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我国之后,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建成了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并建立了全科医师的职称系列,但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经费及师资短缺、社区教学基地不健全等仍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新认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学科建设使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从2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国一些省市开始进行全科医学的传播及全科医疗的试点和研究工作,但是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1998年卫生部等10部委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年召开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出台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对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发展原则、措施和培训标准等要求…  相似文献   

3.
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的探索、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翔实展述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其目前的发展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影响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的主体-高等医学院校的角度来看。完善的教学计划,适宜培训的教材,规范的实习基地。合格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前期研究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全科医学的重要性H益明显。在此阐述了全科医学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与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前中国的卫生体制正进行着重大的变革,高等医科院校在办学上也必须适应其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本文结合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澳大利亚与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比较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 ,我们认真学习全科医学理论 ,落实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实践的计划。以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为工作重点 ,制定了培训计划、教学计划 ,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考核、配套政策等 ,同时加强临床实践与注重师资素质。同时还开展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成立了 11个地市级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 ,全省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试卷、统一考试。为加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思想的教育 ,开设了全科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另外还开展了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在全科医学教育实践同时 ,注重全科医学学术交流与科研。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是 :临床教学基地的工作开展不平衡 ;尚无全科医师晋升条例 ,应尽快建立并实行  相似文献   

12.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本文从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力存在的问题揭示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模式,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批合格全科医生、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历经30年发展,我国全科医学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体系建立、服务模式探索、科学研究开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全科医学事业起步晚、基础差,目前仍面临人才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师资队伍与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科研项目申请渠道不畅通、职业吸引力低下等挑战。建议多措并举使全科医生培养量质齐增,舆论引导转换大众就医观念,增设全科医学科研专项拓宽科研通道,改革激励与晋升机制增强职业吸引力以促进学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锦  续岩  王维民 《医学教育》2013,(5):666-668
本文从医学教育理念的贯彻、全人教育理念的实施、医学模式的转变几方面阐述了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全科医学知识的重要性.针对国内尚不成熟的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教育,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探索建立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对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模式,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对全科医学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从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模式讨论的基本内容、教育结构体系、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在全科教育结构体系中,提出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应以高等医学教育为主并应重视研究全科医学硕士、博士的教育;在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建设中,提出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基地网络,并把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提出创办师资硕士博士生班,重视从非医学专业和社区第一线选拔兼职师资,尽快改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6.
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是帮助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学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从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强化临床教学查房制度,建立有效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监督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临床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从培训的组织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管理规范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方面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目前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几种模式,提出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Doctors undertaking vocational training in general practice in Australia may require assistance, 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training offered as part of their training programme. Issues requiring assistance may go undetected for a period of time. Dela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ssues leads to delay in the provision of the assist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registrars require extra assistance, and how these issues are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direction for 21 regionally based training providers (RTPs) to develop improved tools to ensure earlier detection of registrars requiring assistance.

Metho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senior medical education staff of four regional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providers in Victoria, Australia.

Results

Issues identified included language and cultural issues, applied knowledge and skills, attitude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health and family issues.The principal method that training providers identified issues was via the GP supervisor. This was predominantly by informal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formal evaluation sheets. Other methods included the external clinical teaching visit and other training formative assessments. These more formalised procedures were more likely to identify issues later than desired. They were also used as a way of clarifying suspected problems. The selection process was not felt to be helpful, and the examinations provided information too late.

Conclusion

An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potential issues leading to a registrar to require assistance enables ident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action to occur in a more timely and more useful fashion. Inform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actices and training programme staff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nable these issues to be dealt with early in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