种类型:1,一过性异常(黄疸型:无黄疸型:亚临床型,6:8:O);2,持续异常(O:3:O);3,波动性异常(10:5:6)。38名病例均未检测到抗-HCV波动和阴转。36例病人检测两次以上HCVRNA,转归存在4种情况:1,阳转后每次检测均保持阳性26例(12:10:4);2,阳转后,转为阴性,再转为阳性4例(1:2:1);3,阳转后,再转为持续阴性5例(2:3:O);4,始终不能检测到HCVRNA(0:0:1)。不同临床型HCVRNA阴转率无差异,P〉0.1。[结论]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抗-HCV、HCVRNA和ALT转归相似,ALT持续异常仅见于急性无黄疸型病人,HCVRNA持续阴性仅见于亚临床型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献血员HCV感染与抗-HBc的相互关系,我们检测了1995年1~6月的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清中的抗-HBc,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我站献血员,分离血清冰箱保存。 1.2 试剂 抗-HCV试剂盒由北京华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HBC试剂盒由中外合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群感染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危险性并探讨其传播途径。方法 采集不同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抗-HCV、抗-HGV及HCV—RNA、HGV—RNA。结果 一般人群、医护人员、普通孕妇、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透析(HD)病人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0.89%(58/6468),2.93%(5/171),0.93%(17/1836),11.5%(47/410)和51.4%(54/105)。抗-HGV的阳性率为0.6%(3/500),0(0/171),2.5%(6/240),9.3%(13/140)和14.3%(5/105);母婴传播率HCV为16.7%;HGV为25%。血液透析(HD))病人有无输血史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P〈0.01)。结论 有血液暴露史者是HCV及HGV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液及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