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elf-reporting Inventory)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SCL-90量表的各项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各因子均分与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的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实施护理干预后,量表各因子的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HD患者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血液透析患者特异性KDQ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经SF-36量表评估发生除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二项外,其余各项指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DQ问卷评估发现,5个纬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5),SCL-90量表结果显示各因子除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外,其余7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05)。患者SF-36部分纬度评分与SCL-90部分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人群,且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熊建容 《全科护理》2013,(31):2929-2930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前病人SCL~90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等8个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心理干预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SCL-90自评量表测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p〈0.01)。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病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各项因子分接近国内常模组,差畀无显著性(p〉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干预疗法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0-1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MHD治疗及传统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12周团体认知干预,分别在团体认知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量表(the hemodialysis stressor scale,HSS)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HSS、SCL-90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认知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HSS和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团体认知干预能降低MHD患者压力水平,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春兰  袁利  陈永华 《护理研究》2005,19(5):415-416
[目的 ]评估心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 2 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用SCL -90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并与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SCL -90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且干预后与国内常模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主要依赖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生存,护理干预能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本文以健康教育为手段,对我院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分析,探讨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血透室接受治疗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SDS量表和SCL-90量表评估得分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改善血透室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属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本组家属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分析一般资料和SSRS评分与家属SCL-90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家属SCL-90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因子分外,其余各因子分和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多元回归分析,社会支持、家属性别、经济状况和家属文化程度是影响SCL-90评分的因素。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度较低、女性、经济状况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和生理影响.方法 将7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并按医嘱服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采用SCL-90量表在干预前、后3天内分别对两组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常规、肾功能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与干体重的比值.结果 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生活质量、Hb、RBC、HCT以及透析前血Ca2 显著高于对照组;透析前BUN、血PO3 4、血K 水平以及IWG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透析前的S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应激期的行为特征和生理状况变化,并积极、有效地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方法:应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患者采取护理对策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应激期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P<0.01),给予相应护理后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各项因子分接近国内常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应激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SCL-90症状量表对6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分别按血液透析年限和是否参加工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症状为主。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同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第1天及出院前1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干预后6个因子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2名住院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随机将其中9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只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然后对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SCL-90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实施心理干预后,除恐怖、偏执外,其他各因子及总分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心理干预辅助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10例尿毒症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和未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各155例进行心理反应比对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接受心理干预护理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少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者,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孙茜  毛智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546-654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治疗6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老年组各因子差异性更加明显,尤其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更为突出。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60岁以上老年人更加严重,给予血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良好、恰当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亲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截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以期为截肢患者亲属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1000例截肢亲属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检出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其SCL-90评分、焦虑及抑郁检出率及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干预后患者的SCL-90评分、焦虑及抑郁的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焦虑及抑郁的检出率也有所下降。结论截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得到社会与医务人员的关注与支持。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截肢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从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丽  矫健梅  安丽伟  胡东滨 《护理研究》2013,27(13):1230-123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强迫症状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的认知,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病人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