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鼻腔手术中,常需应用鼻腔血管减充血剂,其主要目的是收缩鼻腔黏膜,扩大手术野;收缩局部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延缓局部麻醉药的吸收,减轻其不良反应,并延长局部麻醉时间。但同时也要求所使用的鼻腔血管减充血剂对全身、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干扰小,作用时间能满足手术要求。我科从1998年起在鼻腔手术中采用咪唑类衍生物羟甲唑啉(Oxymetazoline,商品名:达芬霖)作减充血剂,同时在手术中观察54例患者的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鼻腔手术中,常需应用鼻腔血管减充血剂,其主要目的是收缩鼻腔黏膜,扩大手术野;收缩局部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延缓局部麻醉药的吸收,减轻其不良反应,并延长局部麻醉时间。但同时也要求所使用的鼻腔血管减充血剂对全身、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干扰小,作用时间能满足手术要求。我科从1998年起在鼻腔手术中采用咪唑类衍生物羟甲唑啉(Oxymetazoline,商品名:达芬霖)作减充血剂,同时在手术中观察54例患者的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肥厚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因黏膜增生肥厚和骨质增生,以鼻塞为主要表现,其治疗是药物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运用糖皮质激素、收缩血管剂或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等,其疗效往往不佳;手术成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传统运用激光、电灼、微波等,因对鼻腔生理功能影响破坏大故目前少用,现将目前仍常用的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店》2004,(8):102-103
减充血剂: 常见的滴鼻液多属这类.其目的是收缩黏膜内的血管、减轻鼻塞症状、改善鼻通气等呼吸状况.但减充血剂对炎症无抑制作用,也不能减少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而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药物性鼻炎和反跳性鼻塞;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的鼻炎患者,可能还会导致紧张、睡眠障碍、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因而只适用于短期治疗(不超过7~10天).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尤其是患有鼻腔炎,在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nCPAP)时,有些患者使用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经临床观察发现,鼻腔减充血剂短期使用,可使这类患者nCPAP治疗顺应性有所提高;但长期使用,由于药物性鼻炎的发生,反而减低了nCPAP治疗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的局部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鼻腔局部用药是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手段,本文着重讨论鼻内类固醇药物、抗组胺药物、细胞膜稳定剂和减充血剂等局部用药物的成分组成、药理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促进创面愈合。方法 15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鼻息肉(双侧)患者,术后第2天抽出鼻腔填塞后,行高流量氧鼻腔雾化吸入。同一患者一侧鼻腔(观察组)采用抗生素+局部激素+减充血剂,同一患者的另一侧鼻腔(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减充血剂联合用药的方法,术后第7天出院;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坚持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个月。鼻息肉(双侧)手术参照MesserRli-nger术式,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使用鼻内镜观察术腔改善情况,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术腔状况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3%、71.3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7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规避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建议成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 凡是在鼻腔用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统称鼻腔给药系统。以鼻腔作为给药途径,最早是用于治疗局部的鼻炎,鼻阻塞等。如0.5~1%麻黄素滴鼻剂或喷雾剂,用于治疗鼻腔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收缩,消除鼻粘膜充血及鼻阻塞症状。因鼻腔容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02~2007-07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发生局部缺血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发生的部位均位于鼻中隔中部,发生的时间为术后的3~14d,缺血恢复的时间为12~20d。结论矫正术中鼻腔填塞不要过紧,术后注意抗感染、避免过度使用激素及黏膜收缩剂;如出现缺血及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并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鼻中隔黏膜缺血坏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甲唑啉作为减充血剂在鼻腔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65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将局麻药丁卡因加入羟甲唑啉;对照组75例,将局麻药丁卡因加入肾上腺素。术中心电监测,记录心率,血压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血压变化幅度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作为减充血剂,羟甲唑啉可以替代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52例儿童慢性鼻窦炎常规行CT或MRI检查.