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余肾功能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已经引起了肾脏病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评价、残余肾功能对透析患者的意义、影响残余肾功能的因素,以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从积极控制腹膜透析病人的原发病、做好容量控制、保证蛋白质及能量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选择合适的透析液和透析剂量方面综述了残余肾功能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其中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临床最常采用的腹膜透析方式.CAPD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治疗的连续性,每周7天,每天4~5次换液;②患者的自觉性,要求患者(或助手)具有较高的自我照顾和依从医嘱的自觉性;③患者的独立性,患者平时在家自行透析治疗,对医护人员有较大独立性.CAPD打破了传统的患者依赖医院、依赖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医疗方式,使腹膜透析患者得以重返家庭、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ESRD)的替代疗法之一.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肾组织受损后尚健存的清除及内分泌功能.有RRF的PD患者其残肾清除率明显高于无RRF患者,多项研究已做了相关报道.保护RRF能够有效的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RRF逐渐下降.本文就有关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各种因素及保护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残余肾功能(RRF)无论是在腹膜透析(PD)还是血液透析(H D)的患者透析后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它可改善存活率,可允许减少每次透析的时间,可降低在PD和HD患者对饮食和液体的限制。另外还可改善中分子清除,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磷、钾、和尿素水平,提高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等。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监测对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入院的80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32)与非高尿酸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5次访视,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董捷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1):807-808
1病例摘要患者男,32岁。发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5年,行维持腹膜透析2年,食欲减退、乏力3个月。患者2000年前体检发现尿蛋白,血压160/90mmHg(1mm Hg=0.133kpa),血肌酐250umol/L,肾活检提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及降压等治疗。2003年9月血红蛋白8g/d  相似文献   

8.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昂贵的医疗费用会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低剂量CHD,并与常规透析对照,观察残余肾功能变化.方法30例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CHD.Ⅰ组低剂量透析20例,每周CHD1~1.5次,Ⅱ组常规透析10例,每周CHD 2~3次.治疗中观察病人血压、尿量、肌酐、白蛋白、体重、透析充分性(KT/V)、残余肾功能(Ccr)等参数变化.结果透析9个月Ⅱ组Ccr值较Ⅰ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析6个月Ⅱ组尿量、白蛋白较Ⅰ组值低.结论在保证透析充分性的前提下,低剂量透析有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低剂量血液透析对尿量>800 ml/d,Ccr>5ml/min的CRF患者是适宜的,可作为CRF患者早期透析方案,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钱莹  汪关煜  朱萍  陈楠 《中国血液净化》2003,2(5):251-252,282
目的 前瞻性观察增加透析剂量对长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36例CAPD患者,均常规行8升/日腹膜透析,其中13例夜间留腹2升,增加腹膜透析剂量为10升/日,随访三个月,评价其营养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13例增加透析剂量组TKt/w和TCcr均显著升高(P<0.05),净超滤亦增加(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虽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加腹膜透析剂量能显著提高TKt/v和TCcr,使透析更为充分,且增加超滤量,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有意义,且对其营养状态短期内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功能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肾病终末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膜功能及残余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腹膜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24 h超滤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 h透出液/血清尿素水平比、4 h透出液/血清肌酐水平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肾功能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可有效改善腹膜功能,保护残余肾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要加强对腹膜透析治疗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2005,4(3):117-119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疾病 ,目前在日本和台湾尿毒症的患病率已超过每 1 0 0万人口 1 5 0 0人 ,而且这一数字每年以大于 1 0 %的比例增长。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不外乎肾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这 3种 ,由于受肾源的限制 ,目前国内外以透析治疗为主。腹膜透析 ,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具有价格低廉、节省资源、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自行透析等优点 ,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方式。在我国香港 ,80 %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膜透析治疗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1 制约腹膜透析在我国发…  相似文献   

12.
总结73例居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护理,包括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饮食干预、规范操作、予以活动锻炼指导、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按时进行随访等措施.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患者获得良好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谢希  黎春燕  胡生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43-3443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方式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各9例者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采用联合透析后血液中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iPTH)含量较单纯血液(HD组)透析后明显降低(P<0.05),而血红蛋白含量较HD组高(P<0.05);所观察的各项并发症的出现机会在联合透析组也明显低于单纯血液透析。结论 具备血透和腹透两种通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联合方式透析比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全球约有25万PD患者。因PD具有简单、经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生存率与血液透析相当等优点,PD患者以7%的速度在逐年增长。既往对PD导致的腹膜纤维化、腹膜炎等并发症关注较多,近年对PD患者营养不良渐为重视。研究证实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protein-energy wasting,PEW)能增加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引流不畅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平 《中国血液净化》2005,4(11):637-638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RF)的有效手段之一。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具有简便、安全、省力、费用低、居家方便等优点,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于患者知识缺乏、应对方式的不同、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等原因,因而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常常出现引流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膜透析患者54例,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随访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结果:B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残余肾功能均下降,而B组血清白蛋白自腹膜透析6个月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残余肾功能下降值与透析初月比较也明显下降,但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可加速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制剂对残肾功能较好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的48例CAPD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冬虫夏草制剂,随访6个月。于研究开始和每3个月测定一次残肾肾小球滤过率(rGFR)和24h尿量,作为残肾功能的评价指标。用血白蛋白(Alb)和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剂量、葡萄糖暴露量、24h尿量、rGFR、血Alb和SGA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治疗组残肾功能保持稳定,rGFR、24h尿量无显著变化;对照组的rGFR和24h尿量随着腹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同期治疗组的rGFR和24h尿量(P<0.01)。治疗组的血Alb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CAPD患者的残肾功能呈下降趋势,冬虫夏草制剂能够保护患者的残肾功能,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置管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过去的30年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终末期肾衰竭的患。腹膜透析能够顺利地开始进行有赖于一个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随着在我国腹膜透析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导管置入术也成为临床医生竞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技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65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中心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随访的181例CAPD患者中65例腹膜炎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65例腹膜炎患者共发生腹膜炎98例次,腹膜炎平均发生率为0.24次/年。引起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有操作不规范、低蛋白血症及低钾血症。结论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密切关系。加强CAPD患者的培训及科学的膳食营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血压的变异和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但腹膜透析患者的诊室血压变异与残余肾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目前仍罕见报道.方法 入组515例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入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异值(最小值:3.85,最大值:48.80)的四分位数12.40(9.43,16.40)将入组患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