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讷河市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的病情现状,为今后预防控制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讷河市中随机抽取3个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受调查市轻、中、重病区分别随机抽取27个病区村为调查点。调查8~12岁儿童的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调查改水情况。结果: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总患病率为11.52%,未检出氟骨症的患者,饮水氟平均值为1.66mg/L。8~12岁儿童的尿氟几何值为2.65mg/L,重病区县总改水率为88.89%。结论:讷河市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市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原有氟中毒患者的病情有转轻的趋势,部分重病区村的改水降氟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石家庄市高氟地区经改水降氟后取得的成效。方法选取4个高氟改水村和1个水氟正常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监测,并对8~12岁学生进行氟牙症检查和尿氟数据检测。结果各村水氟浓度均<1.0mg/L,尿氟中位数为0.82mg/L(0.35~1.88mg/L),氟牙症指数为0.15。尿氟与可疑及患病情况所占比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F=41.307,P=0.000),R2=0.821。结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均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儿童尿氟和氟牙症指数在正常范围。但个别高氟改水村的儿童尿氟中位数偏高,需加大水氟浓度的波动检测和其他氟来源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石桥市高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及降氟改水工程情况,以便更好地防治地氟病。方法:2008年6月对大石桥市旗口镇腰屯村、前会村和虎庄镇腰屯村、石头地村4个地氟病病村改水后的病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旗口镇腰屯村、前会村和虎庄镇腰屯村、石头地村的改水工程正常运行,合计检测水样16份,氟含量合格的16份,合格率为100%。调查8~12岁儿童159名,检出氟斑牙可疑33名,极轻11名,轻度3名,氟斑牙指数为0.21。旗口镇腰屯村、前会村及虎庄镇腰屯村、石头地村儿童氟斑牙指数分别为0.16、0.26、0.16、0.19,均已达到非病区标准。调查16岁以上成人2987名,确诊成人临床氟骨症37例,患病率为1.2%,4个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石桥市4个地氟病村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面对氟病区开展地氟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冕宁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改水病区病情现状及当地居民的饮水型中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更好地控制地氟病在该地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冕宁县泸沽镇的改水病区随机抽取900人,非病区的冕宁县城区随机抽取600人,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地方性氟中毒相关知识、知识来源途径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对其中于当地出生并在当地生活居住的调查对象按Dean法进行氟斑牙诊断和分度。结果改水病区调查对象的氟斑牙检出率为60.97%,远大于非病区的5.70%(P<0.005),改水病区调查对象的各度氟斑牙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P<0.005),改水病区与非病区的氟牙指数分别为1.58、0.11。氟斑牙患者中认为氟斑牙对生活造成了影响的比例为56.01%,其中41.42%的患者认为氟斑牙严重影响了美观。总体调查对象中,当地地氟病病因知晓率为35.78%,氟中毒的症状知晓率为35.36%,饮水性氟中毒的防治措施知晓率为32.01%,改水病区调查对象获得地氟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有关部门的宣传(39.13%)与居民间的相互交流(38.89%),而非病区的主要途径则为电视、广播(50.74%)。结论改水病区的氟中毒病情仍然严重,需保障改水工程的正常运转,才能真正控制当地地氟病的流行。冕宁地区居民的地氟病知识知晓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大对该地区地氟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并加强该地区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贵州省开阳县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为制订氟斑牙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开阳县2824例氟斑牙患儿进行调查并统计结果.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0.24%,氟斑牙指数为0.13,不同年龄组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贵州省开阳县地方性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达到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何平  安冬  李达圣  梁音  靳争京 《贵州医药》2007,31(12):1066-1069
目的了解我省地氟病特重病区的病情流行及变化状况,研究特重病区村形成的相关流行因素。方法按照GB16396-1996、WS192-1999和Dean氏分级标准,在调查村对3岁以上人群分别进行氟骨症和氟斑牙检查;在两个调查采集8岁以上人群一次性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文献查询特重病区村历史病情资料。结果荷花、联合2个特重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和缺损型检出率分别为94.3%、82.7%、58.1%和63.7%,均显著高于对照村。两个特重病区村中度以上氟骨症临床症状体征阳性检出率为72.6%和69.7%,氟骨症X线阳性确诊率为79.3%和80%,均显著高于对照村,特重病区村和对照村16岁以下人群未检出氟骨症阳性患者。荷花和联合村人群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3.2mg/L和2.3mg/L,较上世纪70-80年代显著降低。结论横向比较,现阶段两个特重病区村的氟中毒病情较对照村重,与自身历史资料纵向比较,两个特重病区村的氟中毒流行现况较上世纪70-80年代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989年对大理地区地方性氟病区及非病区1558例居民的尿氟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尿氟浓度与饮水氟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水氟浓度越高,尿氟浓度亦越高。病区、非病区14岁以下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尿氟浓度无显著差异,但1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尿氟浓度高于女性。病区15岁以上年龄组尿氟浓度高于14岁以下年龄组(P<0.01),提示主要依据成人尿氟水平作为评价氟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大理地区尿氟正常值进行了探讨,建议以1.67毫克/升,作为大理地区尿氟正常值的上限。  相似文献   

8.
