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主要是因病区居民长期饮用浅层地下中的砷含量超标,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1]。当前采取以寻找低砷水源为主,降低饮用水中砷含量为辅的综合性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措施。1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现与病区的确定1.1饮水性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现与调查自1994年吉林省开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于1995年报道了吉林省发现砷中毒病区,开展了病区流行因素及分布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在本省的西部平原地区有砷中毒形成的环境因素存在[2],并在西部的通榆县发现有砷中毒病区以及饮水高砷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查清吉林省饮水高砷区成人砷中毒的病情状况。方法对饮水含砷量、饮高砷水年限、临床症状等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吉林省西部发现有饮水高砷区的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3个县(市)中,选择8个乡20个自然村的18岁以上成人,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调查的2 589人中,砷中毒患者为129人,患病率为4.98%;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掌跖部角化皲裂。、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不严重且饮用时间较短,地方性砷中毒呈轻度流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水砷筛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34  
目的查清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巾毒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防治与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筛检居民饮水砷。结果调查覆盖面为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9个县和12个师.水砷超标有43个县和3个师。共筛查水井208830眼,高砷井检出率为2.62%,内蒙古自治区检出率最高为8.05%,黑龙江省最低为0.09%。高砷暴露人口110612人,其中儿童19961人。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嗣较广,且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安阳市农村饮用水高砷水源分布,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既往调查资料,在全市重点乡村进行饮水砷含量调查,水砷测定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在全市5个县(市)32个乡(镇)77个自然村采集水样1584份,水砷超标率1.33%(21/1584);发现滑县的9个村饮水砷含量超标,高砷水源呈灶状分布,高砷暴露人口8475人。结论在安阳市首次发现存在高砷水源,今后应继续开展高砷水源筛查和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清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4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饮水型高砷水源筛查、部分地区地砷病病情普查以及改水降砷工程调查。水样采用银盐法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居民饮水含砷量。结果高砷水源筛查覆盖面为12个省(区)186个县中的4677个自然村,筛查水样48689份,超标水样1336份,超标村342个;病情调查了4个省29个县中的282个自然村,调查村人口数66312人,查出砷中毒病人3805人,其中皮肤癌病人61人,砷中毒总患病率为5.74%;改水降砷工程调查8个省41个县中的1250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的有1040个,占83.20%;报废工程97个,占7.76%;水砷达标工程925个,占74.00%。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围较广,病情重,改水工程达标率不高,报废较严重,应加强防治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郑州市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在全市重点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全市6个县(市)34个乡(镇)286个自然村共采集测定水样622份,水砷在0—0.1860mg/L之间。首次在位于郑州市东部平原地区的中牟县检测出高砷水井6眼,水砷最高为0.1860mg/L,最低为0.056mg/L,高砷水埋深26—40m。其他县(市)水砷均在0.05mg/L以下,全部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在对水砷超标的重点乡走访调查中,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结论郑州市存在高砷地区,但是尚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由于饮水中砷含量过高所致的地方性砷中毒在国内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份有报道。吉林省于1994年对通榆县进行了环境砷含量调查,发现通榆县部分地区的饮水含砷量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率占调查总井数的39.06%,含砷量最高值为0.362mg/L,超出国家规定标准7倍。调查结果证实了通榆县高砷区的存在,为此,我们选择了饮水含砷量超标的地区开展了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的疑似患者采集尿样、发样进行砷含量测定。为查清地方性砷中毒病在吉林省是否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采集尿样13…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省砷中毒病区范围及饮水高砷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半定量检测饮水含砷量,对超标(≥0.05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结果对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其检测水样40536份,检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其筛查出有超标水源的县(市)6个.占所筛查县的66.67%:高砷自然村283个,占所筛查自然村的13.72%:高砷暴露人口近13万人,其中儿童近3万人结论.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高砷水源分布较广,且部分地区已有砷中毒的病情流行.需尽早开展全面的高砷水源筛查及病情普查工作,以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饮水砷暴露地区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成人调查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既往水砷调查资料,在朔州市山阴县选择了饮用不同浓度高砷水的30个自然村,展开了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以便掌握当地居民砷中毒患病情况,为地方性砷中毒科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总结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吉林省开展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工作以来的资料以及防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截止到2007年,最后确认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扶余县、双辽市等7个县(市),共存在饮水高砷区298个;在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41个,均为轻病区。共查出砷中毒患者290人,主要以轻度患者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掌跖部位的角化为主,少部分患者伴有皮肤色素的沉着和脱失,尚未发现明确诊断的皮肤癌患者。结论吉林省存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饮水高砷区,需进一步开展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的病情程度和发病特点以及高砷水的分布规律,为科研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居民饮水砷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检测用半定量快速试剂盒法,水氟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结合既往调查结果,目前山西省包括病区在内的高砷区共分布在8个市(地)、18个县(市、区)、44个乡(镇)、116个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色素脱失或色素脱失并角化为主。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率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高砷水与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山西省高砷暴露区域广、人数多、病情重,氟砷中毒并存。  相似文献   

12.
2006和2007年湖北省高砷水分布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