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的心律震荡(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①与对照组TO、T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TO、TS比较,死亡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Methods HRT onset (TO) and HRT slope (TS) were calculat ed based on holter recorded in 75 survivors of AMI,23 cases died of AMI and 30 normal subjects.Results ①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AMI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subjects. ②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cases died of AMI than in survivors of AMI. Conclusions HRT is relative to death and prognosis of with AMI.  相似文献   

2.
林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3,(25):2227-2229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对213例ACS患者,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27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指标,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将ACS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比较各组HRT指标的差异和HRT异常发生率。结果 3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UAP组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不同危险分层的TO、T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与中、低危组比较,TO增大,TS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不同危险分层的HRT2异常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TO、TS对AMI和UAP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TS是ACS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T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2-2013年我院AMI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非AMI者4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估其对危险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窦性心律震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西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西平县中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钠素、心功能指标和窦性心律震荡(HRT)参数,分析试验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与各参数相关性。结果试验组TO值、BNP和LVEDD高于对照组,TS值和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O值和BNP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高,TS值和LVEF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O值与BNP和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S值与BNP、LVEF和LVED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参数与BNP和心功能指标均存在相关性,窦性心律震荡可作为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HCM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的平均值。结果HCM组的TO及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检测无异常,不能预测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别为(0.05±0.58)%和(-2.22±1.01)%,TS值分别为(5.89±2.65)ms/RR间期和(7.36±1.34)ms/RR间期,观察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低,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王军  黄紫娟  钱斐鸿 《吉林医学》2011,(36):7659-76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按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HRT表现形式(异常及明显异常)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 2.52(1.97,3.21)%、TS 0.81(0.39,1.28)ms/RR与对照组TO 1.01(0.46,1.71)%、TS 1.89(1.48,2.12)ms/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明显异常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82.35%)明显高于HRT异常者(14.63%)(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明显异常,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与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100例作对照组,再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24h,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HRT两个量化指标均异常,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危组与低危组的TO与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造成自主神经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TO和TS可以作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极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的患者86例,选择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79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和窦性心率震荡后的斜率(TS);以TO≥O为阳性、TS≤2.5为阳性为判定标准:将窦性心率震荡分为TO(+)TS(-)、TS(+)TO(-)、TO(+)TS(+)、TS(-)TO(-)分别对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0、TS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窦性心率震荡四种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叶金枝 《吉林医学》2015,(5):894-895
目的:探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AMI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HRT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HRT指标差异。结果:生存组TO与TS值分别为(-0.61±0.04)%,(5.68±1.29)ms/RR间期,TO低于死亡组,TS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MI患者心率震荡对患者心源性死亡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心病组,每组5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体检者50例。根据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O和TS的差异。根据不同病变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TO和TS的差异,并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TO和TS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冠心病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显示,病变越严重HRT的两参数变化越显著,死亡组患者TO值显著升高、TS值显著降低。结论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HRT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高血压组)和无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对照组)各50例,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患者HRT有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T异常,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HRV)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33名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入选,平均随访6个月。心率震荡的值用两个参数表示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TO、TS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结果心肌梗死后死亡组(5例)TS明显减弱(P〈0.05),TO明显升高,与幸存组(28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HRT参数TO和TS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7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20例正常人,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24hHolter监测,观察其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并分析多变量关系,预测其相对危险度.结果:TO( )组、TS( )组、TO( )TS( )组、TO(-)TS(-)组中,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组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功能不全组TO值、TS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为老年人、LVEF值低、TO和TS两相指标均异常时发生心衰的相对危险度大.结论:TO、TS值的测定是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高危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将Hoher文件在HRT!View V0.06—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病人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再发心脏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ACS病人108例,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58例;CAG阴性组50例。对2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分别计算HRT中TO及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并进行TO、TS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年龄、LVEF、LVEDD、SDNN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AG阳性组较CAG阴性组TO值明显增高,T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相比,病变程度重时TO值高,TS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事件ACS组与非合并心脏事件ACS组比较,TO值明显增高、TS、LVEF值显著缩小(P<0.05),而年龄、SDNN、RR间期平均值、HRV指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当TO与TS相结合作为一个变量时对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r=3.06,P<0.05)。结论:ACS病人TO值增高,TS值降低,存在HRT减弱现象;HRT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与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指标TO、TS值可预测ACS病人自主神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提示HRT指标可作为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螺内酯,通过观察窦性心律震荡指标TO(震荡初始)、TS(震荡斜率),探讨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第二组加螺内酯20mg,1次/d口服(螺内酯组).治疗前后测定TO、TS.结果 螺内酯组TO下降(P<0.01),TS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正常化,有效恢复心脏节律.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和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室性早搏的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A组)、单纯心肌梗死患者(B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C组)各30例,分别手工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对三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B、C组TO值分别为(0.0078±0.0123)、(0.0120±0.0225)、(0.0312±0.0337)。TS值分别为(4.5182±2.3321)、(8.1430±5.7362)、(13.4520±7.5310);A、B组的TO、TS值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的TO、TS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结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HRT值变化更明显,提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RT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AE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CAG阳性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O和TS值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O升高,TS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杨小波  陈肖艺 《广东医学》2006,27(11):1717-17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及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AMI及HCM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AMI组43例;HCM组46例;正常对照组53例,进行Holter监护,分析单次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值TO及TS。随后进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TO,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M患者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3组分别为-0·85%,-2·09%,-1·27%,P>0·05;TS3组分别为9.7ms/RR,17.9ms/RR,17.6ms/RR,P<0·001。AMI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的TO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高,TS则较低TO(-2.35~4.72)%vs(-5.34~1.75)%,P<0·05;TS(-0.49~11.15)ms/RRvs(1.95~24.45)ms/RR,P<0·05。HCM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4.67~0.71)%vs(-6.79~2.38)%,P>0·5;TS(3.92~36.85)ms/RRvs(0.91~32.28)ms/RR,P>0·5。结论与AMI不同,HCM患者与对照组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预测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