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静脉主干旁经皮微波凝固的可行性。 方法 23只实验兔(实验组15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超声引导下肝静脉旁微波凝固,术前、术中、术后(0、1、4周)超声观察肝静脉,记录肝静脉内径和肝静脉血流参数,术后0、1、4周分别处死5只实验兔对凝固标本大体观及光镜观察。对照组相应时段超声记录肝静脉内径和肝静脉血流参数。实验组内采取自身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采取组间对照。统计学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中、术后超声观察,术后凝固标本大体观察示肝静脉结构及血流无明显改变。术后1周及4周凝固标本光镜所见,肝静脉结构完整,7例标本肝静脉旁完全凝固,3例标本肝静脉旁少量未完全凝固肝组织。术前同术后,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肝静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差值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静脉主干旁经皮微波凝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微波凝固治疗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早期用于固化切除肝癌。80年代开始利用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经历了开腹、腹腔镜下和经皮等方法。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是在局麻下经超声引导,将单极式微波辐射天线经皮插入肝脏靶部位,发射微波使肿瘤凝固坏死,正常组织几乎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或开腹直接穿刺肝肿瘤,用微波对39例患者(46个瘤体)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39例患者中有30例血清AFP下降至正常,彩超显示85%(39/46)的瘤体内血流完全消失。结论微波凝固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在正常动物肝脏的凝固效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 7头家猪进行了经皮肝脏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共取得 2 4个凝固区。凝固温度设定在 65℃ ,凝固时间为 5min ,输出功率为 40W。一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肝脏测量凝固坏死区的大小 ,然后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行微波凝固疗法前、后及一周后分别取血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 肝脏凝固坏死区肉眼呈白 淡粉色 ,形状为椭圆形 ,其长、短轴长度分别为 (3 0 .0 8± 5 .83 )mm及 (14 .75± 3 .66)mm。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水肿 ,变性及凝固性坏死 ,还可见炎性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及微脓肿形成 ,出血及巨细胞反应。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微波凝固疗法能够有效引起肝脏组织的凝固坏死 ,为治疗肝脏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对27例未经任何治疗、由肝活检病理证实的IHCC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MCT,再联合TACE,根据治疗后肿瘤的坏死和复发情况,决定是否重复PMCT或TACE。结果:治疗后CA199转阴率44.4%,肿瘤平均缩小率51.4%,肿瘤完全坏死率56.7%,中位生存期18个月,1年生存率66.7%,2年生存率22.9%。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IH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双导微波发射 ,增大肝内凝固坏死范围 ,为临床一次性完全覆盖凝固较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 用离体新鲜猪肝 ,选择三种作用条件 ( 3 0W ,10min ;3 5W ,10min ;40W ,10min) ,在超声导向下将两根微波天线按不同间距同深度植入肝脏 ,采用同时和分时发射微波 ,术后剖视固化灶大小、形态。结果 同时双导在 3 5W ,10min两针距 1.5cm时 ,凝固灶范围为 5 .8cm× 5 .2cm× 5 .0cm ,形态呈类球形 ,分时双导在同等条件下所形成凝固灶范围为 5 .5cm× 4.6cm× 4.2cm ,形态呈蝶形 ,融合欠佳。双导两针中间较两针外侧相对应处温度存在明显温度差 ,且升温迅速 ,高温持续时间长。结论 双导微波发射 ,凝固坏死范围明显增大 ,为临床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支持 ;同时双导凝固效果好于分时双导 ;双导微波发射所致热场不是两个孤立热场的简单线性叠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加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综合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30例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组)为对照组,3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加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组(TACE PMCT组)为综合治疗组,分别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1、2年复发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26.32%、68.42%,对照组分别为68.18%、95.45%,P<0.05,原位复发率综合治疗组10%,对照组36.67%,P<0.05。1、2、3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96.67%、76%、56%,对照组分别为93.3%、39.3%、15.6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ALT轻度增高,AFP明显下降,但统计学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TACE PMCT综合治疗肝癌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能降低肝癌患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微波凝固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少血供型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经组织学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少血供型的肝细胞肝癌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转移性肝癌28例,共113个目标病灶。