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AA骨髓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ELISA测定骨髓和外周血白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IL-2,sIL-2R)、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Flt3配体(FL)的水平。结果(1)AA病人骨髓和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增加,CD4/CD8比例下降;骨髓血CD25+和HLA-DR+细胞百分率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骨髓血中CD16+或CD56+细胞百分率也明显增多(P<0.05)。(2)所有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IL-2含量均显著升高,绝大部分患者的sFas-L含量增加,FL水平升高尤为显著,高达正常水平的20倍。IL-2、sFas-L和FL的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经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的IL-2、sFas-L和FL水平明显下降,但FL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结论T细胞的异常活化,多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异常升高,以及产生针对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及骨髓血IL-2、sIL-2R、IL-3、IL-6、IL-8、TNF-α、CSF和IFN-γ含量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外周及骨髓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治疗前患者血浆及骨髓中IL-2、sIL-2R、IL-3、IL-6、IL-8、TNF-α和IFN-γ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I  相似文献   

3.
CD69又称活化诱导分子(AIM)、早期活化抗原1(EA-1),是淋巴细胞活化最早表达的膜表面分子。CD69由两个相同的单体经不同的糖基化后构成,属植物血凝素C超家族Ⅱ型膜贯通型糖蛋白,细胞外区C型凝集素(钙离子依赖性)有一个N结合型糖链附着部位。静止状态的T细胞不表达CD69,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淋巴细胞输注诱导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探讨CD28/B7信号在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来自父本的淋巴细胞悬液(40×106个几左右)通过尾静脉注入CBYB6 F1代受鼠体内,采用CFDA-SE标记法跟踪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尾静脉注射CD80和CD86阻断性单克隆抗体(单抗),不同时段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病理切片观察骨髓及主要脏器的变化.将骨髓造血细胞与淋巴结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通过计数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数来观察不同数量淋巴结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体外测试不同浓度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 输注淋巴细胞后可诱导受体小鼠在第5天出现骨髓衰竭的表现,主要是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21 d左右受体鼠出现死亡.不同时间段受体小鼠主要脏器冰冻切片显示荧光标记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骨髓组织中;病理切片显示有骨髓组织的破坏.同时注射CD80及CD86阻断性单抗的受体鼠同样出现上述表现;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证实B6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和F1造血细胞为5:1时,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集落形成数目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比例提高至10:1,CFU-E集落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0.05);至50:1时,则可完全抑制CFU-E集落的形成,CFU-E和CFU-G集落形成数日的减少呈现淋巴细胞剂量依赖性,加入CsA可显著提高CFU-E和CFU-G形成率.结论 通过模型证实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仅通过阻断CD28/B7信号并不能阻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5.
王欣  李杰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4-257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对AA发病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对38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改良APAAP法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  相似文献   

6.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对二者发病机制、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对23例MDS、14例AA、9例正常对照的骨髓细胞各免疫标志的表达率进行检测。结果:MD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髓系早期抗原CD13、CD33、单核系抗原CD14、T淋巴细胞抗原CD7的表达率增高,髓系成熟抗原CD15、B淋巴系抗原CD19、CD20的表达率降低,DI值增高;由RA进展至RAEB,CD34、HLA-DR、CD13、CD33、CD14、CD7的表达率逐渐增高,CD15、CD3、CD19、CD20的表达率逐渐减低,DI值逐渐增高。A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CD34、CD13、CD33、CD15的表达率降低,CD3、CD7、CD25、CD22的表达率增高。MDS组与AA组相比其CD34、HLA-DR、CD13、CD33、CD14的表达率增高,CD3、CD5、CD7、CD15、CD19、CD20、CD22、CD25的表达率显著降低。MDS和AA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揭示二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以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再障中的变化,寻找其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并对32例再障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 资料和方法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2,女18),年龄16~58岁。为本院职工,系体检正常者。 二、再障患者:32例(男19,女13),年龄14~62岁。慢性再障28例,急性再障4例。再障诊断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检测方法采用RIA法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仪器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8.
抗T细胞单抗治疗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马晓星王鲁群①杨道理徐军迟翠芳①(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济南250031)中国图书分类号R556.5近年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抗T细胞单抗(M...  相似文献   

