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中胡黄连苷Ⅱ对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处理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30只为研究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分为3组,各10只,包括模型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及胡黄连苷Ⅱ高剂量组。再灌注时及时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步尾注生理盐水,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则分别尾注10 mg/kg、30 mg/kg胡黄连苷Ⅱ,对比几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匀浆上清相关指标。结果:和模型组相比,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匀浆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丙二醛(MDA)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模型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和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与减轻氧化性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干预治疗,Bederson's法评价动物神经行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大鼠出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脑组织Caspase-3表达增强,细胞凋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胡黄连苷组大鼠Bederson's评分,Caspase-3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数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将96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脂多糖(LPS)组和U0126组,每组再分为缺血6、12、24h3个亚组。治疗组缺血后2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20mg/kg)。LPS组在缺血后2h腹腔注射LPS(20mg/kg)和胡黄连苷Ⅱ(20mg/kg)。U0126组在缺血后2h腹腔注射U0126-EtOH(20mg/kg)和胡黄连苷Ⅱ(20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同步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pERK1/2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皮质区神经细胞损伤加重,凋亡细胞增多,pERK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和U0126组大鼠皮质区神经元细胞损伤较轻,凋亡细胞,pERK1/2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LPS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早期损伤较重,凋亡细胞与pERK1/2表达水平较高,但后期pERK1/2表达水平有所下降,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损伤略有恢复。结论脑缺血损伤后激活ERK1/2通路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降低ERK1/2通路的活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而保护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核因子-κB抑制剂(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雌性健康大鼠72只,从中随机选择12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胡黄连苷Ⅱ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胡黄连苷Ⅱ治疗组大鼠给予胡黄连苷Ⅱ注射干预,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丹参素钠干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3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TLR4、NF-κB及I-κB表达的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的TUNEL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数量较少,大鼠的海马组织、纹状体、大脑皮质中TLR4、NF-κB及I-κB的表达较微弱;阴性对照组大鼠的TUNEL阳性细胞比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数量显著增加,海马组织、纹状体、大脑皮质中TLR4、NF-κB及I-κB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胡黄连苷Ⅱ治疗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数、不同脑组织中TLR4、NF-κB及I-κB的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大鼠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来说,给予胡黄连苷Ⅱ治疗可以下调大鼠TLR4、NF-κB及I-κB的表达,显著的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光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血清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10 mg/kg体质量。根据脑组织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20 mg/kg体质量。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角度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最佳组合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 mg/kg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麝香、冰片、薯蓣皂苷及栀子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麝香、冰片、薯蓣皂苷及栀子苷大小剂量组,醒脑静组。各组预防给药4d后,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4小时后,考察麝香、冰片、薯蓣皂苷及栀子苷对缺血再灌注后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脑组织环氧化物酶(COX-2)及5脂氧酶(5-LOX)活性的影响。结果:麝香50mg/kg组及冰片50mg/kg栀子苷30mg/kg组能明显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行为学异常;麝香组、冰片25mg/kg组、薯蓣皂苷60mg/kg组及栀子苷60mg/kg组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内COX-2的活力;麝香组、冰片50mg/kg组及薯蓣皂苷、栀子苷60mg/kg组大鼠脑组织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内5-LOX活性。结论:麝香、冰片、薯蓣皂苷及栀子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炎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100 mg/kg,淫羊藿苷中剂量组:50 mg/kg,淫羊藿苷低剂量组:25mg/kg和剂量为10 mg/kg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观察淫羊藿苷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含水量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和Trk B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运用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的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50mg/kg和100 mg/kg的淫羊藿苷均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损伤症状;降低其脑含水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A1区神经元凋亡;上调BDNF和Trk B的表达。其中100 mg/kg效果最为明显,而最低剂量25 mg/kg几乎为无效剂量。结论:淫羊藿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上调BDNF与Trk B的表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AQP4、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择3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90只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78只,平均分为模型组和胡黄连苷Ⅱ组。胡黄连苷Ⅱ组给予胡黄连苷Ⅱ腹腔注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制备脑缺血模型,其他步骤均同模型组。检测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DCI、ACI、CIV,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结果胡黄连苷Ⅱ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DCI、ACI、CIV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各水平也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且胡黄连苷Ⅱ组较模型组也明显降低;胡黄连苷Ⅱ组的AQP4、MMP-9和COX2表达水平分别为(1.12±0.14)、(0.95±0.08)、(0.58±0.05)ng/m L,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以显著抑制AQP4、MMP-9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并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光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化学比色法和光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根据血清中MDA、NO和H2O2的含量分析,分别为1.5 h/10 mg、1.5 h/20 mg和1.5 h/10mg;根据血清中SOD、GSHPx和CAT的活性分析,分别为1.5 h/20 mg、1.5 h/10 mg和1.5 h/20 mg。结论:根据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在缺血和再灌注即刻分别给予红景天苷(2.5、5、10mg/kg)进行保护。脑缺血1.5h再灌注24h后用Zea-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红景天苷5、10mg/kg能改善MCAO-I/R大鼠的神经功能(P<0.05,P<0.01);减小脑缺血面积(P<0.05,P<0.01);红景天苷5mg/kg能提高脑内GSH-Px活性(P<0.05);降低iNOS的活性(P<0.05);红景天苷5mg/kg组与模型组Bcl-2的表达分别为(1.54±0.44)、(1.02±0.33),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7:3)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CysLTs含量及神经元损伤,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治疗组、栀子苷和黄芩苷配伍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3h,6h,24h,72h。