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流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病人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已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治疗 ,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ACEI对AMI的影响各报道不一。我们用小剂量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38例 ,旨在评价早期应用依那普利对AMI的效疗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  相似文献   

3.
在未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的年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且,前壁者较下壁者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在目前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条件下,对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的预后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时 ,心电图 (ECG)表现为前壁ST段抬高 ,在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以观察到下壁 (Ⅱ、Ⅲ、aVF导联 )ST段压低。这种下壁ST段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研究前壁AMI病人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 ,旨在从中发现下壁ST段压低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位置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连续评价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住院第 10~ 2 1天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前壁AMI病人 ,部分病人为急诊CAG。除外条件 :①非首次AMI ;②束支…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 ,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急性血管重建的开展 ,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本文就目前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条件下 ,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患者心律失常 ,住院期间病死率及死亡病因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8年 2— 11月我院心脏病中心收治的AMI患者 183例 ,男 12 9例 ,女 5 4例 ,年龄 (6 1± 11)岁 ,前壁90例 ,下壁 93例。一般状况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例 )组别n平均年龄男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前壁组 90 61± 1163 2 74 52 12 1下壁组 93 63± 11662 754 1…  相似文献   

7.
8.
1 临床资料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入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症状出现在 2 4小时之内 ,无明确依那普利禁忌症 ,年龄平均 5 7± 7岁 ,男 2 9例 ,女 9例 ,有MI史者 4例 ,有高血压史者12例 ,收缩压 (SBP) 12 0± 19mmHg(1mmHg =0 133kPa) ,舒张压(DBP) 78± 12 2mmHg ;糖尿病史 5例。禁忌证 :SBP <10 0mmHg ,肾功能不全 ,心脏传导阻滞等。治疗方法 :第 1日 1 2 5mg ,1次 /日 ,次日 2 5mg ,1次 /日 ,随后 5~ 10mg(最大量不超过 10mg) ,1次 /日 ,作为维持量 ,总疗程 1年。其他治疗 (硝酸酯…  相似文献   

9.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72岁 ,于凌晨 4点钟左右在睡眠中突然发生连续咳嗽 ,咳少量白色泡沫痰 ,自觉胸闷、喘憋、难以平卧 ,自服氨茶碱 2片 ,症状未能缓解 ,来我院急诊。查体 :神志清 ,口唇发绀 ,端坐呼吸 ,BP90 / 4 0mmHg ,四肢湿冷 ,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少量湿性罗音 ,心律规则 ,心音低钝 ,无杂音 ,心率 110次 /分 ,患者既往有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 0余年 ,曾有过夜间哮喘发作 ,症状较轻 ,无胸痛及明显心律失常病史。入院后初步诊断为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 ,舒喘灵气雾剂吸入等治疗 ,无好转。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及血清叶酸 (F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以及与AMI重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 4 5例AMI患者和 30例对照组(Control组 )的血浆tHCY水平 ,采用12 5I标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FA浓度 ,应用酶法测定血脂各参数水平 ,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AMI组血浆tHCY水平、高血压发生例数、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 (P <0 0 5 ) ,而血清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则低于Control组 (P <0 0 5 )。②血浆tHCY与血清FA水平呈负相关 (P <0 0 5 )。③两组中血浆tHCY与血脂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④年龄、吸烟、高血压对血浆tHCY的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浆t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AM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收缩压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其入院时收缩压(SBP)水平而分为五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院内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06mmHg)22.1%最高、其余分别是[(106~125)mmHg]5.4%、[(126~140)mmHg]4.9%、[(141~160)mmHg]2.9%和(>160mmHg)3.9%。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低于106mmHg组的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四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106mmHg(OR=2.671,P<0.05)和肌钙蛋白T峰值(OR=4.562,P<0.05)肾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多支和左主干病变是入院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SBP<106mmHg患者在院期间病死率高,入院收缩压低可作为判断A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白细胞数、血糖、血压和心电图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和死亡率与合并有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细胞数升高、高血糖、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提示的心脏疾患影响急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显示:白细胞计数≥15×10~9/L 的 AMI 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分别高达81.8%、31.8%和40.9%,病死率高达59.1%。与白细胞计数<15×10~9/L 的病例对照,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7倍、3.9倍和3.7倍,病死率是后者的4.2倍。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于评价 AMI 病人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房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学艳  周长钰 《医学综述》2006,12(6):353-355
急性心房梗死由于确诊困难、临床症状易于被心室梗死掩盖以及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较少受到重视。急性心房梗死常为右房梗死,心电图上P-Ta段的变化及房性心律失常是其特征性的表现。心肌梗死急性期出现的房颤一部分就是由于出现了心房梗死,常发生在右冠脉于窦房结动脉发出前闭塞或回旋支于左心房回旋支发出前闭塞的病例。本文对心房梗死的发生率、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予以综述,表明心房梗死不同于心室梗死的临床过程及对心肌梗死预后产生影响,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与介入再灌注治疗对治疗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急诊介入33例或溶栓治疗32例。比较3个月后左室收缩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球形指数及主要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左室重构指标、主要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再发心绞痛情况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急诊介入短期预后优于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5年1~12月入院的AMI患者157例,根据血清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1)和尿酸正常组(n=1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Grace危险评分,并分析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BMI)、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甘油三酯(T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评分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或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尿酸水平与年龄、LDL-C、NT-ProBNP、Grace评分、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更明显,院内死亡风险更高,提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肺部听诊、拍摄胸片及病原学检查 ,确诊下呼吸道感染 ,并对两组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机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 4 6 .7%和 12 %,其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MBG、CTFC、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G、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TFC、TIMI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循环miRNA-1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符合2012年全球统一心肌梗死定义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病例采集血液标本,采用qPCR 技术检测miRNA-1表达水平;同时对实验组进行ACC/AHA冠脉造影评分,比较两组间miRNA-1表达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实验组miRNA-1表达水平和ACC/AHA冠脉造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选42例病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两组病例的micRNA-1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各病例的micRNA-1相对表达量和ACC/AHA冠脉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6385,P<0.05)。结论循环miRNA-1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miRNA-1有望成为新的检测心肌梗死和临床风险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