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减少漏误诊.方法 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7例,多体位超声探查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7例中超声诊断4例,超声特征性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腔内外壁光整,囊壁可见罗-阿氏窦.其中节段型1例,局限型3例;误诊3例,1例误诊慢性胆囊炎,2例误诊胆囊癌.结论 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ofthegallbladder)又称胆囊腺肌瘤病,腺体增生性胆囊炎。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胆囊疾患。既往一直以为它是无癌变危险的良性病变,但近年文献报道认为其具有癌变的潜在危险[1,2]。我院1990年至1996年2月共收治3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29—74岁,平均46岁、病程2天一24年.平均5年。32例中合并胆囊炎31例(97%),胆囊结石28例(88%),胆总管结石7例(22%),合并急性胰腺炎6例(19%)仅1例合并胆囊癌(3.1%)。…  相似文献   

3.
李朝晖 《中外医疗》2012,31(12):171-17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 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患者资料与41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2组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超声对2种疾病的鉴别价值.结果 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的超声可见有增厚的胆囊壁,并由阿罗间隙,其腺瘤一般有蒂,并多为单发,并无血流信号出现.而胆囊癌患者尽管也为单发,但是其蒂更宽,有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流速、阻力指数更高,与胆囊腺肌增生患者比较,P<0.05.结论 采用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和胆囊癌患者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勋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3):268-269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胆囊腺肌瘤病,临床症状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且该病多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前诊断困难。本研究回顾分析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以提高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诊治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8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囊腺肌增生症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5岁~57岁,平均45岁。结果:9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底部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多期扫描动脉期胆囊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区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向浆膜面扩展,病变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 of the gallbladder)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腺体增生性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可达0.8%~33%[1],并被认为有恶变的倾向[2].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切除胆囊1215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腺肌增生症37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子宫腺肌病被定义为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到子宫肌层的女性良性疾病[1],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国外报道发病率为8.8%~31.0%[2],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3.4%[3],近2/3患者有痛经及月经过多等临床症状。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多且复杂,涉及怀孕、生产等过程,又可能与体内激素紊乱、免疫因素失调甚至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3],但其具体的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笔者选择有保留子宫要求或有生育要求患者,观察经腹切除手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近、远期疗效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2例患者于空腹后进行胆及相关部位的超声扫查。结果:胆囊腺肌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明显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针头大小的无回声区或慧星尾征。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特性,应引起超声工作者注意,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超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近几年来统计的21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B超检查与手术后病检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21例病人中,胆固醇沉着症9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腺肌增生症3例、胆囊腺瘤3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者4例。在以上病例中有12例经手术治疗并与手术后病检结果对照相符,可见B超对诊断胆囊增生性疾病的准确率为57%。临床上把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胆囊弹性组织增生症统称为胆囊增生性疾病。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内某种组织成分过度增生所致,它不同于炎症所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并不是真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有人在1333例胆囊造影中,曾发现胆囊腺肌增生症62例。但临床上经病理诊断为本病变者并不多见。郑安瑜等报告1020例囊切除标本中仅发现1例。查我院近5年375例胆囊病理标本,发现3例,介绍如下。病例介绍例1:男,48岁。反复右上腹胀痛30年,多餐后发作,消瘦,无发热。B超检查,胆囊壁厚0.6cm,边缘呈双边征,内见小暗区与多个增强光斑。口服胆囊造影,见胆囊腔缩小,内有多个负影。手术见胆囊呈葫芦状、中段狭小,远段胆囊壁厚、硬,胆囊腔小,内有黑色砂石。病理诊断为胆囊腺肌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保留性手术在胆囊癌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9年该院开展的胆囊保留性手术进行随访,调查胆囊癌的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病人2166例,1825例获得随访,失访341例,随访率84.2%;1825例中胆囊结石1061例,胆囊息肉752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12例;男781例,女1044例;平均年龄52.6岁;平均随访4.3年,未发现胆囊癌病人。结论胆囊保留性手术能够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同时保留了胆囊功能,具有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胆囊癌的二级预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帅  钟震海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6-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治疗意外发现胆囊癌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5-2011.6间15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3例,Ⅳ期1例。15例患者中1例失访,14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年内死亡4例,3年内死亡7例,4例随访至今仍存活,分别存活16、28、33和43个月。结论重视胆囊癌的高危人群或可疑病例,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在术中发现可疑为胆囊癌者,需冰冻切片检查,应将开腹胆囊癌根治术为其治疗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的12例胆囊癌的治疗情况,探讨如何提高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2例术中因肿瘤浸润和广泛转移行姑息性切除+胆道外引流术。结论胆囊癌根治术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宋彦  宋永胜  吴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3-15,17
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评价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9年来诊疗、随访的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THP(78例)A组,HCPT(71例),B组MMC(74例)C组,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随访时间为14个月至9年,平均5年10个月。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6%,复发率为7.6%;B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7.3%,复发率为8.5%;C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7%,复发率为9.7%;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肉眼基本能诊断;但确诊多需病理学检查。MMC、THP、HCPT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肖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96-298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5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58例中,恢复良好26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10例。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血肿5例,外伤性脑梗塞2例,硬膜下积液5例,皮片坏死2例,颅内感染2例,外伤性癫痫3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良好、止血彻底,有利于清除血肿、脑疝复位和缓解颅压,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间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原因与诊治过程。结果食管癌手术2365例,术后发生乳糜胸27例,发生率为1.14%。保守治愈5例,再手术治愈22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发生率低,其预防十分重要,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积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患者临床表现肺部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6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比为2.4:1;年龄为55.8±14.2岁,其中40-80岁患者占76.4%;(2)所有患者均行胸片检查,其中例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其中肺部受累39例(70.5%);肺部受累患者中MPA发病率最高,为10例(83.3%),其次为未分型26例(59.1%),WG2例(20%);其中肺部HRCT表现中以网状条索状斑片状结节影及磨玻璃影最常见最多;(3)治疗后79.6%患者好转,9.3%患者出现进展及严重感染,11.1%静止。结论 AASV并非罕见病,ANCA检查结合肺部高分辨CT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并对本病诊治及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与MRI检查资料,其中6例仅行胆囊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强化方式,是否合并肝转移、胆管与肝周转移、淋巴结转移、胆囊结石等情况。【结果】10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肿块T1最大径为39~120mm,表现为广基底附着于胆囊壁,并突向胆囊腔内;其中7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肿块;4例MRI上,肿瘤在T1加权成像为均匀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上弥散受限。10例胆囊肿瘤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持续性强化。10例中,8例伴有肝转移,其中肝4、5段转移7例,其它肝段多发转移1例;6例侵犯胆管,3例侵犯肝门部脂肪;7例伴有肝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胆囊结石。【结论】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胆囊部位的大肿块,易侵犯邻近的肝实质,沿胆囊颈、胆囊管蔓延,伴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肝门部脂肪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