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d;B组(48例),产后57~70d;C组(38例),产后71~91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结果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最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方法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产后采取盆底康复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产后1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盆底肌力及心理变化。结果干预组产后尿失禁、子宫复旧不全及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产后6周及14周时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14周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操的应用,可规范引导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 参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比较两组盆底肌 力改善情况、阴道黏膜指标以及性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阴道湿润度、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性唤起、性高潮、性欲、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以及性生活满意度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 盆底肌力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其阴道湿润度,提高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 情况,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8月收集的3 57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I-QoL)评分显著升高[(67.34±7.18)分vs.(56.82±6.27)分,P<0.05],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总得分[(69.50±15.40)分vs.(64.90±16.30)分]、治疗后快肌收缩时间[(0.39±0.20)s vs.(0.42±0.30)s]、放松时间[(0.50±0.40)s vs.(0.58±0.60)s]、治疗后慢肌变异系数[(0.22±0.23) vs.(0.34±0.54)]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高龄患者(≥35岁)较低龄患者(<35岁)快肌收缩时间减少4.0%,低龄患者快肌放松时间较高龄患者降低1.5%;西部地区患者较东部地区患者快肌收缩时间减少0.7%、快肌放松时间降低5.2%,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8-06间在黄河中心医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40例。产后6周应用PHENIX USB2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对初筛结果盆底肌力下降(≤Ⅲ级)的初产妇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后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结果剖宫产组产后42 d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肌力下降的初产妇治疗后有效率(盆底肌力Ⅲ级)高于顺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产妇,但不能成为避免盆底肌肉受损程度而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无论何种分娩方式,术后出现盆底肌力受损的初产妇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717例产后42~60 d复查的妇女的一般资料,测量产后盆底功能及评估产后漏尿情况。结果 717例产后妇女中,出现漏尿症状130例,发生率为18.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妊娠期漏尿、生殖裂孔长度、Ⅰ类肌力、Ⅱ类肌力以及POP-Q分期与妇女产后出现漏尿症状有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顺产、产钳助产、Ⅰ类肌力和妊娠期漏尿是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产后42~60 d妇女的漏尿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增大、顺产及产钳助产、I类肌力减弱和妊娠期漏尿可增加产后出现漏尿症状的概率,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降低产后漏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产后早期妇女与非孕健康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分析怀孕与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ogic QDR-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64例产后妇女及7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4)、左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按年龄分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牙x±s表示.结果 非孕妇女在25~29岁间骨量达到峰值,产后早期妇女腰椎和左髋部BMD值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腰椎P<0.01,左髋P<0.05).结论 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现象,骨量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早期发现产妇骨量降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值,探讨产科因素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建档产检的单胎妊娠且既往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共162例),分别于妊娠晚期(妊娠36~38周)、产后(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电值检测。并根据不同年龄(≥35岁、35岁)、体重指数(BMI)(≥28kg/m~2、28kg/m~2)、新生儿体重(3 500g、≤3 500g)、产次(初产、经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盆底肌电参数。结果 162例产妇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参考值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妊娠晚期的快肌上升时间、慢肌变异系数显著高于产后6周,慢肌平均值显著低于产后6周(P0.05)。分析年龄、BMI、新生儿体重、产次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发现,高龄组的慢肌平均值显著低于非高龄组,肥胖组的慢肌平均值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是影响盆底肌功能的因素之一,妊娠晚期盆底功能较产后6周更差;年龄和BMI对妊娠晚期盆底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8-0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盆底功能康复治疗2个月,产后102 d时,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的肌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尿道膀胱后角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的移动度小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康复锻炼结合穴位按摩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将126例产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康复锻炼结合穴位按摩,比较2组干预效果、不同周期排便次数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周期排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以下简称康复治疗仪)治疗产后乳胀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乳胀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50%硫酸镁热敷乳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仪.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乳胀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康复治疗仅可有效缓解产妇乳胀,使产妇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营养治疗控制孕期体重对产后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产检及生产的1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包括制订孕期增重目标、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孕期增重分别为(12.45±4.59)kg和(15.91±2.48)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测试≤3级的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孕期体重增长造成的产后盆底肌力受损程度上有极大的改善作用,营养师通过孕期的营养宣教工作,对孕妇进行膳食营养评价与营养治疗,对凡是BMI> 28以上者,进行营养膳食结构分析,运用孕产妇营养软件[1]给出营养方案,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112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2550例阴道顺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2.27%.软产道损伤44饲占39.2%.宫缩乏力43例占38.3%.产程延长22例占19.6%,胎盘粘连9饲占0.8%,巨大儿3例0.26%.产后Zh内出血101例90%.结果:重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减少软产道损伤,减少宫编乏力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阶段,特别是产后半小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以下简称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产妇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在传统诱导排尿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解除尿潴留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解除尿潴留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刺可及时解除尿潴留,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后产妇康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气、排尿、泌乳、子宫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83例剖宫产术后,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未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65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剖宫产患者,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2±5.3)h,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3.1±0.5)h;乳胀或乳汁增加时间(54.4±8.6)h,24 h子宫下降高度(3.8±1.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疗效较好的产后康复的辅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与性功能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认知,探索降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50名产后回院随访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知识问卷调查,并选择其中11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与性功能障碍相关认知、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产妇对盆底功能知识总得分为(64.61±10.73)分。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为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粪失禁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脱垂后有下坠感休息后减轻;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为增加腹压来排尿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排尿不尽感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锻炼方法。访谈中产妇认为盆底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来源仅限于孕妇学校及产后出院宣教;对产后性功能关注较少,不了解盆底功能与性功能的相关性。结论产妇对产后性功能障碍、盆底功能及锻炼认知不足;对产后盆底锻炼及产后性生活需求不高,主要受到自身认知、产后哺乳、家庭支持系统及专业指导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应对产妇采用多元化盆底功能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评价,指导产妇建立产后性生活与盆底功能的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明确年龄、身高、体重、身体指数和月经复潮时间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24名健康产妇(21-35岁)在产后6个月内进行了追踪观察。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分别在产后3-5d,4月初和7月初测量了腰椎正、侧位和股骨颈BMD,同时检测了血清骨钙素,ICTP,雌二醇(放射免疫方法)及血钙、磷浓度。20名非产妇的BMD值作为对照。结果 哺乳妇女腰椎正位和股骨颈BMD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d升高显著(P<0.05),腰椎侧位BMD在产后7月初比产后4月初和产后3-5d明显升高(P<0.01),产后6个月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均升高到非产妇组水平;血清骨钙素在产后4月初和7月初比产后3-5d有明显升高(P<0.01),而ICTP却有明显降低(P<0.01);血钙在产后3个月内升高明显(P<0.01),而血磷在产后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但两者都在正常范围;月经复潮时间对骨量增加有负性影响,而年龄、身高、体重及身体指数对骨量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产后6个月内哺乳妇女的骨量持续增加,达到非产妇组水平;骨转换增快,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产后停经时间的延长不利于产后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练辅助仿生物理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产后1~2 a的门诊压力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练联合仿生物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Kegel盆底肌功能锻练,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采用尿垫试验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58例患者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临床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未改进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和常规护理治疗乳房胀痛,观察泌乳量增加情况和乳房胀痛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后乳汁排出量、产后乳房肿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及增加产妇乳汁排出量疗效显著,且能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20.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乳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临床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未改进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和常规护理治疗乳房胀痛,观察泌乳量增加情况和乳房胀痛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治疗后乳汁排出量、产后乳房肿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及增加产妇乳汁排出量疗效显著,且能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