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负载骨髓瘤U266细胞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别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的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DC,用MTT法检测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和含血清培养液诱导培养均可得到足够数量的DC,这两种培养液培养的DC在表型上无明显差异。分别用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IL-2、成熟DC+IL-2和单独应用IL-2刺激后的T细胞与U266细胞共培养,其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减弱,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IL-2刺激后的T细胞较成熟DC+IL-2刺激后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且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率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用GM-CSF、IL-4诱导培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得到不成熟的DC,体外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可以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并能杀伤U266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共培养后,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选择9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浮淋巴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克隆抗体、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7天后将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12天后回输体内。利用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及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过继免疫生物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经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Ag-NOR的IS值明显增高,呈上升趋势;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负载肿瘤抗原的DC致敏后CD3+CD8+和CD3+CD56+的表达较之单纯的CIK进一步明显提高(p0.01);将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后,上清液中IFN-γ、IL-12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独CIK对照组(p0.05)。5例患者通过影像学复查显示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身抗原的DC-CIK细胞的具有特异性杀伤淋巴瘤细胞的能力;外周淋巴细胞Ag-NOR的IS值明显增高,分泌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单纯CIK细胞,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载膀胱癌抗原成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的制备和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冻融法制备EJ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PBMC)在rhGM-CSF、rhIL-4、TNF-α诱导下分化出DC,负载EJ细胞裂解物抗原后制备膀胱癌DC疫苗;免疫磁珠分离法从人免疫重建Balb/c裸小鼠脾脏组织中分离CD3+T淋巴细胞,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疫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51Cr释放试验检测DC疫苗诱导的T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u-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TNF-α的刺激下分化为成熟DC,负载EJ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使同源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指数增加,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率为(62.58±6.1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对EJ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以及DC联合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杀伤作用,为DC、CIK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体外培养DC、CIK细胞,并将NCIH-446提取的抗原负载到DC,同时将DC与CIK联合培养,将负载抗原的DC(DC-Ag)及DC-CIK与NCI446按50∶1的比例进行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的两种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作用。结果 DC-Ag及DC-CIK在与NCIH-446CIK共同培养2个小时就监测到了两种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杀伤作用逐渐增强,DC-Ag从2小时的57.63%提高到48小时的90.78%,而DC-CIK从62.95%提高到了91.57%,显示了两种细胞强大的杀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结论负载抗原的DC及DC-CIK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有极强的杀伤活性,为临床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载体,将由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的热休克蛋白.肿瘤肽复合物(heat shock protein-tumor peptidecomplex,HSP-PC)负载到DC上所制备的肿瘤疫苗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脐带血在体外培养诱导DC,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标本提取肿瘤混合抗原并与DC共同培养,检测其对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抗原负载后的DC对U251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单纯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用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经体外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负载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热休克方法处理胃癌MKN-28细胞株并制备肿瘤抗原用于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表型,MTS法检测CIK细胞对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IK与DC共培养后,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增殖活性明显提高,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增多并且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效靶比为20.0∶1时,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Ag-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57.96±2.23)%,远大于未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组[(38.02±2.06)%]和单纯CIK组[(29.78±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载SGC-7901细胞抗原的DC-CIK细胞对新城疫病毒(NDV)修饰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探索胃癌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于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用反复冻融法制备胃癌细胞抗原,用于致敏DC细胞。然后分以下4组进行试验:CIK组、DC-CIK组、CIK+NDV组、DC-CIK+NDV组,同时设单独的靶细胞对照(SGC-7901)和效应细胞对照(CIK、NDV、DC-CIK)。并与化疗药(氟尿嘧啶、顺铂)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用NDV修饰抗原后,无论是CIK细胞还是DC-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率均增高。其中负载胃癌细胞抗原的DC-CIK细胞杀伤率最高,效靶比为20∶1时,达到83.4%。化疗药物作用48 h时的疗效也不如单纯CIK细胞作用24 h的疗效。结论负载SGC-7901细胞抗原的DC-CIK细胞对经NDV修饰抗原的SGC-7901细胞的杀伤效果最佳。胃癌的生物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制备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效应.方法 应用小鼠重组GM-CSF和IL-4培养小鼠骨髓DC,用HIFU制备CT26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疫苗,用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标准的4 h 51Cr 释放测定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HIFU组、肿瘤细胞冻融组、肿瘤上清组和PBS组的DC在体外均可以诱导CTL增殖,但HIFU组、肿瘤细胞冻融组的DC体外诱导CTL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肿瘤上清组和PBS组(P<0.05).HIFU组和肿瘤细胞冻融组DC体外诱导的CTL对CT26结肠癌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与肿瘤上清组DC和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体外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与肿瘤细胞冻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制备抗原致敏DC可以诱导CTL大量增殖,并能诱导出杀伤效应较强的CT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多药耐药(MDR)的肝癌细胞株HepG2/ADM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用常规方法诱导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产生DC和CIK细胞,制备HepG2/ADM细胞冻融抗原后冲击DC,并与CIK细胞分别共培养24、48、72、96h,并将未负载抗原的DC和CIK细胞共培养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DC、CIK细胞的表型,采用CCK-8试剂检测HepG2/ADM细胞的增殖活力。