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90年代急性风湿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90年代急性风湿热的特点。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有详细病史、完整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初发性急性风湿性(ARF)病例,观察其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56例80年代初发ARF病例作比较。结果 ①77例初发性ARF中典型病例组(A组)24例,不典型ARF组(B组)53例;②90年代病例组关节痛、关节炎出现率较80年代组增加;而心脏炎出现率率低。③A组关节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80年代经尸检证实的急性心肌梗塞(AMI)80例,旨在研究AMI的死亡方式和死亡原因。死亡方式分为4组:Ⅰ组心源性猝死11例;Ⅱ组合并恶性肿瘤16例;Ⅲ组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Ⅳ组AMI及其并发症23例。死亡原因:泵衰竭52例,心脏破裂10例,心律失常9例,非心脏性死因9例。讨论了死亡方式和死亡原因的关系,以及死亡原因升降的有关因素,指出泵衰竭目前仍然是AMI的主要并发症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综合分析及防治对策的10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且又常因各种不良因素而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AMI治疗进展,病死率有所下降。我们对1989~1998年因AMI入住冠心病监护室(CCU)的367例进行分析,对其预后因素、死亡原因、病死率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367例AMI的诊断按WHO标准确诊,其中死亡病例64例。≥70岁(高龄组)205例,男158例,女47例;死亡41例,男32例,女9例。<70岁(低龄组)162例,男132例,女30例;死亡23例,男19例,女4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以往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了解酸碱失衡在AMI中的分布情况,探讨酸碱失衡对老年AMI预后的关系,为酸碱失衡的防治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收集1996年1月~1998年7月住院的AMI病例116例,按年龄分为2组。A...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已有一系列大规划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应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改善急性心股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仍不尽人意。国内外90年代医院及社区的调查资料显示:阿斯匹林应用率在70%以大多数达80%~90%;β阻滞剂应用率仅为20%~30%;ACEI亦在这一水平,而且前两者在老年及女性患者用率更低。由此可见AMI的治疗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儿童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HODIAMOND方案所介绍的方法对上海市区1980~1991年0~14岁儿童Ⅰ型糖尿病(IDDM)发病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上海市区0~14岁儿童平均每年1022157人。所有病例来自医院和全市中、小学校。在1980~1991年期间0~14岁IDDM患者实际调查数为7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0例。IDDM粗发病率为每年0.61/10万(95%CI:0.48~0.77),校正率为0.72/10万(95% CI:0.57~0.91)。12年中1985年为发病高峰。以9岁儿童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国家相比,上海市区儿童IDDM发病率是世界上最低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策略的变化对降低住院死亡率的影响[英1/GheorghiadeM…//AmHeartJ-1996,131(2)-250~256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出现了许多进展。由于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二级预防的实施,全...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冠脉综合症(acuteischemlccoronarysyndrome;AI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AMI)、猝死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WHO统计每年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球死亡人数1/4。美国心脏病协会报导1981年AMI80万人中65万人死亡,50%死于住院前,多为猝死。由于采取对已知危险因子的防治,美国1994年死于冠心病者已下降为481458人,占心血管病的2/3,仍居死亡原因第一位[1]。Hunik研究总结有关资料后认为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25%由于一…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现状山东泰安解放军88医院杨曙光,综述解直彬审校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病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80%的AMI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60%发生在年龄75岁以上者[1];首次AMI的住院死亡率在55岁以下者为5%,而...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牟善初,李小鹰80年代,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大进展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许多大规模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说明,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已从10年前的12%~20%降为1992年的5%~10%[1...  相似文献   

11.
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我们检测了2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并与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TnI早期诊断AM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AMI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QRS记分法对AMI近期预后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QRS记分法对AMI近期预后的估计刘泽生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本院1986年7月至1997年7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系列心电图(ECG)资料(包括发病头24小时入院的ECG,4周出院前或死亡前的ECG记录)及病历记录。AMI符合W...  相似文献   

13.
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和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39例男性和247例女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期间女性AMI患者病死率为21.8%,男性为13.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女性组AMI患者与男性比较,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前壁梗塞较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较低,血糖水平较高,心脏破裂者较多。上述因素可能是构成女性AMI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此外,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绞痛史、血尿素氮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心源性休克是女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润霖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2):847-849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几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如GISSI(意大利链激酶溶栓治疗AMI研究)、ISIS2[国际心肌梗死(MI)存活研究2]、ASSET(斯堪地那维亚早期溶栓治疗),AIMS(APSAC治疗病死率研究)和ISAM(静脉注射链激酶治疗AMI)等已证实,溶栓治疗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近年来在溶栓降低病死率的机制、溶栓药物之间疗效的比较,用药方案的改进及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等方…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科40年来老年人尸检617例,发现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194例,占全部尸检的31.4%;肿瘤154(25.0%);肺炎101例(16.4%);脑血管病49例(7.95)。50--60年代、70年代及80年代三个不同时期内引起死亡的四类主要疾病及排列顺序没有变化。肿瘤、肺炎死亡的人数比例随年代有升高趋势,但心血管病仍是首位致死原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14例,占心血管病死亡人  相似文献   

16.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快速检测胸腔积液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胸腔积液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997年5月~1998年8月90例本院住院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5例。根...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情、预后以及长期生存率的差异,本文选择1986年1月至1992年9月间住院糖尿病AMI患者103例(A组),并从同期481例住院非糖尿病AMI患者中随机选择119例(B组)。分别随访4.12±2.06年(A组)及3.97±1.79年(B组)。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AMI发病年龄低,严重心力衰揭发生率高,病情多较重,因而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AMI病死率高,女性患者更为明显。其病死率还与AMI发病前血糖控制程度有关。随访发现,糖尿病患者再梗塞及病死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而长期存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有或不伴有右室梗死(R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65 例AIMI病人临床资料,222 例无合并RVI的病人(Ⅰ组),43例合并RVI病人(Ⅱ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合并CAVB再将其分为两个亚组(无合并CAVB组(Ⅰa、Ⅱa组)及合并CAVB组(Ⅰb、Ⅱb 组))。选择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AIMI合并CAVB明显增加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P< 0.01;AMI合并RVI虽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2)溶栓治疗显著降低AIMI住院期间死亡率,特别是AIMI同时合并RVI和CAVB的病人,P< 0.05;(3)与CAVB、RVI并存的AIMI以心脏合并症及CK峰值居高,住院死亡率显著为特点。结论 AIMI合并CAVB及RVI表现出极高的心脏合并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可能是梗面积较大的结果,但是RVI及CAVB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影响AIMI预后的另外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90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90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杜瑞泰,杨凤军1983年以来,我们收治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流行病学分析,旨在为基层医院防治冠心病和AMI提供参考。1资料与分析90例中,男61例,女29例;≤50岁7例(7....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特点,QTd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及QTd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测量老年AMI组和非老年AMI组各50例及老年无心脏病组54例12导联心电图QTd(JTd),即QT间期(JT)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出QTcd(JTcd)。结果老年AMI组QTd(JTd)与其他2组分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0.001)。两AMI组死亡与生存者QTd(JTd)均有显著、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老年AMI组重度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非老年AMI组。结论QTd(JTd)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对老年AMI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