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2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率达75%(45/60),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为25%(25/60)。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长期住院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应有针对性地综合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对不同抗生素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参考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并实施手术的3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50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4例,感染率9.71%,其中轻度感染5例,中度感染18例,重度感染11例;34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5.63%,革兰阳性菌17株,占26.56%,真菌5株,占7.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切口疼痛、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肺部感染可能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相关;针对感染常见病原菌,临床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对其中的12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病原菌和危险因素等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肺部感染为主,实验室以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52.6%;其中年龄>65岁、术后未镇痛、全麻、有肺部慢性基础疾病、胃肠减压时间>48h、术前存在休克是上消化道穿孔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0.77%。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明显,早期干预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出参考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87例,逐一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肺部感染发生率15.25%,长期吸烟、NYHA分级(Ⅲ~Ⅳ)、卧床(≥7 d)、病程是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特有的危险因素,使用阿托伐他汀是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特有的保护性因素。老年冠心病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部感染是老年冠心病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临床应从治疗慢性肺部疾病,保护心功能,加强宣传教育,关注老年病程长患者病情变化等综合措施入手,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45例,诊断符合肺栓塞患者诊断标准,确诊主要通过肺动脉CT;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肥厚性心肌病及肾功能不全等,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病史<1年有22例患者,占48.89%,有2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占14.29;肺部感染治愈9例治愈率为20.00%;好转24例好转率为53.33%;死亡12例病死率为26.67%。结论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慢性基础疾病及制动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降低老年急性肺栓塞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子及病情轻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4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合并肺部感染98例的发生率与基础病、病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侵入性的检查和治疗等因素及病情轻重与肺感染的关系。结果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多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与病情轻重及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控制医院感染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对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肺性脑病、自发性气胸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探讨肺心病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和治疗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21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17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治疗结果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 216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41例,感染率为18.98%;病理分期、高龄、长期吸烟、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支气管疾病及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营养状况差、肿瘤长度长、肿瘤位置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51.22%,其对临床常用的氨苄西林100.00%耐药;经综合治疗后38例患者感染于23周得到控制,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32%。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肺部感染的的因素较多,掌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化疗前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戒烟等,可降低感染,同时感染发生后,应及时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对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病例情况进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113例,感染率为19.89%;113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20.60%,革兰阴性菌148株占74.37%,真菌10株占5.03%;1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病死77例,病死率为68.14%;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方程证实年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患者感染后的预后效果不佳,病死率较高,患者年龄、治疗时机、氧合指数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死亡23例,病死率为2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血浆白蛋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3、0.72、4.29、0.94、1.58,P<0.01或<0.05).结论 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和SLEDAI评分增高是影响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uckley-James模型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并建立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方法 分析2004-2006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初治的1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uckley-James生存分析(B-J)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筛选,运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实际生存时间与预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J模型因素筛选结果显示,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lnMONTH=0.0108 KPS评分+0.0238血红蛋白+0.4614Ⅲb期+0.8027Ⅲa期+0.3869(放疗+化疗)+0.507(放疗+手术)+0.6082(化疗+手术)-2.098.所建立的生存时间预测模型与实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0.05).结论 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所建立的生存时间预测模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cancer patients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This means that more patients are being diagnosed with one or more serious concomitant condition which may complicate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reatment outcomes, as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are often excluded from clinical trials. The Eindhoven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registering serious co-morbidity in North-Brabant and North-Limburg in the Netherlands since 1993. Using data from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n 1995-200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comorbidity and choice of therapy and survival rates was described. Very elderly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often were not t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lung cancer or prostate cancer underwent less surgery as often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breast cancer or ovarian cancer received less 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than younger patients. The prognosis was often worse for elderly patients than for younger patients, and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y decreased survival in most types of tumour. The question remains whether the prognosi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ncer would improve if more of them were t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or if this will only lead to mor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肿瘤内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诱因、诊治及预防情况.结果 共收治肿瘤患者1623例,肿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69例,总感染率为4.25%;主要发生在>50岁患者,占89.9%;69例患者中短期接受放化疗治疗者28例,手术者14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61例,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0例;自住院后出现真菌感染症状时间为9~31 d,平均时间为(12.1±5.3)d;病例中基础病为:原发性肺癌37例感染率为4.56%,转移性肺癌10例为9.34%,纵隔肿瘤2例为2.32%,食管癌14例为4.50%,其他肿瘤6例为1.9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放疗与肺部真菌感染关系密切,放化疗与单一放疗感染无差异;69例患者共检出7种菌株,治疗结果,其中2例死于真菌性肺炎,其余67例中,54例痰菌转阴,治愈38例,复发5例.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应注重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引发因素进行预防,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4.
