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粉尘、高温、噪声混合环境下作业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对马钢一钢轧厂混合接触粉尘、高温、噪声的284名工人2013年8月职业健康检查中12导联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以该厂同期不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工人为对照。结果显示,混合组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心电图异常与接害工龄的关系密切,接害工龄≤10a和31a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与工龄无关。提示,心电图异常率与接害工龄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煤尘对煤矿未诊断为煤工尘肺的接尘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接尘工人心脏功能的损害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某大型煤矿的接尘工人801例为接尘组,根据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均诊断为"无尘肺"(包括观察对象),提取心电图资料。选择同时期无粉尘接触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50例其他职业者的心电图资料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接尘组心电图异常312例,异常率为39.0%;对照组心电图异常179例,异常率为23.9%,两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尘组与对照组中同年龄组右心室肥厚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尘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年龄呈正比关系(P<0.05);接尘组右心室肥厚检出率与年龄呈正比关系(P<0.01)。提示,煤矿接尘工人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同时期无粉尘接触的普通人群,粉尘对右心功能的影响远大于无粉尘接触的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 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
方法 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 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 为11.72%, 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最高, 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最高, 为11.74%。
结论 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 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5.
孙建滨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58-1359
目的研究煤焦化企业机焦作业工人血压和心电图改变。方法某焦化企业机焦作业工人367人为观察组,某厂不接触影响循环系统有害因素的工人505人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CO、SO2等低于国家容许浓度标准的情况下,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4.1%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43.0%和2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和低电为主;工龄段比较,除1~5 a工龄段外,其他各工龄段心电图异常率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段比较,除25岁以下年龄段外,其他各年龄段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煤焦化企业机焦作业工人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水泥企业接尘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性危害的关系。方法对467例岗中粉尘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将检出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年龄40岁以上组血压及心电图异常率高于40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龄20年以上组肺功能、胸大片异常率高于20年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尘肺观察对象36例,工龄均在20年以上。结论长期接触水泥粉尘,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企业要降低粉尘浓度,提高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某钨钼厂接触噪声作业的393人为接触组,另选非噪声作业工人386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压测量及心电图检查,两组检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的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血压异常率有增加的趋势;年龄在20 ~ 30岁及工龄在0~10a的噪声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年龄组及工龄组间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了解钨钼粉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以某钨钼制品企业在岗期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47名粉尘工人为接尘组,另选47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47名钨钼粉尘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为17.0%,不同接尘工龄组FVC、FEV1、FEV1/FVC 3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和对照组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P0.05);接尘组吸烟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28.6%)高于不吸烟者(7.7%),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烟龄和吸烟量组别中,接尘组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量为1~10支/d组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企业应加大戒烟宣传力度,保证钨钼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劳动者健康状况及宝石加工粉尘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特点,为该行业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某宝石村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组织宝石加工接尘组226名和对照组160名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尘组检查项目异常人数96人(总检出率42.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异常检出33人,其中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13名,观察对象16例,疑似尘肺及Ⅰ、Ⅱ、Ⅲ期矽肺各1例,肺部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切石工(30.0%)最高;不同工龄和年龄段分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尘者中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坊式宝石加工作业场所中粉尘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粉尘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煤矿接尘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探讨煤尘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煤工尘肺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该煤矿2 224名在岗工人按工种大致分为3类:1类工种接触煤尘浓度较高; 2类工种接触煤尘浓度较低(大多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3类工种接触煤尘很少甚至不接触。对不同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对职工胸片和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发现职业禁忌证54人, 其中尘肺病10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类工种与2、3类工种相比, 工人胸片异常、肺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P < 0.01);同接尘工龄较短的工人相比, 接尘工龄较长工人胸片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P < 0.01或0.05);吸烟是引起胸片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 煤尘对接尘职工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煤矿企业应不断努力改善接尘工人的工作环境, 尽一切努力降低工人煤尘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1.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通辽市地区接触煤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导出数据,对2021年接触煤尘在岗职工16 252人、接触噪声18 519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整理数据,并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工龄、性别、行业、企业规模间高仟伏/DR胸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1、272.705、406.28、388.495、49.024,均P<0.001),通过卡方趋势检验异常率随年龄、工龄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提示3 440人(18.58%)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接噪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在不同工龄、性别、企业规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13、270.558、156.349,均P<0.001),通过χ2趋势检验异常率随着工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 通辽市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煤尘、噪声的作业工人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建滨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54-2755
