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3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阵发性室上速(PSVT)和房颤(Af)的有关几个问题,结果发现合并AMI6例,有3例病理性Q波被掩盖,2例AMI后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消失;合并PSVT11例,其病程在10年以上的5例,显示有随病程延长、PSVT发作变频、持续时间增长、治疗困难增加的倾向,其中3例在PSVT发作时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治疗,虽然发作终止,但出现2秒以上的窦停搏,而1例亨先注射阿托品0.6mg后再行刺激迷走神经治疗,未出现上述情况;合并Af8例,其中并发冠心病的5例,心室率均≤150bpm,可能是旁道也有缺血,传导功能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SVT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心室预激表现分为隐匿通路组和预激综合征(WPW)组,每组各30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同步电复律、迷走神经刺激及药物治疗等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 WPW组初次发作心率高于隐匿通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PW组实施迷走神经刺激的比例高于隐匿通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施同步电复律的比例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WPW组2例患儿死亡外,余58例患儿均复律后好转。出院后WPW组维持用药比例和复发住院比例高于隐匿通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室预激表现的PSVT患儿治疗方式与无心室预激表现的患儿无异,但前者病情较重,实施迷走神经刺激的几率较高,多数患儿出院后需维持用药,应密切随访,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巴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伴低血压的转复效果。方法:28例明确诊断PSVT伴低血压患者,给予多巴胺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3ml中,配置成5ml溶液,10 s静脉匀速注射,观察转复成功率,转复后1 0min、1 h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变化情况。结果:转复成功率89.3%,其中有25例在静脉注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后10分钟内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失败。成功患者无血压大于160/90 mmHg者及心率小于55次/分者。终止PSVT时19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9例无特殊不适,但所有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均为一过性发作,10分钟内均自行缓解。结论:非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巴胺可作为终止PSVT伴低血压患者的转复药物,转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间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转为窦性心律,5例物理方法终止,23例通过用药终止,复律时间平均30 min,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5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静脉药物上首选心律平,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较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发作时相当顽固,难以控制,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时必须迅速终止其发作,恢复窦性心律。临床上常用的终止PSVT方法有机械刺激法、药物法、食道调搏法和射频消融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0例PSV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4种不同治疗PSVT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0例患者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8.5±14.8)岁;原发疾病:预激综合征43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理药效学应用于急诊青少年学生转换型癔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询问病史,鼓励患者参与病史描述,运用语言技巧与患者及随同人员进行交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体检,关心、同情患者,并尊重患者及其随同人员的意愿,有选择性地进行辅助检查,赢得他们的信任。明确告知他们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药物选择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给药方法采用静脉推注,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穿刺血管温热感决定推注速度。在推注药物前反复告知患者此药是“进口药”、“治你的病最好的药”、“有奇效”等,推注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温热感后嘱患者注意感觉和运动障碍部位及症状,并助其活动和诱导感知。结果32例患者即时治愈19例,占59.4%,即时缓解10例,占31.3%,有效3例,占9.3%。所有患者均无副作用出现。结论心理药效学应用于急诊青少年学生转换型癔症怠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伟利 《职业与健康》2005,21(4):621-622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终止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疗效.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终止小儿PSVT 26例.结果26例患儿中,24例心动过速终止,1例药物终止,1例未终止,成功率92.3%.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终止小儿PSVT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30 min,若未转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仍较快,追加胺碘酮150 mg,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70 mg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 min,若未复律,再重复给药70 mg,以0.4~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的复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为(20.1±2.3)min,对照组为(9.2±2.7)min,两组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SVT虽然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是效果都比较显著,且安全性好,均可作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维拉帕米组各30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及随访72h室上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24h复律率、72h再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胺碘酮相对维拉帕米24h复律率高,72h再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率少,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0.