Ohe Y 《Panminerva medica》2002,44(3):205-212
Pneumonia and sepsis during neutropenia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from chemotherapy and they are sometimes lethal. Radiation pneumonitis is also a common toxicity after thoracic radiotherapy, and severe pneumonitis causes hypoxia and death. However,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reatment-related death from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ancer using chemotherapy and/or thoracic radiotherap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etween July 1992 and December 1997, 1799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lung cancer and 784 of 1799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in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 East. Of 784 patients, 18 (2.3%) died from toxicity of the initial chemotherapy. In the 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 (JCOG) trials for lung cancer, 29 of 1176 patients (2.5%) were reported to have died from toxicity of the treatments. Several papers have reported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death after chemotherapy or treatment-related death caused by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Only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was a vigorous risk factor. Reported mortality rate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range from 0 to 9.9% from 7 reports and 29 of 1244 patients (2.3%) died of pneumonitis after thoracic radiotherapy or chemoradiotherapy. Our previous report suggested that pulmonary fibrosis identified on plain chest X-ray film is a very strong risk factor of treatment-related death from radiation pneumonitis. At least 1-2% mortality should be expected for chemotherapy and thoracic radiotherapy. And in patients with poor PS, the expected mortality rate from chemotherapy i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对2013年12月-2018年10月入住我科符合条件的61例初治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I、Ⅱ、Ⅲ级急性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3%、10.9%、1.4%;I、Ⅱ、Ⅲ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4.4%、0.3%;I、Ⅱ、Ⅲ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7.6%、11.7%、2.2%;I、Ⅱ、Ⅲ级急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2%、0.8%、0.1%;无IV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9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1.3%、30.6%、12.8%。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癌、颅内转移瘤数目和联合化疗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脑转移瘤患者症状,并延长生存期,原发灶为肺癌、颅内转移癌数目和联合化疗对患者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2期小细胞细胞肺癌患者62例A组(3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化疗,B组(30例)单纯给予放化疗.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0%、52%,B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1%、48%;A组术后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转移病灶的情况依次为: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2%)、远处转移(32%)、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8%)和脑转移(19%),B组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4%)、远处转移(30%)、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9%)和脑转移(29%).手术+化疗+放疗组与放化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化疗+放疗和放化疗对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前后人附睾蛋白4(HE4)、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前后血清HE4、 SCC、VEGF的水平,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E4、SCC、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差异明显,其中Ⅲb期最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G4、 SCC、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前后的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含量不同,对制定宫颈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化疗后手术的43例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以上,运用Log-Rank分析和Cox单、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3例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0%、27.91%、9.30%。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预后因素为总分期、术式、切端及术式、肺门、肿瘤大小、输血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预后因素为肿瘤大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肿块≤3cm和术后化疗〉4个周期患者预后好。结论肿瘤大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小、术后化疗周期数多的患者预后好。对于临床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实施术后放射治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放疗前化疗、放疗总剂量、双肺V5、V20及平均耐受剂量(MLD)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后患者中23例出现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7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1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正常的乳腺癌患者R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贫血患者(χ2=8.038,P<0.05),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RP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χ2=6.397,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与否、放疗模式、放疗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3~0.473,均P>0.05)。发生RP的乳腺癌患者的PTV1肿瘤体积、PTV2肿瘤体积、V5、V10、V20、全肺MLD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P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678、3.907、2.576、3.754、2.903、3.115,均P<0.05),而发生RP乳腺癌患者的V30、V40、V50与未发生RP乳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216、0.30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后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RR=1.343,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双肺的放疗剂量,设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参数,可能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并化疗导致放射性肺炎(RP)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自2010年1-10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期、ⅢB期的58例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剂量为4000~6600 cGy,随机将患者分为3D-CRT放疗并常规化疗28例作为对照组,30例在放疗并化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作为治疗组;放疗及前后测定患者IL-6和IL-10水平、TNF-α、hs-CRP、外周白细胞(WBC)数量,连续7d后评价血清因子的变化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RP的发生率为35.7%,治疗组RP的发生率为2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IL-6、IL-10、TNF-α的含量及WBC数量均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hs-CRP与WBC呈正相关性(r=0.998,P<0.05).结论 对由3D-CRT引起的IL-6、IL-10、TNF-α的含量及WBC数量的升高,给予盐酸氨溴索气雾剂后水平改善显著,表明炎症反应参与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并化疗的发展变化过程,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为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并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