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头颈部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8例,随访率85.7%。15例无复发,3例复发再次手术,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5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其中2例上臂外展无力、2例声嘶加重、1例面瘫),大多在1年内恢复。结论 颈部神经鞘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诊断,对此病要有足够的认识;术前确诊有赖于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中保护神经是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董美秀 《现代保健》2011,(16):76-77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源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部位,包括颅内,椎管内外及外周神经干。头颈部是颅神经与脊神经共同支配的部位,故亦是该病的好发部位。我院1984~1998年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11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中男64例,女46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8~70岁,多数为青壮年。最短病程5d,最长20年,一般为1~3年。肿瘤大小:最小为1cm×1cm×05cm,最大的为22cm×15cm×11cm。肿瘤发生部位:发生于头顶部1例,上颌窦1例,颞部2例,…  相似文献   

4.
叶建湘 《健康大视野》2006,14(11):82-83
神经鞘膜瘤是来自雪旺氏鞘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它并非来自神经轴,而是来自神经的支持结缔组织或鞘细胞,是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该瘤发病缓慢,无痛,包膜完整。可发生在人体各部,头颈部中则以颈侧区常见。颈部神经鞘膜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呈梭形或结节状,中等硬度或带韧性,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有时可见因生长迅速而瘤体中央发生变性,有的还可能发生恶性变。治疗上仍以手术摘除为主,现就颈侧区神经鞘膜瘤在手术中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良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1例共33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良性神经鞘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鼠尾征”是浅表神经鞘瘤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浅表良性神经鞘瘤均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多清晰规则且呈高回声,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其后方具有轻度声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程度(根据Adler分级法):90.91%(30/33)的肿瘤内部血流不丰富(0-Ⅱ级)。超声诊断符合率78.79%(完全符合19个,基本符合7个)。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和鉴别浅表良性神经鞘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4例,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中,1例发生于股骨下段,3例发生于软组织内;病变呈不规则形1例,呈椭圆形3例,均呈囊实混合性,局部边界不清,病变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T1混杂信号,等、高T2混杂信号,注射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后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下肢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具有一定MRI影像学特征,MRI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良性肿瘤,属于神经肿瘤。由于编码人员的临床医学知识不足,对神经鞘瘤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不够熟悉,过于依赖计算机编码,以及编码制度中缺乏编码复核质控等原因,导致编码工作中常会发生将神经鞘瘤错误编码为疾病发生部位的良性肿瘤。本文介绍了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其疾病和手术编码,同时通过3例神经鞘瘤典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编码错误的原因,总结了神经鞘瘤编码思路。医疗机构应当重视编码工作,不断提升编码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并通过设立专科编码员,建立病案首页的编码复核等机制来提高疾病及手术编码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鞘瘤可起源于任何颅神经、外周神经、自主神经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故又称施万细胞瘤,是一种包膜完整、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面神经鞘瘤可发生在面神经通路的任何部位,多数位于颞骨内,发生于腮腺段者罕见,腮腺内面神经鞘瘤临床报道较少,仅占所有面神经肿瘤的10%左右~([1]),占所有腮腺肿瘤的0.5%~1.5%~([2])。目前临床上神经鞘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23岁,主因"发现右侧耳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治。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单胎妊娠6例,双胎2例;男胎8例,女胎2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检室检查特征;其中7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出现肝、肾、心和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B超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8例,未作cT和肝穿;8例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4例术后予以血滤治疗(CRTT),抢救成功6例(75.0%),产妇死亡率25%(2/8)。产后出血率50%(4/8);无一例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率50%(4/8)。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死亡率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早期发现,给予血滤治疗、补充凝血因子及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能改善预后。血滤治疗(CRRT)是提高产妇预后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HFRS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扫描检查、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FRS患者并发的脑出血可以发生在HFRS的整个病期,而以少尿期和多尿期最为多见,出血部位以壳核、丘脑和脑干为多,出血量〉30ml者预后不良。结论HFRS并发脑出血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应强调以预防为主,抢救宜采用综合措施,对症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神经鞘瘤(Primaryschwannomaofthebone,PSB)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34例PSB手术切除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影像学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骨神经鞘瘤病程长,除少数病人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大多数表现为受累骨的膨胀,而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影像学常表现为周边硬化的囊性病变,部分可见骨质破坏。免疫标记S100,GFAP阳性,增殖指数KI-67低。结论:PSB是一种骨内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管良性恶性都可破坏骨质,为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术中冰冻很重要,必要时可借助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异位胰腺是指与主胰腺完全分离的孤立胰腺组织,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常规内镜较难确诊,随着超声内镜的推广,为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2004年以来我院经内镜、超声内镜、病理确诊的14例异位胰腺疾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休克的损伤严重度(ISS)、原因、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多发伤伴有休克260例(休克组)、多发伤不伴有休克268例(非休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主要损伤部位、伤后手术例次、每天费用及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组患者损伤严重度相似,主要致伤原因是交通事故,而伴有休克主要损伤部位是腹部,其治疗费用高,预后差,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及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来揭示肿瘤特征,为术前评估作参考.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状状瘤尽管是少见肿瘤,但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术前诊断及评估对选择治疗方法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收治的123例椎管内肿瘤的治疗结果。结果脊膜瘤24例(19.5%),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32例(26.0%),室管膜瘤8例(6.5%),星形细胞瘤13例(10.6%),脂肪瘤10例(8.1%),转移瘤5例(4.1%),血管瘤5例(4.1%),蛛网膜囊肿9例(7.3%),其他17例(13.8%)。其中髓外硬膜内占56.1%,硬膜外占21.1%,髓内占22.8%。颈段30.1%,胸段37.4%,腰段19.5%,骶段13.0%。髓外肿瘤70.1%,髓内肿瘤60.7%。全切除率69.1%。运动改善率75.2%,感觉障碍改善73.8%,括约肌功能改善77.8%。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术中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重建稳定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FAB与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纵隔肿瘤的20%~47%。来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及副神经节组织,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多数(75%)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多数位于后纵隔,少数可发生在前纵隔,而前纵隔内神经源性肿瘤更多为恶性。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位于胸腔内椎管外,部分病例的肿瘤可以突入到椎间孔和椎管内,呈哑铃型,并可以伴有或轻或重的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发病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核心期刊所报告的61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文共统计61例,男31例,女30例,确诊年龄10至75岁,有确切年龄统计的40例,病例中位年龄57岁。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者共48例,占78.7%;因呕血或黑便就诊者共38例,占62.2%;因发现腹部肿块就诊者14例,占23.0%。肿块生长于胃体28例,占45.9%;胃底18例,占29.5%;胃窦11例,占18.0%;幽门管1例,占1.6%;胃体与胃底交界处1例,1.6%;胃体与胃窦交界处1例,占1.6%,其中恶性4例。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无依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良性者无复发病例报告,恶性者预后差。结论胃神经鞘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程较长,多因上腹部各种症状就诊。术前诊断困难,活检是唯一的确诊方法,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本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仅10岁),发病部位特殊(幽门管),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行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上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2)神经系统症状:以嗜睡、肢体震颤、软瘫、抽搐、烦躁和惊恐为主;(3)体征:以眼球异常运动(震颤或上翻),瞳孔大小变化,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4)并发症:呼吸衰竭,肺水肿;(5)外周血WBC升高;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患儿经综合抢救治疗后,1例(10%)死于肺出血,余8例(90%)治愈出院.出院6个月随访,其中5例(62.5%)无明显后遗症,3例(37.5%)有后遗症,2例共济失调,1例发音障碍.结论 对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干脑炎(BBE)及时诊断,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效果好,能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