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瘤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307-309,I057
  相似文献   

2.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对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 5 8例无转移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 2 0 0倍视野下 3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 (MVC) ,取其均数。结果MVC与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复发 (P <0 0 5 )及肝转移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2 1时 ,发生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风险极大 ;MVC与患者预后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11时 ,5年内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MVC值大于 2 1时 ,所有患者 5年内死亡。结论大肠癌组织内的MVC在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转移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56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并用Cox模型对瘤内血管密度影响预后的几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瘤内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组(32.01±2.3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6±1.87,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5)。结论 瘤  相似文献   

4.
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常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倍体数量以及S期比例等来决定乳癌术后是否进行化疗,然而目前还没有一项指标或联合指标能可靠地预测乳癌术后的转归[1]。近年发现肿瘤血管密度有可能较精确地预测肿瘤的转移趋势,是乳癌预后既独立而又可靠的一个指标,对乳癌术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肿瘤血管的新生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癌前病变缺少新生血管,而在癌变组织中则常见大量新生血管,且新生的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间存在诸多…  相似文献   

5.
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40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30±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此法对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要条件,膀胱肿瘤的血管新生与其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抗膀胱肿瘤血管新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要条件 ,膀胱肿瘤的血管新生与其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就抗膀胱肿瘤血管新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生成和血管侵犯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6例胰腺癌切除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的表达;通过CD34染色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MVD、VEGF、VEGF-C表达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MVD为44.04±12.80,VEGF阳性组MVD(49.95±9.57)显著高于阴性组(30.6±18.24)。VEGF的阳性率为69.4%(25/36),发生胰外侵犯组的阳性率为83.3%(20/24),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阳性率为92.9%(13/14)。VEGF-C的阳性率为55.6%(20/36),淋巴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为83.3%(10/12),UICC临床分期Ⅲ~Ⅳ组阳性率为85.7%(1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VEGF、VEGF-C阳性组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胰腺癌的MVD显著升高,VEGF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可反映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与胰腺癌的胰外侵犯及UICC临床分期之间有显著意义,故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VEGF-C与淋巴转移和UICC临床分期相关,也是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和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情况 ,评价MVD及VEGF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89~ 1991年间于我院住院经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74例 ,年龄 33~ 6 4岁 ,平均 47岁 ;腋淋巴结阴性者 31例 ,阳性 43例 ;肿瘤最大径≤ 5cm者43例 ,>5cm者 31例 ;组织学分级Ⅰ级 10例 ,Ⅱ级 12例 ,Ⅲ级 5 2例 ;雌激…  相似文献   

10.
胃癌转移及预后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转移、预后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法 (SP法 )检测 5 9例胃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胃癌中MVD值为 42 .7± 2 4.8,中位值为 3 6。MVD值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呈正相关 (P =0 .0 168,P =0 .0 176) ;MVD值升高 (MVD≥ 3 6)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P =0 .0 2 14 ) 结论 胃癌MVD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转移潜能的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文灿  董世武  余汇洋 《腹部外科》2007,20(3):182-18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Fibulin-5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胃组织中CD34和Fibulin-5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法进行半定量研究,并对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作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胃癌组织中Fibulin-5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值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两者都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并在低分化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 Fibulin-5在胃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生成而参与胃癌组织的恶性转化和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表达与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用抗EPO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CD31单克隆抗体对50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胃组织[(25±13)比 (12±4),P<0.01],与肿瘤分化情况(P>0.05)无关,而与肿瘤大小、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EPO受体表达与MVD高度相关(P<0.01)。结论 EPO受体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血管生成程度和病情进展高度相关,EPO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6(CDK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48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黏膜中cyclinD1和CDK6的表达量。结果 Cyclin D1在 58%的胃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相关。CDK6 的表达水平在69%的胃癌组织中异常升高,并与组织学分类、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未发现 cyclin D1和CDK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包括cyclin D1和CDK6过表达在内的多个因素与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但只有TNM分期和CDK6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yclin D1和CDK6的异常高表达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L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08例T3期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8cm。肿瘤大于或等于8cm的胃癌患者(大直径组)85例.小于8cm的胃癌患者(小直径组)323例: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Boi Tmann分型和肿瘤部位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进一步按肿瘤大小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小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以8cm为界值进行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最高。肿瘤大小是影响B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2例胃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胃NEC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83%(42/5046),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诊断年龄平均6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者40例,R,切除者2例;术后有40例行常规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70(中位2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26.2%和1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胃NEC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是改善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关键,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捡取数目将710例患者分为少于15枚组(327例)和15枚以上(含15枚)组(383例).按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期;按淋巴结转移数量进行pN分期.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少于15枚组和15枚以上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 CI:55.6~92.4个月)和96个月(95% CI:77.8~11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N分期既是少于15枚组(P<0.01,RR=1.225,95% CI:1.102~1.362),又是15枚以上组(P<0.01,RR=1.421,95% CI:1.269~1.592)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N分期仅仅是少于15枚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475,95% CI:1.168~1.863).采用rN分期系统,相同分期的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pN分期系统,在pN1期患者中少于15枚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5枚以上组(P<0.01).结论 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预后中,按淋巴结转移率的rN分期不受检出淋巴结数目的限制,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周围静脉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用巢式RT-PCR法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癌细胞微转移.结果 本组有24例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Cox-2阳性肿瘤的MVD计数显著大于Cox-2阴性者(P<0.01).有13例周围静脉血中CK19mRNA表达阳性.Cox-2阳性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增加与胃癌组织血管化程度及周围静脉血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术前磁共振成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胃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单次屏气快速扫描序列对3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 MRI对胃癌病灶的定性定位诊断率达100%,淋巴结转移显示率为83%(25/30),腹部脏器转移或侵犯正确率为73%(35/48)。结论 胃癌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该方法能较好地显示胃癌及其扩散,甚至转移淋巴结情况,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s ratio,MLR)对各p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5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LR与UICC/AJCC pN分期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进行比较,确定MLR分期方法的特点及优势.分层分析MLR对各个p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方法将MLR分为4期:MLR0(0)、MLR1(1% ~9%)、MLR2(10% ~ 20%)、MLR3(>20%),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63.5%、31.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R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ML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L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N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R对pT2和pT3期胃癌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R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特别是对pT2-p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