9.
Flt3配体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向TH1表型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lt3配体 (FL)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辅助性T细胞 (TH)分化的影响及与造血功能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TH 亚群 ,并观察植物血凝素 (PHA)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AA患者TH 亚群影响 ;体外培养研究FL对骨髓和外周血T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结果 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且以急性AA更为显著 (P <0 .0 1) ,TH1与TH2细胞比例失衡 ,TH1 TH2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2 .1± 0 .8和 1.4± 0 .7,P <0 .0 5) ;AA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经PHA和IL 2激发后TH1比例并无明显变化 ,而正常人骨髓细胞经与FL共同孵育 10d后 ,培养上清中IFN γ含量增高 ,表型分析提示 ,除TH1细胞比例增加外 ,树突状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阳性率也有明显增加。结论 FL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向TH1表型分化 ,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降低与病种无关,但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1]。本文对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进行TH水平测定,旨在观察TH水平在再障中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再障组35例(男20,女19),年龄13-63岁,为住本院的再障患者,其中急性再障5例,慢性再障30例,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30例(男16,女14),年龄19-58岁,系健康体检者。 二、方法: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用环孢素A(CsA)治疗前后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培养前后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其意义。将外周血在PHA20μg/m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于0h和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PHA刺激前初治SAA和MDS-RA+MDS-RAS患者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增高,CAA与RAEB+RAEB-T患者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增高;PHA刺激后AA与MDS患者CD4+、CD8+细胞表达CD69明显增强,AA患者CD4+细胞CD69的表达率高于CD8+细胞。CsA治疗后SAA患者PHA刺激前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CAA患者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后AA患者PHA刺激后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CsA治疗有效的AA患者治疗前PHA刺激前后CD4+、CD8+细胞CD69的表达率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减低。初治AA患者PHA刺激前后CD4+细胞CD69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MDS患者。说明T细胞早期活化及其活化潜能增强,以及产生针对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在AA和MD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sA能抑制AA患者T细胞的早期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T细胞上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在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观察AAT细胞胞浆FasL的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静息”T细胞和人为诱导活化的T淋巴母细胞为参照,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asL在AAT细胞表面及胞浆中的分布;用体外大剂量PHA-过性刺激的方式诱导T细胞胞浆FasL的释放;以Jurkat细胞为靶向,同时辅以单抗阻断及超速离心的方法,观察AAT细胞FasL的释放特性和杀伤效应。结果 AA T细胞表面及胞浆中均有FasL的异常表达,其中胞浆FasL的异常表达尤为显著;高浓度胞浆FasL可在大剂量PHA-过性刺激时迅速向胞外释放;PHA刺激后的AAT细胞培养上清有明显的Jutkat细胞杀伤活性,该效应可被FasL McAb阻断,或经超速离心加以去除。结论 AAT细胞是一种处于预活化状态的细胞,具有与T淋巴母细胞相似的活化特征,含有高浓度、能以细胞外体形式诱导释放、具备完整活性的胞浆FasL是其异常活化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FN-r血中表达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了36例AA患者(再障组)和4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中IFN-r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IFN-r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AA组IFN-r(874T)等位基因频率(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IFN-r(10.0%),P<0.05;AA组IFN-r含量(1.760±0.108)显著高于对照组(0.721±0.065),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该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和血清IFN-r的蛋白表达与AA相关。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r基因874T位点的多态性和血清IFN-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AA的疾病病程中有重要作用,IFN-r启动子基因874T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易感性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及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讨其在再障发病中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收集初发再障组、再障造血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各组CD4+、CD8+、NK、NKT、Treg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分离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给予刺激培养,24、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再障组的CD4+,Treg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和再障造血恢复组相比显著低下;CD8+T细胞比例在再障患者中明显升高,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NK、NKT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分离培养三组人群Treg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初发再障患者的IL-10、IL-35、TGF-β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是再障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Treg细胞在再障患者恢复造血过程中可能起着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o clarify the role of growth factor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plastic anemia we measured serum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levels in 33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by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GM-CSF serum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healthy volunteers. GM-CSF lev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aplastic anemia but not with the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Since T lymphocytes are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GM-CSF, our data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in vivo T lymphocyte activation in aplastic anemia. GM-CSF serum levels are higher in patients responding to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than in nonresponders. Elevated serum GM-CSF might be predictive of a good response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GM-CSF serum levels are lower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with antilymphocyte globulin/antithymocyte globulin (ALG/ATG) than corresponding pretreatment values. Thus we cannot confirm the hypothesis that ALG/ATG effects in vivo are mediated by stimulating the release of growth factors. We conclude that in aplastic anemia the primary defect is a failure in GM-CSF response rather than in GM-CSF supply.Abbreviations AA aplastic anemia - ALG antilymphocyte globulin - ATG antithymocyte globulin - CyA cyclosporine A -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po erythropoietin - G-CS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 GM-CSF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 IFN- interferon- - IL interleukin - MP methylprednisolone - nSAA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 rh recombinant human - SAA severe aplastic anemia - TNF- tumor necrosis factor- Dedicated to Prof. Dr. N. Zöllner on the occasion of his 70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诊时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相对于遗传学正常患者在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33例成功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冉障患者,比较有或无遗传学异常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于环孢素联合十一酸睾丸酮的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 133例再障患者中9例具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占6.77%,其中8号染色体三体(+8)4例,7号单体(-7)2例,X、1号、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Xq-、1q-、7q-)各1例.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无异常组相比,其年龄(50 vs.58,P=0.337)、性别比例(男55.56%vs.62.10%,女44.44% vs.37.90%,P=0.762)、急性再障所占比例(44.44%vs.37.10%,P=0.728)均无明显差异.前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79.03%,P=0.116).4例+8患者治疗有效,而-7、7q-患者治疗均无效.结论 具有遗传学异常的再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与无异常患者差异不明显.具有+8的患者疗效似乎好于具有其它异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