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最多见,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导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国内外同道积极开展了Ⅰ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院采用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唐本森  孙立  向阳  尹培荣 《中国骨伤》2004,17(10):610-611
近年来,骨关节结核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传统采取病灶清除、植骨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等弊端。我科于1999年8月-2002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4例,不但消除了上述弊端,而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6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52例,后路内固定34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3个月。除1例术后2周出现切口皮下血肿、4例1年后仍存在髂骨供骨区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为33.6°,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平均15.6°、18.6°。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万克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3):209-210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胸椎6例,胸腰段4例,腰椎9例,4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结果所有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功能均达到FrankelE级。随访12~24个月,无钉棒断裂、松动。有4例结核复发。根据脊柱结核治愈标准,治愈率84.2%。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9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改善至C级1例,D级1例,恢复至E级7例,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除1例植骨融合延期外,其余患者植骨均愈合良好。Cobb角术前22.6°~48.5°,术后10°~21°。结论胸腰椎结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2月选择性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60例.其中,T5以上采取后路固定经病椎肋横突切除胸膜外入路;T5-T11采用常规开胸入路;T12-L4采取经腹膜外肾切口入路;L5采取前后联合入路.均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60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1~128例,T12~L112例,L1~216例。术前后凸 Cobb 角12°~20°,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 分级:C 级12例,D 级24例。术前、术后常规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时间140~19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住院时间13~16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8个月植骨均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落,均无结核复发。术后 Cobb 角0°~11°。末次随访时ASIA 分级:6例术前 C 级患者恢复至 D 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 E 级。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很好地完成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稳定,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8.
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8~71岁,平均45岁;胸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骶椎结核1例。术前后凸Cobb角15°~45°,平均25°。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程度及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原部位复发,再次手术后失败;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自主功能;1例合并髋关节结核,关节置换术后未见复发;其余17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复发。除1例失败病例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结核治愈标准,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
脊柱内固定对于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截瘫恢复和减少结核复发有重要意义。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空心多轴向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9例短节段(结核病变侵犯2个椎体以下)胸腰段结核,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2006年对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病变节段:T4-T1032例,T11-L128例,L2-L426例,L55例。其中病变累及1个椎体40例,累及2个椎体36例,跳跃型和累及3个椎体15例,应用Kaneda钢板内固定32例,Z-PlateⅡ钛板内固定26例,CDHM8系统内固定28例,AllFix系统内固定5例。术后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年。结果随访86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6年,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病灶愈合,植骨融合,内固定牢固,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1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抗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对12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前、术后常规抗痨治疗,Ⅰ期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15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局部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良好。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510ml。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8.7±9.2)°,术后平均(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无内固定并发症,无后凸矫正丢失,无结核复发。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恢复为E级。结论:单纯Ⅰ期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凸畸形矫正明显、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3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3-5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12个月左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7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植骨稳定、融合,内固定无失效,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和预防,术前伴有神经症状者神经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患者共38例。其中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26例,经腹直肌旁人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例,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9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1.8分(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E级,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100%,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脊柱结核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麻木,2例患者出现窦道。结论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下腰椎结核并椎旁/椎管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病变节段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相关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0(47.3±8.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SR、CRP、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术前ASIA分级C级8例恢复至D级、E级各4例,D级6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8(13.2±2.1)个月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前路Ⅰ期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腹膜外途径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经前路腹膜外途径,彻底清除病灶,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单钉棒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腰骶段(L3-S1)结核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4~61岁,平均38.5岁;病程3~14个月,平均5.5个月。病变节段:L3,42例,L4,55例,L42例,L5S16例,L4-S13例。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CT、X线片,监测抗结核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42个月,平均13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块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结核病变无复发。结论:经前路腹膜外途径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能Ⅰ期完成病变的切除和腰骶椎的重建,在此区域单钉棒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先经后路行病变节段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再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整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除4例失访外,27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2.1年。除复发病例2例外,其余病例椎体间植骨全部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治愈率达92.6%(25/27)。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3°,随访期内无明显丢失。7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平均恢复1.3级。结论本术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内,安全性更高,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后路内固定可使病变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还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防止后凸畸形加重;满足了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同时具备前路手术病灶显露良好易于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Ⅰ期手术经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史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胸背痛、肋间神经痛以及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多发生于T4-T9节段.胸段后凸角35°~72°,平均48.2°.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2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后凸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4~8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最后随访后凸角12°~30°,平均19.5°,脊髓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Ⅰ期经后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矫形效果显著,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4岁;病程4~17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单纯腰痛2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13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病灶部位:L4.58例,L54例,LS16例.术前腰骶角15°~27°,血沉45~93 mm/h.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应用腰骶角测量、血沉检测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14 ~2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出血量400~800 ml,术中1例发生髂静脉损伤,术后4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胀,无脊髓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腰腿痛症状均消失,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X线、CT检查显示18例患者于术后9~13个月植骨融合,腰骶角和血沉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1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1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73岁,平均42.2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3.2个月。病变部位:T5、6 1例,T6、7 1例,T8、9 4例,T9、10 3例,T10、11 5例,T11、12 6例,T9~11 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3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26.3±9.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35.9±11.2)mm/1 h。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2个月。术后7~12个月,平均9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等发生,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术后1周红细胞沉降率下降至(25.1±8.9)mm/1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5,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达(14.1±4.6)mm/1 h。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9,P=0.003)。术后1年脊柱后凸Cobb角为(17.1±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6,P<0.01)。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胸椎结核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46.1岁;病程平均16个月。单节段受累3例,双节段5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Cobb角20°±1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E级5例,D级4例,C级3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1.1。均接受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刀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15.4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2例。VAS评分为1.9±1.1。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组织损伤小、置钉及前路椎体切除操作简便,可作为胸椎椎体结核手术方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