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频消融包括冷冻、微波、激光和高能聚焦超声等局部热消融疗法中最先进的彻底杀灭肿瘤而损害机体最轻的实用性技术.我院2001年3月引进美国Radionics公司生产的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Coo1-tipR RF System),治疗肝脏肿瘤46例,现将对射频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袁泉 《中外医疗》2012,31(32):170+172-170,172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3年,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92.9%,56例患者中有28例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均不升高,38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AFP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中35例患者AFP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发热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经彩超、MRI、增强CT术后复查,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9%、55.4%、50.0%。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海城  马鹰  乐嘉芳 《河北医学》2009,15(9):1038-1040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使用方法。方法:彩超引导下对79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前行CT或MR、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7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一周左右行彩超检查,一个月后复查CT或MR和彩超及血清学检查,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结果: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29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这35例,肿瘤直径没有明显变化或增大者15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消失51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15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没有明显变化或增多者11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彩超,可以可靠地指导肝癌RFA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射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脏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其中肝血管瘤患者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7例,转移性肝癌12例,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对比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结果:肝血管瘤患者术后完全消融率为97.2%(35/36);原发性肝癌完全消融率为96.5%(55/57);转移性肝癌完全消融率为91.7%(11/12)。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原发性肝癌复发率为22.8%(13/57);转移性肝癌复发率为33.3%(4/12)。结论:射频消融对于肝脏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有明显优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韦芳 《微创医学》2013,8(2):239-241
随着射频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电极的进一步改进,治疗技术手法的逐渐成熟,目前射频消融技术已成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1].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和护理干预是确保该技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脏肿瘤介入物理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切除是肝脏原发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多,受到很大限制。肝脏肿瘤介入物理消融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经皮射频电凝治疗、激光凝固治疗和冷冻治疗。物理消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于重复、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复习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肝脏肿瘤物理消融的原理、-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共63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56例,炎性假瘤6例,脂肪瘤1例;共76个病灶,平均直径3.67(1.3~8.4)cm。结果63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治疗。术后皮肤浅Ⅱ度烧伤2例,余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1(1~45)个月,增强CT/MRI或超声造影复查肿瘤完全消失34例(59.6%),缩小>50例(22.8%),缩小<50%7例(12.3%),缩小后再复发3例(5.3%)。结论对于中小肝脏良性肿瘤,RFA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局限于肝肿瘤的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将小电极插入肿瘤内部,并发射射频电流,使电极针周围的肿瘤组织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从而杀灭肿瘤。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对于肝脏肿瘤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治疗。但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治疗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而不是在直视下进行的,由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要求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工作,做好术前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并发症能够早期发现,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对于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肝癌射频消融途径有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及开腹射频消融。但经皮途径较难处理特殊位置肝癌且易导致合并症[1-2],而开腹射频消融对某些全身情况差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也不适宜[3-4]。肝癌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可在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155例,转移性肝癌52例,肝腺瘤1例,肝血管瘤7例)均行在CT引导下的RFA治疗。所有患者的肝内病灶最大径均≤5 cm。同时所有患者均在RFA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行CTA或MR I及免疫指标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7例),术后的影像学上均可见病灶局部坏死、气化,1周至6个月的复查,189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征象,18例可见原病灶内及周围有复发征象;同时,AFP、CEA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肝脏良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在影像学上亦均表现局部坏死、气化,同时复查的增强扫描均未再发现病灶区有明显的强化。[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B超或CT引导下对55例肝脏占位患者行116例次P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6个月后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PRFA,2例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6个月后随访肿瘤完全消失5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16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者21例,肿瘤直径无明显改变或增大7例,死亡5例.结论 PRFA作为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和反复治疗等优点,尤其对于无手术指征及TACE风险较大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PRFA与TACE交替实施将会提高疗效;对肝功为Child‘C级患者应慎重实施PRFA.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RFA)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1,2]。应用经皮射频技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thermal ablation,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与操作医生的配合、治疗后的护理观察是阶段性护理工作的重点[3]。我院应用此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114例,在其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中男性70例,女性44例;年龄22~78岁,平均52岁;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82例(89个病灶),其中肝细胞肝癌75例(79个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脏肿瘤患者采取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射频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2组患者的肿瘤完全损毁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肝脏肿瘤患者采取射频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对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升肿瘤完全损毁率,降低并发症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8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穿刺部位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疼痛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肝功能异常护理等.结果:加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减轻了患者痛苦,促进术后病情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科学护理有利于提高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定位准确的治疗恶性文体肿瘤的微创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并且扩展到肿癌、胰腺癌和骨癌等文体肿瘤。随着RFA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RFA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电极射频消融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侵袭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它以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多次选点治疗等优点。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我院用美国Therapeutic RF-2000~(TM)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肝肿瘤16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循环电极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Cool-tip RF System) 治疗23例肝脏肿瘤共43个结节。16例局麻超声引导下行RFA,4例局麻CT 引导下行RFA,3例全麻开腹术中行RFA,总共行射频治疗75点次。术后7-14天常规进行增强CT或MRI,结合术后病情恢复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观察疗效。结果:23例中显效15例(65.2%),部分显效5例(21.7%),无效3例(13.0%),总有效率87.0%,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结论:冷循环电极射频热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对其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Yang W  Chen M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354-357
肝细胞癌(HCC)及肝转移癌(MLC)是两种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预后很差,如不治疗5年死亡率基本为100%。已证实,包括全身放疗及化疗在内的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手术切除肿瘤被认为是惟一可能取得治愈效果的手段。然而,很多因素限制了外科切除的广泛应用,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十年来局部微创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方法发展很快,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中射频消融由于具有能预测、掌握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肿瘤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重要并发症种类、影像学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本组共分析了32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458个病灶,共消融944次,随访时间6~48个月。结果共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肝脓肿3例(0.92%),肝包膜出血2例(0.63%),肝功能衰竭2例(0.63%),肾功能衰竭1例(0.32%),阻塞性黄疸1例(0.32%),电极处皮肤烧伤1例(0.32%),气胸1例(0.32%),血胸1例(0.32%),结肠穿孔1例(0.32%),针道种植转移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是治疗肝肿瘤安全方法之一,术前详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应用合适方法治疗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体重指数(BMI)选择千伏对降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的CT引导下肝脏射频消融术(男55例、女45例;年龄29~90岁)。在以下每个步骤:术前计划CT扫描、术中监测电极针位置CT扫描和术后CT扫描,都记录了辐射剂量。随后,将基于BMI的方案修改的管电压改变应用于肝脏肿瘤消融术(男52例、女48例;年龄30~91岁)。记录每个病例的图像质量和总体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1~5分)。然后计算修改后的剂量减少量。结果:回顾性分析发现,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2.83±3.78mGy。方案修改后,平均CTDIvol下降至3.84±2.24mGy,总体降低70.07%。图像质量与修改前相比稍低,但两个阶段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需要。电极针显示和操作者的信心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MI的千伏修改可以显著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肝脏肿瘤消融期间的辐射剂量,而不会显著降低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