分为两个治疗组:(1)联合组32例,先行TACE,再行超声引下PMCT,根据治疗后肿瘤的坏死和复发情况,决定是否重复PMCT或TACE;(2)对照组30例,仅行TACE。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受益率分别为90.6%和53.3%,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9.4%和40%、3.3%,血清肿瘤指标转阴率分别为76.7%和17.9%,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醋酸注射及微波凝固治疗兔VX2 肝癌效果 ,并将二者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将18只兔的 2 0个VX2 肝癌结节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与醋酸治疗组 ,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醋酸注射及开腹直视下微波凝固治疗 ,治疗后行能量多普勒条件下超声造影 (Levovist)评价其疗效。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瘤内注射醋酸后呈现大部肿瘤组织及周边正常肝组织不规则坏死 ,病理证实为多处点片状或灶状坏死。微波治疗后呈现长椭圆形凝固区 ,病理证实为治疗后即刻为不完全坏死 ,2周后显示为完全坏死。结论 醋酸注射治疗凝固坏死程度强 ,但弥散性强 ,凝固范围不固定 ;微波热场分布均匀 ,坏死范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江怡  顾庆  沈忠培 《上海医学影像》2004,13(4):265-267,28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154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病史,分析235个肿瘤结节治疗前后声像图表现,CT和AFP改变,评估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存活率以及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彩超显示94.8%(127/134)肿瘤结节内血流消失;增强CT显示93%(/120/129)肿瘤结节治疗后无增强;83例AFP增高患者中,73.5%(61/83)患者AFP恢复正常,26.5%(22/83)患者呈不同程度下降。肝内复发46例,远处转移11例。累计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6%、73%、61%。无严重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微波凝固治疗肝肿瘤安全、疗效确切,对大多数<5cm的肿瘤可达到一次完全灭活的目的,对≥6cm的肿瘤和特殊部位的肿瘤,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和评价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移植患者肝实质、血管、胆管声像图改变和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对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记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等相关指标,观察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并且与肝静脉血流改变对照。结果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5例,肿瘤复发伴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8例。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肝静脉血流改变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肝移植术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和肝功能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例组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弥漫性脂肪肝97例,局灶性脂肪肝41例)与对照组91例正常人肝静脉多普勒频谱。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CT检查诊断脂肪肝,血脂增高,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对照组经超声及CT检查诊断无脂肪肝,血脂正常。根据多普勒频谱特点将肝静脉波形分为正常型、衰减型、平坦型。结果病例组异常肝静脉波形(衰减型与平坦型)所占比例(59%)较对照组(7%)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肝静脉波形中衰减型(59%)与平坦型(41%)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漫性脂肪肝异常肝静脉波形比例(69%)高于局灶性脂肪肝(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可出现异常衰减型、异常平坦型,对脂肪肝肝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阻塞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肝静脉阻塞性Budd-Chiari综合征(HV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83例HVBCS患者经历了下腔和肝静脉造影,71例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83例HVBCS分为中央性肝静脉阻塞(COHV,n=65)和广泛性肝静脉阻塞(EOHV,n=18)两型.65例COHV型皆成功地实施了PTA(n=46)和支架(n=19)治疗,64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6例EOHV型接受TIPS治疗,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2例发生了分流道再狭窄.结论 COHV型适应于PTA和支架治疗,疗效满意;EOHV型可采用TIPS治疗,长期疗效尚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CPA)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第三肝门血管引流状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BCS患者主肝静脉和第三肝门引流血管(包括右后下肝静脉及尾叶静脉)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三维重建,评价主肝静脉阻塞后肝内交通静脉及第三肝门血管的引流状况。结果:本组60例BCS患者共计180支主肝静脉中,病变主肝静脉139支,正常通畅主肝静脉41支。除43支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无血流信号外,3D—CPA清晰显示了,其余96支未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肝内交通支汇入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然后经第三肝门引流入下腔静脉。