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博爱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方法对辖区内饮水含氟量超标的全部自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普查,同时,选择饮水含氟量不超标的自然村作为对照村。结果共调查8~12岁儿童3 278人,高氟村和低氟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是38.4%和15.0%;氟斑牙指数分别是0.81和0.32;随年龄增长,氟斑牙流行指数增高;氟斑牙发病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高氟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直接原因。博爱县目前仍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但流行范围较小、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氟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广泛,危害严重,经流行病学调查,以饮水氟含量过高引起氟中毒为主,改水降氟是主要的防治措施。目前许多省市对水氟含量进行研究,普遍认为原颁布的水质标准中水氟含量偏高。我们曾对非病区水、土、粮、菜氟含量调查过,查7~14岁儿童牙齿,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掌握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观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改水工程运行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监测县的改水工程进度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并对监测村的水氟、儿童氟斑牙及成人氟骨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监测县累计改水率为53.11%,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为95%,氟斑牙检出率为59.18%,氟骨症病例检出率为25.5%。结论许昌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强度以轻、中度流行为主,需加快改水措施落实进度。  相似文献   

11.
据以往研究,摄入体内的氟约75—80%从尿中排出。另据实验观察(Largent,1961),长期摄入一定量的氟,机体可出现氟平衡状态。还有人报道水源型氟病区人群尿氟浓度与饮水氟浓度呈直线正相关,儿童缺损型氟斑牙和群体尿氟浓度呈密切正相关,据此,本文对我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人群尿氟值及人群尿氟值与氟斑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一.选点:依据全省8~15岁少年儿童氟斑牙调查资料,在非病区选择单纯烧煤的开阳县龙广乡和都匀市高桥村、柴烧混烧的福泉县阴坪村和大方县鸡场村、单纯烧柴的凯里市郎和村和紫云县大田村,在病区选择开阳县大水村(氟斑牙率46.77%)、晴隆县沙子村(氟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状况,综合评价改水工程质量和运行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山西省饮水型氟(砷)中毒病区改水工程监测方案》,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进行水氟含量评价。结果:(1)改水降氟工程实施进度:6个项目县截止2012年底,共累计在氟病区完成改水工程165个(处),覆盖病区村数181个,累计病区村改水率为92.82%(181/195);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的村165个,正常使用率为91.16(165/181),累计受益人口为22.22万人。(2)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共监测改水降氟工程144个,其中大型工程11个,占7.46%,小型工程133个,占92.36%;正常运转工程135个,正常运转率为93.75%;间隙运转工程9个,占6.25%。其中五台、代县、繁峙、原平、河曲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率均为100.0%,忻府区正常运转率85.7%。水氟含量合格的工程129处,合格率为89.58%(129/144)。(3)饮水氟含量监测:共测定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411份,水氟±S为0.89±0.28mg/L,氟含量范围值为0.62—3.62mg/L;氟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1.2mg/L)的361份,占87.83%,超标(1.2 mg/L)的50份,占12.17%。结论:忻州市改水工程进度和运行情况较为良好;但要加强改水降氟工程质量管理力度,使其真正发挥预防氟中毒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元谋县平田乡,英户村,改水前有35户,184人,长期饮用浅层高氟井水(水氟含量2.21~2.25毫克/升),氟斑牙患病率为57.57%,1987年改饮山泉低氟水,于1991年进行改水效果对比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内容及方法水氟测定,氟斑牙诊断标准均按改水前相同方法进行,调查重点为改水后5~15岁儿童牙齿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饮水型地方性氟病来说,主要的防氟措施是打深机井,改饮低氟水。因此,要有效控制病区人群的患病率水平,除应加强疾病监测外,还应加强防氟井水氟检测工作,尽可能使水氟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减少机体摄氟量。按照卫生部和中国CDC的要求,自1991年起在我省的乾安县设立了地方性氟病的全国监测点并开展了监  相似文献   

15.