目的研究电焊烟尘对作业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以电焊作业者132名为观察组,100名不接触电焊作业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劳动者100名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健康检查,主要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低于国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情况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有心血管症状者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4.09%和14.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工龄10a以上的心电图异常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1)。观察组内10a工龄与≥10a工龄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结论电焊烟尘作业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煤粉尘接触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及职业病。方法对接触煤粉尘作业人员体检结果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疑似尘肺检出率0.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0.2%。肺功能异常中,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2.4%、31.0%、0.5%。疑尘肺检出率年龄≥45岁组高于<45岁组,接尘工龄≥14年组高于<14年组,女性高于男性(P<0.05);3个肺功能指标中异常检出率均为年龄≥45岁组高于<45岁组,接尘工龄≥14年组高于<14年组,除不同接尘工龄FEV1/FVC指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间仅FEV1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检出率28.9%,胸片异常检出率8.9%,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6.7%。结论应重视煤粉尘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做好职业病防治,加强常见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定本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150名接尘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分析粉尘作业接尘工龄、工种、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接尘组与对照组相比,FEV1.0/FV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氧化硅组相比,其他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促、胸部不适、其他反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年工龄组相比,5年工龄以上者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有一定危害,尤其是二氧化硅;肺功能损伤与接触粉尘种类和工龄有关.用人单位应注意加强对职业病的管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太仓市职业卫生重点监管企业电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该市接触电焊工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数据,与当年非粉尘作业人员(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电焊工尘组高血压患病率(26.5%)、肝功能异常率(8.76%)、X线胸片异常率(7.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0)/FV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焊工尘组中肺功能指标随着工龄增加而降低,且5 a工龄组和≥5 a工龄组相比,FVC、FEV_(1.0)/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焊工尘能引起作业人员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应加强对电焊工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陶瓷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的危害,为进一步规范陶瓷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4年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某陶瓷洁具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同时对该厂1 599名接尘工人和433名非接尘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尘工人中有504名检出有呼吸系统疾病,检出率为31.52%;非接尘工人中41名检出有呼吸系统疾病,检出率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1,P0.05)。接尘组胸部高仟伏照片显示异常306名,异常率为19.14%;对照组胸部高仟伏照片显示异常35名,异常率为8.08%;两组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接尘组肺功能异常253名,占15.82%;非接尘组肺功能异常为9名,占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5)。结论陶瓷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某铜冶炼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物浓度,并对岗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2年10月某铜冶炼企业铜冶炼作业工人389人作为暴露组,另选择非冶炼作业工人554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工作场所砷尘浓度测定、职业健康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企业生产环境砷CSTEL超标率7.8%,砷CTWA超标率61.9%。熔炼车间工作岗位砷CSTEL存在超标情况;熔炼车间、转炉车间、备料车间部分工种CTWA存在超标情况。职业健康检查:发砷超标率83.5%;B超异常率82.3%,脂肪肝检出率76.3%,肝功能异常检出率41.9%。未检出血铅超标劳动者。暴露组各车间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车间工人肝功能异常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各年龄段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各工龄间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工人肝功能异常率、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冶炼行业的致肝损害毒物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砷、铅、铜、砷化氢,建议将铜、砷化氢纳入职业健康监项目。根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以减少工人脂肪肝、肝损伤、心电图异常罹患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健康情况的影响,为大连汽车制造业职业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大连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6 461份,分析不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结果大连汽车制造业工人中接触粉尘类904人,化学因素类4 455人,物理因素类1 038人;电焊烟尘、氨和噪声在这三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占比较高,分别为76.88%、86.98%和99.04%;不同性别、年龄、工龄、接触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不同工种的工人健康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触电焊烟尘者肺功能异常率为42.87%,接苯者白细胞异常率为31.37%,接触噪声者双耳高频听阈值异常率为23.74%,三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男性、50岁、工龄11~20年、接触物理因素类危害因素和操作工种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防控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职业暴露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DMF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南通市7家存在DMF危害因素的企业213名在岗工人作为接触组,对该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选取2018年261名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行政和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人群中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肝功能异常率和肝功能检出值高于对照组,其中ALT、AST、GG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肝脏B超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间,肝功能异常率和脂肪肝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职业暴露可造成人体肝脏损害。建议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改善企业的通风设置,加强劳动者的防护措施,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