选用抗生素、局部类固醇激素、粘液促排剂、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及辅助性小手术综合治疗.结果 通过系统药物及辅助性小手术治疗,152例中治愈134例(88%),好转18例(12%).结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通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及辅助性小手术,大多数患儿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张淑香 《河北医药》2012,34(2):247-248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引起鼻塞的常见病因.临床上药物治疗常采用鼻部减充血剂或者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微波、激光等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虽使下鼻甲体积缩小,改善鼻腔通气,但使下鼻甲黏膜受损严重,从而不同程度改变了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等.我科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系统治疗下鼻甲肥厚患者,并与微波烧灼下鼻甲手术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首都医药》2001,8(10):60-60
滴鼻药是治疗鼻部疾病的治疗手段,品种繁多,根据治疗作用的不同有以下常用药物: 血管收缩剂:单纯以收缩鼻腔粘膜血管,改善鼻腔通气引流为主o①2%盐酸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腔粘膜小血管,对鼻腔粘膜纤毛活性影响较小,可维持2小时,改善鼻腔通气、鼻窦引流o②滴鼻净:分浓、淡两种浓度,分为0.05%和0.01%两种,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塞o③茚咪唑啉滴鼻剂:有明显的鼻血管收缩作用,鼻内用药后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广,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就术前处理对普通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68例接受普通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术前并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则口服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并且鼻部局部喷用减充血剂1周后进行手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术前处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关煜 《上海医药》2003,24(11):514-516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 ,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 ,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 ,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鼻腔给药可行 ,某些最早的证据可追溯到上世纪 80年代中期。Reginster和Franchimont发现鼻内给予calcitonin(降钙素 )治疗Paget氏症与肌肉注射同样有效 ,而副作用较少。对一些不宜口服 ,通常需注射的药物鼻腔给药就更值得一试了 ,因为药物不会经肝脏代谢被降解 ,而是透过密集分布在鼻腔上皮软组织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鼻腔给药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局麻鼻内窥镜下,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伴有鼻甲息肉病变者去除部分或大部分鼻甲;对不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按筛前神经鼻内侧分布区,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去除大部下鼻甲前端黏膜。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7d,局部滴减充血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结果5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98%,无效率2%。结论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能阻断筛前神经末梢,减轻血管张力,降低腺体分泌,去除了部分鼻甲组织增加鼻腔通气面积,同时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了变态反应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鼻痒、流涕、连续喷嚏等急性症状和以持续鼻塞为主的慢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观察内容包括:上颌窦口开放情况:仅1例2侧闭塞,其他病例上颌窦口开放良好,黏膜色泽和光滑度完全正常;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2~4周内45侧,4~8周内10侧,术腔粘连5侧;鼻窦炎常见症状缓解程度:鼻塞完全缓解55例,3例仅需间断应用减充血剂,2例患者间有分泌物倒流,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全部病例无鼻腔干燥.结论 术中微创手术原则、保护上颌窦自然开口周围黏膜有助于术后创面的愈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例1:患儿男,6岁,因经常右侧鼻塞流脓鼻涕2年,于1990年4月17日就诊.近两年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诊断为“慢性鼻炎”,给予抗生素及滴用血管收缩剂等治疗未见好转.检查:右侧鼻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后,见右侧鼻粘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肿胀,下鼻道中后段可见一乳白色骨样物.左侧鼻腔内有少许分泌物,鼻粘膜轻度充血,各鼻道未见异常征.用枪状镊试取骨样物轻微活动,不易取出,用蚊式直  相似文献   

19.
恒温下,鼻腔温度随鼻粘膜血管收缩与舒张而变化;当鼻粘膜血管舒张时,血流量增加,鼻温上升,收缩时则下降。用0.5%磷酸组胺滴入家兔鼻腔,每小时测鼻温一次,连续测4小时,建成家免鼻充血动物模型。经多次重复试验,此模型简单、方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20.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