毛石林 《现代医院》2010,10(2):63-64
目的探讨药物即时转复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8例PSVT患者随机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和ATP三种药物治疗。结果PSVT转复例次率普罗帕酮为96.7%,维拉帕米93.9%,ATP82.4%,副反应例次率普罗帕酮最低,其次维拉帕米,ATP最高。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高,副作用低,宜为临床PSVT复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7例,以三磷酸腺苷初始剂量0.2 mg/kg不稀释弹丸式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5分钟后再以0.3 mg/kg同样方法应用。结果应用ATP初始剂量0.2 mg/kg后,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成功;另一例于0.3 mg/kg再用后复律,总成功率100%,室上速平均终止时间(36.2±15.7)秒。不良反应有胸闷(59.4%),头昏(40.5%),窦性停搏(13.5%),室性异搏(10.8%),Ⅱ°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1%),呼吸困难(5.4%),无晕厥及死亡病例,且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且可重复应用,价廉易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心房、心室刺激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规律及电生理特性。方法106例拟诊PSVT的患者,行右心房、心室的程序期前和分级递增刺激。分别统计不同心腔及刺激方法诱发PSVT的例数及相关电生理参数。结果106例患者均确诊为PSVT。单纯经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心房程序刺激的AH最大值(AHm ax)均短于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AVNRT时的AH值(P<0.05)及心动过速时的AH值(AHSVT)。而同时经心室及心房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其AHm ax长于AHSVT(P<0.05),而与刺激诱发AVNRT时A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NRT经心室刺激明显低于心房刺激诱发率,心室分级递增刺激明显高于心室程序期前刺激诱发率,能够引起足够长AH值的刺激部位及方法均可诱发PSVT发作;全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在行心房期前刺激时AH值逐渐延长到一定程度后诱发AVRT。  相似文献   

13.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1]。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7例PSVT患者采取快速静脉推注三磷酸腺苷(ATP)复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有或无心脏病病人,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突然终止,频率一般是150~220次/min,心房内刺激及房(室)性早搏可诱发或终止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5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53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中,发病因素如下:19例疼痛刺激,13例心理因素影响,10例血容量不足,过度压迫与牵拉发病7例,4例空腔脏器刺激。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技能熟练度,重视拔管前后的护理,从而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保证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董志钧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2+114-112,1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急诊救治正确方法。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首先采用兴奋迷走神经法进行急救,若未使其病情停止,则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53.85%,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非药物方法急救失败后转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均成功停止病情。结论临床医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救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从而避免在施救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实施非药物治疗无效应立即采用药物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的疗效,同时与胺碘酮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0例,随机分为TEAP组与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期间发生PSVT时,两种方法治疗PSVT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TEAP组成功率为92.86%,明显高于胺碘酮组(69.23%),转复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胺碘酮,值得在麻醉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10mg)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23例和维拉帕米组25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维托帕米。结果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7.9%;维抟帕米组转复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30.1±7.5)s,显著短于维拉帕米组的(466.0±232.0)s(P〈0.05)。ATP组与维拉帕米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其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8.6%,但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ATP组〈1min,而维拉帕米组〈10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ATP与维扣帕米相比,尽管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但ATP起效快、不良反应消失较快、价格低廉,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和急诊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PSVT转复的心电图表现探讨腺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PSVT病人由静脉弹丸式推注腺苷,剂量3 mg递增为12 mg,观察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心电图变化,血压、呼吸及可能症状。结果:总转复14(87.5%),平均转复时间(28±10)s,平均转复剂量7.7 mg。10例(76.2%)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其中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例(7%),3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20%),均在注药后1 min内消失。结论:应用腺苷PSVT是有效、安全的。推荐剂量从6 mg开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2例PSVT患者行RFCA治疗.合并冠心病患者RFCA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决定是否RFCA;4例患者行右房房速、房室结双径路RFCA时使用了0~1号Swartz鞘;2例主动脉瓣狭窄左侧旁道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后于二尖瓣瓣上消融;8例左侧旁道合并腹主动脉扭曲畸形患者术中使用长血管鞘,5例左侧旁道合并升主动脉迂曲延长患者术中使用0号Swartz鞘.结果32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RFCA,5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病变血管狭窄75%~90%,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RFCA;高血压病患者术中有11例出现血压升高需临时加用降压药物;19例合并心脏血管瓣膜病变患者术中使用了特殊的血管鞘和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1例术中、2例动脉鞘拔管后即刻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老年患者PSVT患者行RFCA是安全的,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