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dr-1mRNA的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g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负载抗原的DC-CIK相比,负载抗原的DC-CIK表面分子表达明显增高(P0.05),对HepG2/ADM细胞增殖活力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分别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未负载抗原的DC-CIK和负载抗原DC-CIK的HepG2/ADM细胞内的mdr-1mRNA和P-gp蛋白水平分别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而且后者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经抗原冲击的DC和CIK共培养可以明显提高对多药耐药HepG2/ADM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与MDR密切相关的mdr-1基因和及其编码的P-gp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V-16 E7抗原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共培养Ag-DC-CIK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的杀伤效应。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摄取能力及其表面分子CD83、CD86和CIK细胞CD3、CD8、CD5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实验分为5组:效应细胞CIK、DC-CIK、Ag^1-DC-CIK、Ag^2-DC-CIK、Ag^M-DC-CIK,分别与靶细胞siha共培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活性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的杀伤效应。结果DC成熟后,摄取能力减弱,CD86、CD83表达上调,上清液中IL-12水平增高;与DC共培养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提高,分泌IFN-γ能力增强;与CIK细胞、DC-CIK组相比,Ag^1-DC-CIK、Ag^2-DC-CIK、Ag^M-DC-CIK组均表现出对siha细胞更强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构建Ag-DC-CIK共培养体系,获得两组有效的HPV-16 E7蛋白抗原肽,为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的抗原修饰作用在抗原致敏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NDV体外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中所发挥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CIK细胞,用胃癌细胞SGC-7901抗原致敏DC。致敏DC与CIK共培养,制备经胃癌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细胞(抗原-DC—CIK)。MTT法检测抗原-DC-CIK对经与未经NDV作用的SGC-7901细胞的杀伤效应,并观察阻断靶细胞表面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后靶细胞杀伤效应的变化。结果效靶比为20:1时,联合应用NDV前后,抗原-DC—CIK对胃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分别为(69.3±1.5)%和(89.0±1.4)%,差异有显著意义(t=24.49,P〈0.01);阻断靶细胞MHC分子后,抗原-DC—CIK对经与未经NDV作用的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分别降低了30.8%和21.1%,与NDV修饰胃癌抗原的作用直接相关的特异性杀伤细胞对胃癌的杀伤效力约为9.7%。结论抗原-DC—CIK并NDV是一种有效的抗胃癌生物治疗方式,NDV可对胃癌细胞抗原进行修饰,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RLD2)作为肿瘤疫苗在抗乳腺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出目的蛋白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同时选取10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用RLD2分别负荷这10名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再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将DC与C IK共培养,研究其对HER-2/neu阳性、阴性肿瘤细胞株和自体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RLD2诱导的特异性C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SKBR-3以及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之单独CIK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2诱导的特异性C IK对HER-2/neu阴性细胞MDA-435的杀伤活性与单独C 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RLD2的DCs诱导的C 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以及自体乳腺癌肿瘤有特异性杀伤能力,RLD2可能成为新型肿瘤疫苗应用于临床乳腺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肠癌的作用。方法分别将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和人结肠中分化腺癌SW111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及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胃癌的抑瘤率分别为29.90%和44.33%。对结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14.93%和38.81%。CIK+双抗组:胃癌及结肠癌的瘤体积、瘤重明显小于CIK组。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恶性胸腔积液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收集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胸腔积液,每例收集800~1 000 ml,双层聚蔗糖(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DC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收获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获得CIK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①恶性胸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培养9天的DC表面标志物CD80、CD83、CD86及MHC-Ⅱ类分子HLA-DR与第0天比较明显增高,分别为(56.61±7.01) % vs (14.38±5.16)%,(58.85±7.05)% vs (18.49±9.43)%、(60.27±13.94)% vs (20.39±6.67)%、(70.97±8.96)% vs (41.36±8.57)%(均P<0.01).②培养14天后,DC与CIK细胞共培养较单独CIK培养中CD3+/CD56+、CD3+、CD4+、CD8+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对肺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③DC与CIK细胞共培养联合L-OHP治疗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 胸腔积液来源的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促进CIK细胞增殖、增强其杀伤作用;两者共培养后联合L-OHP具有协同作用,对肺腺癌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肺癌综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肝癌细胞株HepG2/ADM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HepG2/ADM细胞冻融抗原冲击DC,联合CIK细胞与HepG2/ADM细胞共培养,以未负载抗原的DCCIK作为阴性对照,以未经共培养处理的HepG2/ADM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HepG2/ADM细胞内罗丹明-123(R-123)浓度和阿霉素(ADM)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糖蛋白(P-gp)水平。结果与DC-CIK共培养相比,负载抗原的DC-CIK共培养能够明显抑制HepG2/ADM细胞内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浓度,同时降低细胞内P-gp水平(P0.05)。结论经抗原冲击的DC和CIK共培养可明显抑制HepG2/ADM细胞内R-123的外排,提高细胞内ADM浓度,抑制P-gp表达,从而有效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培养14d的CIK细胞和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杀伤效应;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IK细胞体外培养14d,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1.6±5.5)%。CIK对SKOV-3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5:1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和(24.20±5.59)%,当效靶比为40:1时,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98±5.02)%和(74.74±6.87)%。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h及48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结论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对多药耐药逆转影响。方法:K562敏感株和K562/ADR耐药细胞株,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u/mL)、IL-4(500u/mL)和TNF-α(100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成DC。同时将PBMC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成熟DC进行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率、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的Pgp表达及细胞内的ADR浓度,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状况。结果: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17d以后两者的增殖倍数呈现明显差异。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78.9%,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显示出高特异免疫杀伤作用。结论:CIK K562/ADR-DC对P-gp高表达K562/ADR耐药细胞株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提高了细胞内的ADR含量,下调了P-gp、mdr-1表达,从而使免疫效应细胞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