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心内科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60例为AMI组.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存在室性前期收缩的非AMI患者60例为对照组,监测24h动态心电图,观察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对AMI组患者作为期10~24个月的随访。结果AMI组的TO、TS结果分别是(-0.51±1.73)%、(6.03±4.50)ms/RR间期,与对照组TO、TS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MI组患者作了10~24个月的跟踪随访,期间死亡11例,存活49例。存活49例的TO、TS值分别为(-0.62±1.57)%、(5.78±3.30)ms/RR间期,与死亡11例比较,存活组TO明显降低、T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AMI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至少有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的患者355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的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55例患者平均随访(22.0±12.3)个月,死亡58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55%)及高龄(≥65岁)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及同期43例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资料,AMI患者中14d内存活的79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的25例设为死亡组,43例室性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心律震荡初始(TO)和斜率(TS)。结果 AMI患者死亡组、存活组TO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死亡组TO、TS均较存活组改变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可预示心源性猝死风险较高,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2-2013年我院AMI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非AMI者4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估其对危险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螺内酯,通过观察窦性心律震荡指标TO(震荡初始)、TS(震荡斜率),探讨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第二组加螺内酯20mg,1次/d口服(螺内酯组).治疗前后测定TO、TS.结果 螺内酯组TO下降(P<0.01),TS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正常化,有效恢复心脏节律.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turbulence,HRT)现象。窦性HRT现象预测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有较高的价值,且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药、室性早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1]。因为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  相似文献   

7.
汤立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47-948,951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 lence,HRT)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的慢性心力衰竭且存在窦性心律震荡的398例患者,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心衰治疗用药(Asp i-rin.ACE I.D igoxin.β-B 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98例患者平均随访(14.0±11.6)个月,死亡66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45%)、高龄(≥65)、高LVED(≥55mm)显著相关,其中与HRT分类相关性最显著(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慢性心功能不全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HRT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高血压组)和无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对照组)各50例,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患者HRT有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T异常,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9.
汤立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47-948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的慢性心力衰竭且存在窦性心律震荡的398例患者,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心衰治疗用药(Aspirin.ACEI.Digox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98例患者平均随访(14.0±11.6)个月,死亡66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45%)、高龄(≥65)、高LVED(≥55mm)显著相关,其中与HRT分类相关性最显著(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慢性心功能不全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别为(0.05±0.58)%和(-2.22±1.01)%,TS值分别为(5.89±2.65)ms/RR间期和(7.36±1.34)ms/RR间期,观察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低,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叶金枝 《吉林医学》2015,(5):894-895
目的:探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AMI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HRT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HRT指标差异。结果:生存组TO与TS值分别为(-0.61±0.04)%,(5.68±1.29)ms/RR间期,TO低于死亡组,TS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MI患者心率震荡对患者心源性死亡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HTK〗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各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HTW〗方法〓〖HTK〗选择AMI患者110例,测量HRT的3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其他指标。〖HTW〗结果〓〖HTK〗① 随访患者93例,平均随访(18.70±12.65)个月,发生终点事件者20例;② 事件组TT、TO高于非事件组,TS低于非事件组(P<0.05), 事件组HRT较非事件组明显减弱;③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TT与TO、TS结合时对再发心脏事件的优势比最强(OR单=8.632;OR多=6.056,P<0.01)。〖HTW〗结论〓〖HTK〗TT与TO、TS结合对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大,HRT可作为其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的心律震荡(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①与对照组TO、T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TO、TS比较,死亡组TO值高、TS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Methods HRT onset (TO) and HRT slope (TS) were calculat ed based on holter recorded in 75 survivors of AMI,23 cases died of AMI and 30 normal subjects.Results ①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AMI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subjects. ②TO was higher and TS was lower in cases died of AMI than in survivors of AMI. Conclusions HRT is relative to death and prognosis of with A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外选取通气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结果冠心病组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对照组11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2组发生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异常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初始(0.15±2.06)%高于对照组(-1.46±3.03)%(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斜率(2.31±1.15)ms/RR小于对照组(5.23±3.91)ms/RR (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越严重震荡异常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冠心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HCM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的平均值。结果HCM组的TO及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检测无异常,不能预测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心病组,每组5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体检者50例。根据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O和TS的差异。根据不同病变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TO和TS的差异,并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TO和TS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冠心病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显示,病变越严重HRT的两参数变化越显著,死亡组患者TO值显著升高、TS值显著降低。结论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病症,多年来一直应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值(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来评价其危险性。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提高,心率震荡(HRT)现象作为一种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RT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震荡(HRT)和心律变异性(HRV)时阈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70例(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B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7例(C组)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A组震荡初始(TO)与B组、C组相比,A组明显升高;A组SDNN、T1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001。结论: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变钝,甚至消失,表明HRT对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RV指标SDNN、TS显著降低,提示与心肌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对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5例早期大面积AMI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在TO≥0且TS≤2.5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生存组(P〈0.01)。事件组在TO≥0或TS≤2.5ms/RR间期和TO≥0且TS≤2.5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非事件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老年大面积AMI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HRT可作为预测大面积AMI老年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7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20例正常人,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24hHolter监测,观察其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并分析多变量关系,预测其相对危险度.结果:TO( )组、TS( )组、TO( )TS( )组、TO(-)TS(-)组中,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组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功能不全组TO值、TS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为老年人、LVEF值低、TO和TS两相指标均异常时发生心衰的相对危险度大.结论:TO、TS值的测定是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高危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