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产科DIC患者的抢救过程.根据产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积极去除病因,给予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治疗,在此基础上,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局部应用凝血酶.结果 1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重视凝血酶的局部应用,可提高产科DIC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林玉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20-202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产科DIC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从资料分析数据发现6例产科DIC均抢救成功。结论:产科DIC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抢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例产科DIC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及早作出诊断,去除病因,高压给氧,抗过敏、抗休克,小剂量应用肝素25-50mg,在此基础上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治疗。尽快结束分娩,对经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阴道出血,尽快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结果: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新生儿成活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早去除病因,尽快结束分娩,必要时切除子宫。慎用肝素,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和多种凝血因子。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只要能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都有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产科DIC病人中有19例抢救成功,痊愈出院,2例死亡。17例行子宫切除。结论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是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去除病因和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是产科DIC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收治的30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去除病因、止血、合理使用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高度警惕全身各脏器缺血性损害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重要方法。结论:早期明确DIC的诊断,大量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及新鲜血浆,及时使用肝素,果断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4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产科DIC中19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结论: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是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子宫是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并发DIC救治24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并发DIC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降低DIC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收治的24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病例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9例,3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时已发展为DIC晚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数分钟死亡,1例合并重症肝炎并发肝昏迷死亡,1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死亡。结论:及时去除病因,尽早足量输血并补充凝血因子是预防DIC的关键。早期诊断DIC、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尽早选择性小剂量使用肝素适时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余凤花 《海南医学》2007,18(11):111-112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产科急性DIC,根据诱发DIC的原发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去除病因,抗休克,扩容纠酸,适时、适量运用肝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果断切除子宫.结果 10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尽早去除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病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DIC病情适时、适量使用肝素.对抢救后阴道仍出血不止者应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产科DIC发生与产科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相关。38例患者抢救成功35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有效维持微循环及补充凝血因子,把握好子宫切除的时机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及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抢救的方法。方法: 对36例产科诱发的DIC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适当使用肝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止血。结果: 36例中24例抢救成功,治愈率66.67%。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1.
产科急性DIC 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悉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原发疾病,及时去除病因并且根据诱发疾病及DIC病情选择性合理使用肝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获治愈并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严萍 《河北医学》2002,8(12):1069-1071
目的 :分析 8例DIC患者 ,以期减少DIC的发生 ,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研究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结果 :8例DIC患者中治愈 5例 ,占 6 2 .5 % ,死亡 3例 ,占 37.5 %。诱发因素 :羊水栓塞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 ,胎盘因素。在积极治疗去除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合理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抗休克 ,补充凝血因子 ,对难以抢救的大出血及时切除子宫。结论 :早期诊断 ,去除病因 ,及时治疗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通过分析20例DIC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各参数指标确定诊断标准。结果20例中,12例经相关治疗后治愈,8例死亡。结论对于DIC病例应按临床诊断标准争取早期确诊,即时行抗凝治疗,大部分病例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早期诊断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意义.方法将172个检测对象分为正常非孕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早期组、足月组及DIC组,分别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Pbg)、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各组间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其他五组比较,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非孕组Fbg与各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孕组与中、晚孕及D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TAT和D-dimer含量随孕周增加而显著升高,DIC组升高尤为明显,其中早、中孕组,中、晚孕组及晚孕与DI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TAT和D-dimer较常规检测项目PT,PLT和Fbg等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中更有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产科患者按照DIC诊断标准确诊为。DIC,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①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去除诱因;②高凝期及时用肝素抗凝剂,25~50mg/次,间隙给药,24h总量50~200mg;③消耗性低凝期主要采用血浆、血小板输入代替治疗,适当应用小剂量肝素;④继发纤溶期仅在DIC晚期使用抗纤溶药物。结果完全治愈19例(83%),死亡4例(17%),均系羊水栓塞死于脏器功能衰竭者。结论对于产科DIC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及时恰当应用肝素抗凝剂,加强支持治疗,防治脏器衰竭。是抢救产科。DIC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林进  刘楚芹 《吉林医学》2013,34(13):2455-2457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弥漫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DIC患者49例,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肝素的同时,联合使用成分输血的疗效。结果:49例均有明确的产科DIC诱因,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及成分输血后,抢救成功44例,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早诊断,早发现,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联合使用成分输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10年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指征 ,旨在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 19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均为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的原因中胎盘因素居第 1位 ,共 8例 ,其中胎盘植入 5例 ,胎盘粘连 3例 ;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居第 2位 ,共 6例 ,其中死胎滞留 3例 ,重症肝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羊水栓塞各 1例 ;产后宫缩乏力居第 3位 ,共 5例 ,其中双胎 2例 .本组产妇死亡 1例 .[结论 ]胎盘植入和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 ,要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 ,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加强孕期检查 ,及时诊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底期间诊治的9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C的发生率为同期分娩人数的0.17%,诱发因素依次为产后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子痫抽搐及妊娠急性脂肪肝。9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产科急性DIC绝大部分发生在胎儿娩出后,且多发生在有并发症的孕产妇。诊断根据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确定。  相似文献   

19.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发病于孕晚期,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15例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积极防治孕晚期阴道出血,有可能降低产科DIC的发生;早期使用肝素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孕产史、孕周等异常情况以及相关的处理,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破裂和宫缩乏力。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凝血异常、DIC、术后出血量是剖宫产急症导致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凝血指标异常、DIC、产后出血量增加,联用宫缩剂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