采用尼氏体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病变及特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CysLTs含量。结果:根据动物行为学评分结果,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20mg/kg能改善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6h、24h时神经损伤引起的行为学异常;40mg/kg时能改善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3h、6h、24h时神经损伤引起的行为学异常;根据脑组织中CysLTs结果,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分别为脑缺血2h再灌注24h,20 mg/kg;脑缺血2h再灌注72h,40 mg/kg;根据脑组织病理损伤观察结果,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分别为脑缺血2h再灌注24h,20 mg/kg;脑缺血2h再灌注72h,40 mg/kg。结论:根据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原则综合评价,根据动物行为学评分、脑组织中CysL Ts和病理观察结果,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2h再灌注24~72h,20~40mg/kg。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4):531-533
目的:探索栀子苷与薯蓣皂苷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后的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再灌注24h和72h)、给药组(栀子苷和薯蓣皂苷分别设置30mg/kg、60mg/kg组)和阳性药组(醒脑静10ml/kg组)并采用线栓法灌胃给药后造模,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期(24h)和恢复早期(72h)大鼠整体行为学评估、脑组织海马区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脑组织匀浆中炎症介质COX-2和5-LOX蛋白活力检测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栀子苷与薯蓣皂苷能显著提高神经损伤评分,降低脑内COX-2和5-LOX的活力。结论:栀子苷与薯蓣皂苷通过对花生四烯酸通路中COX-2和5-LOX蛋白活力的调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24h)和恢复早期(72h)的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17-12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冠状动脉30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取80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60、120和240mg/kg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135mg/kg治疗组,并另取16只同龄大鼠设假手术组,术后立即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体质量比,由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通过酶联免疫法(ELIAS)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较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120和240mg/kg组大鼠心脏/体质量比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降低;白芍总苷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好转,其中以2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白芍总苷120和2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ST、CPK、LDH含量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240mg/kg治疗组血清中T-AOC、IL-1、TNF-α水平和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白芍总苷能够有效减轻心脏水肿,减小心肌组织梗死,改善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白芍总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单用及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5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 5mg/kg组、芍药苷5mg/kg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5mg/kg+5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脑缺血1h再灌注6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7天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ICH)检测缺血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用药7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5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5mg/kg)、芍药苷组(5mg/kg)和合用组(5mg/kg+5mg/kg)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海马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减弱;且合用组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协同作用与下调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生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黄连苦苷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5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苦苷Ⅱ治疗组和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Ⅳ-C、PCⅢ水平显著增高,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经胡黄连苦苷Ⅱ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苦苷Ⅱ有保护肝细胞、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10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60、120和240mg/kg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135mg/kg治疗组,并另取20只同龄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术后立即灌胃给药,每天1次,疗程为4周。治疗完成后,通过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结果: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病变明显改善,bcl-2表达显著升高且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凋亡率显著降低,其中以白芍总苷2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白芍总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芍总苷能够有效提高bcl-2/Bax比值、下调caspase-3表达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小(10 mg/kg)、中(20 mg/kg)、大剂量组(40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组(200 mg/kg),各20只,另取20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治疗组于再灌注30 min前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降低;黄芪甲苷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均以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AI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20、40、80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左肺门45分钟后松夹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小时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40、80 mg/kg)组肺组织W/D显著降低,肺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血清中M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和肺细胞病变显著减轻,肺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黄芪甲苷(40、80 mg/kg)组AI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肺水肿、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芩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3d、5d。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黄芩苷50mg/kg、黄芩苷100mg/kg。观察黄芩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GFAP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盐酸法舒地尔组缺血梗死边缘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5d达到高峰(P0.05)。黄芩苷预处理各组梗死灶周边缺血半暗带区GFAP的表达很少,与模型组、盐酸法舒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盐酸法舒地尔组梗死灶中心GFAP的表达很少,黄芩苷预处理各组梗死灶中心GFAP的表达较多,与模型组、盐酸法舒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A组与黄芩苷B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黄芩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统计学意义。黄芩苷A组与黄芩苷B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黄芩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5 mg.kg-1)组及芒果苷高、中、低剂量(20,10,5 mg.kg-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芒果苷对神经行为和脑梗塞面积的影响。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芒果苷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梗塞面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芒果苷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