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伪色图中看到的分层排列和结构与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视网膜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的形态极为相似[1-2].近年推出的频域OCT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其轴向分辨率为5~7 pm,横向分辨10~20 μm,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眼底断层图像,可发现组织学改变的精确位置,使我们从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黄斑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黄斑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路  周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65-1166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我国正常人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方法:用OCT对50例100眼正常人(18~40岁)进行经黄斑中央小凹快速黄斑厚度扫描,扫描深度2mm,采用OCT3000视网膜厚度容量列表分析软件计算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的均数和标准差。对正常人双眼黄斑中央小凹厚度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对正常人双眼黄斑中央小凹体积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随机取右眼数值做正常对照组,根据公式x-±1.96s计算出正常人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人中心小凹厚度为114.54~166.74μm,双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体积为0.114~0.162mm3,双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OCT能精确测量正常人黄斑视网膜厚度,可为临床黄斑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与频域OCT形态学特征及定量测量的异同。方法 收集确诊为单眼初发CSC连续患者26例26只眼。对所有患眼及其对侧正常眼行时域OCT及频域 OCT检查。时域OCT行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线性扫描及放射6线扫描;频域 OCT行黄斑部立体扫描、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及垂直5线高清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的图像特征、视网膜分层、定量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频域OCT可以分别显示视网膜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全视网膜厚度的三维地形图。CSC眼及对侧正常眼的视网膜外界膜在频域OCT图像中均能清晰显示,而时域OCT图像中大部分不能显示。对侧正常眼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结构两种OCT图像均能显示,频域OCT图像中CSC眼 65.4% IS/OS结构不清,时域OCT图像中73.4%不清。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8, P=0.914)。频域 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RPE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80.50±12.69)μm, CSC眼为(158.41±34.20)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5.84±154.61)μm。时域OCT图像中,视网膜外界为IS/OS高反射带之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对侧正常眼为(141.16±12.75)μm,正常眼为(146.40±36.28)μm,CSC眼黄斑脱离高度为(240.32±156.82)μm。两种OCT测量值比较,CSC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1,P=0.000),CSC眼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6~1.517,P=0.144~0.980)。结论 与时域OCT相比,频域 OCT可更清楚地显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对视网膜的外界界定更准确,测量厚度更精确,可以更全面、直观地观察CS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病变层次。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正常眼黄斑区结构的图像特征。方法对50只正常眼行黄斑区OCT检查,并测量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结果 OCT图像反映了黄斑区解剖结构的特点,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平均厚度测量值为(140±6)μm。结论正常眼黄斑区OCT图像能够反映正常黄斑区结构的特点,同时可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进行精确的量化测定,有助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评价Stargardt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容积与中心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0例(20只眼)Stargardt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频域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缺失宽度、黄斑中心凹区直径3 mm和1 mm范围内的视网膜容积.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比较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IS/OS)缺失宽度、黄斑中心凹区直径3 mm和1 mm范围内视网膜容积的关系.结果 18只眼的logMAR视力为0.30~1.22,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缺失宽度为847~5306μm,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为20~126 μm,黄斑中心凹区直径3 mm和1 mm范围内的视网膜容积分别为1.06~1.76 mm3、0.06~0.13 mm3.log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缺失宽度呈正相关(r=0.695,P<0.05),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r=-0.601,P<0.05),与黄斑中心凹区直径3 mm范围内的视网膜容积呈负相关(r=-0.725,P<0.05),与黄斑中心凹区直径1 mm范围内的视网膜容积无相关性(r=-0.364,P<0.05).结论 频域OCT技术可以清晰观察Stargardt 病患者各层视网膜结构,频域OCT检测获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容积与中心视力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visual acuity and retinal volume of macular fovea in patients with Stargardt disease by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SD OCT).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Twenty eyes of 10 patients with Stargardt diseas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ree-dimensional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 OCT images were obtain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tinal volumes of macular fovea were measured by SD OCT,whose diameters were set as 3 mm and 1 mm separately ( volume 3 and volume 1). The retinal thickness of macular fovea (macular thickness) and the width of IS/OS conjunction loss of macular fovea (IS/OS loss)were also measured by SD OCT. We correlated the logMAR BCVA with IS/OS loss, macular thickness,volume 3 and volume 1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LogMAR BCVA was from 0. 3 to 1. 22.IS/OS loss was from 847 μm to 5306 μm. Macular thickness was from 20 μm to 126μm. Volume 3 and volume 1 was from 1. 06 to 1. 76 mm3 and 0. 06 to 0. 13 mm3. LogMAR BCVA correlated with the IS/OS loss (r = 0.695,P<0. 05) , macular thickness (r= - 0. 601 ,P < 0. 05), and volume 3 ( r = -0.725,P<0. 05 ). LogMAR BCVA did not correlate with volume 1 ( r = - 0. 364, P > 0. 05). Conclusions SD OCT could demonstrate the retinal structure of Stargardt disease clearly. The retinal volume of macular fovea accessed by SD OCT correlated with the visual acuity of Stargardt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辛梅  张美霞  张军军  严密 《眼科研究》2010,28(6):524-526