商丘市属黄淮冲积平原,病区主要为饮水型氟中毒,涉及199个乡,1051个自然村,其中轻病村586个,中、重病村465个。为消除地方性氟中毒对人类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自1980年起,全市累计完成165眼降氟改水井的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报废和停用改水工程越来越多,为掌握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我们于2002年11月,对这165眼降氟改水井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了解和掌握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后饮水氟与地方性氟中毒病(地氟病)情变化情况,科学地评价改水降氟效果,指导防治工作,现对内黄县后化村1985年至2006年地氟病病情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地氟病区(饮水含氟量1.4~12.0mg/L)老年性白内障晶体34个和非氟区(氟含量0.36~0.41mg/L)晶体22个,用原子吸收/火焰发射分光光度计测定氟和其它5种微量元素(锌、镁、铜、铁、锰)。结果表明.地氟病区晶体氟含量(0.7646±0.3759ppm)显高于非氟区(03645±0.2807,P<0.01),  相似文献   

18.
孙莲莲  李长春△ 《天津医药》2016,44(9):1169-1171
目的 调查滨海新区适龄儿童氟斑牙与窝沟龋的患病情况, 探讨氟斑牙与窝沟龋的关系, 为氟斑牙与窝沟龋的防治提出指导意见。 方法 参考《WHO 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 并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 3 778 名 7~ 9 岁教育水平相近的儿童进行氟斑牙与窝沟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样本中氟牙症发生率<10%, 社区氟牙症指数(CFI) 为 0.075。 男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5.57%、0.46, 而女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7.41%、0.58。 男女间第一恒磨牙患龋率(χ2=2.345, P> 0.05)和龋均无差异。 不同年级组患龋率(χ2=172.576,P< 0.05)和龋均有差异,两者均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结论 天津市经过多年改水降氟工程之后, 在本地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患龋率可能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选择开封通许县四所楼等四个水氟超过 2 .1mg/L的乡 ,以村小学为单位 ,区域内 8~ 12岁学生为对象 ,采集饮用水 ,测定水氟含量。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开封通许县四所楼等四个水氟超过2 .1mg/L的乡 ,以村小学为单位 ,区域内 8~ 12岁学生为氟中毒病区组。选择与病区社会经济条件基本相似的开封郊区柳园口等四个水氟低于 0 .8mg/L的乡 ,以村小学为单位 ,区域内 8~ 12岁儿童为对照组。在测儿童智力的同时 ,对涵盖在校小学的学生分布的自然村 ,采集饮用水 ,测定水氟含量。1.2 方法 测定儿童智力选用天津医学院出版的“联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全区8县194,782人的氟中毒情况调查,以及饮用水、空气氟浓度、粮食氟含量的调查,证实该区属于地方性氟病高发区,氟斑牙率为79.17%,氟骨症患病率为34.79%,主要发病因素是煤炭烘烤粮食使食物中氟化物含量显著增高,引起蓄积中毒,烘烤后粮食中氟平均增加11.91倍,人群每日氟摄入量为9.83mg. 调查结果证实该区地方性氟病属于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