交通支内径3-10mm。梗阻主肝静脉通过交通支经43支右后下肝静脉和71支尾叶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第二、三肝门的立体空间解剖关系显示明确。对肝静脉的闭塞部位显示血流信号消失,肝内交通支桥接于阻塞肝静脉与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之间。结论:3D—CPA在BCS第三肝门的应用更直观显示了阻塞后肝静脉的血液引流状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的超声分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静脉阻塞时的血液引流途径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详细观察1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病变状况,引流静脉的数量、走行以及上述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结合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CTA)表现对梗阻肝静脉的引流方式进行分型.结果 185例患者中,病变肝静脉490支.其引流方式分为6型,分别为肝静脉一副肝静脉引流型(119例),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31例),肝静脉-副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14例),腔-肝-房引流型(9例),肝静脉-脐静脉引流型(5例)和肝静脉-肝被膜下静脉引流型(7例).上述6型梗阻肝静脉均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交通支经引流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右心房、脐静脉或被膜下肝静脉,并各具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对BCS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和肝中静脉内径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门静脉和肝中静脉内径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73例经过肝活检病理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超声测量其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和肝中静脉内径(DMHV),然后将DPV和DMHV与肝纤维化分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S4期的DPV[(11.74±1.32)mm]高于S3期[(11.01±1.22)mm]、S2期[(10.44±1.35)mm]、S1期[(10.13±0.62)mm]和S0期[(10.08±1.55)mm],P<0.01;DPV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rs=0.376,P<0.01)。S4期的DMHV[(4.30±1.76)mm]小于S3期[(6.11±1.77)mm]、S2期[(6.50±1.68)mm]、S1期[(7.31±1.71)mm]和S0期[(8.01±0.68)mm],P<0.01;DMHV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rs=-0.471,P<0.01);联合DPV和DMHV诊断S4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大于DPV(0.711)和DMHV(0.761)。结论DPV和DMHV与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程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DPV和DMHV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家宝  王茂强 《新医学》2001,32(6):330-331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212例TIPSS术后患者的肝内门静脉血流.结果212例TIPSS术后病人发生肝性脑病33例,占16%;门静脉血流方向呈离肝型的病人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呈向肝型的病人高(60%比3%,P<0.02).结论TIPSS术后门静脉血流方向呈离肝型者容易发生肝性脑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监测TIPSS术后肝性脑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测量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声脉冲辐射力技术测量剪切波速(SWV)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3例S0~S4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患者,对其肝脏行超声造影及弹性超声检查。超声造影采用目测法测量并计算HAVTT1和HAVTT2;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技术测量SWV。结果运用ROC曲线得到≥S1期、≥S2期、≥S3期和S4期的SWV参考阈值分别为1.41 m/s、1.81 m/s、2.14 m/s、2.40 m/s,HAVTT1参考阈值分别为11.6 s、10.5 s、9.5 s、7.4 s,HAVTT2参考阈值分别为14.1 s、12.4 s、11.6 s、9.4 s。SWV、HAVTT1、HAVTT2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2%、72.3%、77.1%,前者高于后两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测量HAVTT可反映肝脏微循环的变化,可用于对S2期和S3期肝纤维化的鉴别诊断。超声弹性成像测量SWV能够反映肝纤维化分期的弹性硬度差异,较超声造影使用更方便、更无创,可作为评判肝纤维化程度及治疗疗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阳 《上海医学影像》2003,12(2):135-13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CDFI对28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肝内血流进行分析。结果 CDFI能准确显示全部病例的门静脉出现异常血流信号;血流变细或充盈缺损,斑点状血流束等,89%的病例出现肝内动脉扩张。结论 本认为CDFI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43例健康志愿者的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23例肝中静脉属支与胆囊床不在同一扫描平面;21例肝中静脉属支直接粘附于胆囊床,直径最大为3.6mm;10例肝中静脉属支距胆囊床仅1.0mm,直径为3.0mm。结论粘附于胆囊床的粗大肝中静脉属支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能准确判断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解剖学关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