目的观察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自然病程。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确诊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16例32眼的临床资料、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进行分析,随访0.5~6a。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均有黄斑中心凹劈裂,6例患者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年龄6~29岁,平均14.2岁。随访中,3眼中心凹劈裂进展为黄斑裂孔,3眼进展为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1眼周边视网膜劈裂向赤道部进展,24眼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虽可长期保持稳定,但部分患者病情可进展,应定期进行随访。OCT可作为随访检查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地形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的视网膜地形图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所致黄斑水肿的图像特征,监测黄斑水肿的变化,探讨BRVO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OCT对17人17眼发病后3个月以内、继发于BRVO的黄斑水肿患者行视网膜地形图检查,对图像进行分类并随访观察,将初诊时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根据黄斑水肿范围及程度的不同将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地形图分为3种类型,视网膜地形图对黄斑水肿的轻微变化非常敏感,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OCT的视网膜地形图可有效地观察BRVO所致黄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黄斑水肿的发展以及治疗后水肿的变化,早期BRVO(发病后3个月以内)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脉络膜骨瘤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以及与视力的关联.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脉络膜骨瘤的14例18只眼的频域O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视力、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和(或)CT检查后确诊.频域OCT检查时,所有患眼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以及瘤体的最大横径和垂直径扫描共4条扫描线进行扫描.对视网膜细微结构及脉络膜瘤体形态进行观察,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和脉络膜骨瘤的频域OCT图像特征,分析脉络膜骨瘤的频域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的相互关系.结果 6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强反射,占33.3%;5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中反射,占27.8%;3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弱反射,占16.7%;4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混合反射,占22.2%.患眼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为50.2~245.1 μm,平均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为(130.2±58.3)μm.肿瘤横径为5.6~15.8 mm,平均横径为(7.8±2.9) mm;垂直径为4.6~12.8 mm,平均垂直径为(6.5±2.5) mm.肿瘤的横径、垂直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与视力无相关性(r=0.262、0.229、0.137,P=0.284、0.294、0.362).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的完整性与视力相关(r=-3.838、-4.559,P=0.001 5、0.000 3).是否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视力无相关性(r=-0.144、0.411,P=0.684、0.687).结论 脉络膜骨瘤病灶的频域OCT图像可表现为强、中、弱及混合反射,以强、中反射为主.肿瘤的横径、垂直径、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是否合并CNV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视力无相关性,是否累及中心凹、IS/OS的完整性和视力相关.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厚度的O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方法:4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0眼)行OCT检查。其中CRVO30例,BRVO10例。结果:CRVO中心凹鼻侧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BRVO中心凹阻塞侧视网膜厚度大于对侧。阻塞远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小,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大。结论:OCT可以有效地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后极部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变化,静脉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损害比远端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发病期与恢复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与视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单眼首次发病的CSC患者34例,发病期与恢复期分别行OCT检查,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对病变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其形态学改变与视力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期CSC患者OCT表现为累及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脱离、水肿。恢复期OCT表现为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完全吸收,部分患者黄斑区可观察到外界膜及内外节连接,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外界膜及内外节连接消失。CSC患者预后视力与发病期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r=-0.402、-0.485、-0.360,P<0.05)。恢复期CSC患者双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均有明显差异(P<0.05);患眼的预后视力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Spearmanr=0.48,P<0.05)。外界膜及内外节连接存在的患眼视力好于内外节连接消失的患眼视力(P<0.05)。结论: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黄斑中心凹厚度、外界膜及内外节连接均可能影响视力的预后;高分辨率的OCT能在CSC患眼上获得类似于眼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像。  相似文献   

20.
黄斑中心凹的发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胚胎期、晚期胚胎期、生后早期和成熟期。其发育过程和中心凹无血管区、Müller细胞及黄斑色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涉及内外层视网膜神经元的双向运动, 及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光感受器等多种细胞参考。中心凹发育不良是指既无中心凹, 又无中心凹无血管区, 根据OCT图像, 其严重程度分为1~4级典型的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和不典型的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 并与白化病、先天性无虹膜、孤立的中心凹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65-4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