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骨髓基质细胞脑移植改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s脑移植治疗HIBD的可行性。方法3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移植组(均n=12)。HIBD组和移植组大鼠7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氧气2h制成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分离培养人BMSCs,损伤后3d将BMSCs立体定位脑移植到移植组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3~4周龄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并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3周,HIBD组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减少[海马DG区:(39.2±5.6)个vs(51.1±3.9)个,P<0.001;皮层:(12.3±3.0)个vs(17.8±3.0)个,P<0.001]。BMSCs移植后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海马:(44.9±3.1)个,皮层:(17.5±3.1)个]较HIBD组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在T迷宫、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足。BMSCs脑移植组各项行为学测试成绩较HIBD组均有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3周,BMSCs在脑内存活。结论BMSCs脑移植可以改善新生鼠HIBD。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6周龄SD大鼠骨髓MSCs。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低氧暴露2.5h制作HIBD模型。24h 后,MSCs移植组(n=20)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MSCs,PBS对照组(n=20)尾静脉注射PBS(0.01ml /g),HIBD手术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不作注射。采用大鼠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及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后1、3、7、14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内GDNF含量。结果 MSCs移植后7、14d,MSCs移植组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P<0.05)。制模后,所有HIBD大鼠的GD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比较,MSCs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的GDNF含量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MSCs移植可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脑内GDNF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发挥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上清液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制作HIBD 模型(n=15),另设 15只正常同日龄新生大鼠.两组分别在 HIBD后24h(8日龄)、72h(10日龄)及7d(14日龄)时处死(n=5).分别制备左、右脑组织上清液.将培养3~5代的SD大鼠BMSCs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24孔板中,正常培养至细胞达到60%~70%融合后,分别加入上述时间点的脑组织上清液,另正常换液未加上清液组为未干预组.培养3d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标记O4 的免疫荧光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未干预各组细胞仅有少量NSE,GFAP及O4的表达,正常大鼠各时间点左、右脑上清液共培养各组细胞NSE,GFAP及O4阳性率较未干预组增加(均P<0.01),但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h组、72h组左脑(损伤侧)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明显增加,分别与同时间点右侧及正常组同一时间点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HIBD后7d左、右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GFAP及O4的阳性率相近,分别与正常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h组左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较HIBD后72h组及7d组左脑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NSE,O4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常鼠、HIBD鼠脑上清液均能诱导BMSCs发生神经分化,以HIBD后24h损伤侧脑上清液对BMSCs的神经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s脑移植治疗HIBD的可行性.方法3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移植组(均n=12).HIBD组和移植组大鼠7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氧气2h制成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分离培养人BMSCs,损伤后3 d将BMSCs立体定位脑移植到移植组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3~4周龄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并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3周,HIBD组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减少[海马DG区:(39.2±5.6)个vs(51.1±3.9)个,P<0.001;皮层:(12.3±3.0)个vs(17.8±3.0)个,P<0.001].BMSCs移植后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海马:(44.9±3.1)个,皮层:(17.5±3.1)个]较HIBD组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在T迷宫、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足.BMSCs脑移植组各项行为学测试成绩较HIBD组均有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3周,BMSCs在脑内存活.结论BMSCs脑移植可以改善新生鼠HIB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 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 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移植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69.23±13.34)% vs (45.00±27.27)%](P < 0.05)上升;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49.15±13.39)s vs (27.20±15.18 )s] ( P <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 ( P <0.05 ).BrdU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在脑内可见存活的NSCs分布于移植点附近;BrdU和NF-200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后4周NSCs可部分分化为神经元表达NF-200. 结论脑内移植NSCs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从大黄苷元对其变化的影响方面探讨二者联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CAO)模型;术后24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脑内,大黄苷元灌胃用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7d(早期)、14d(中期)和28d(后期)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兔抗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NSE)和兔抗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FAP)及神经营养因子兔抗大鼠神经生长因子抗体(NGF)和兔抗大鼠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体(GDNF)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NSE和GFAP表达显著,NGF和GDNF呈弱阳性。模型组7d的GFAP、NGF和GDNF表达增强,14d和28d的GFAP、NGF表达递减,14d的GDNF表达减弱、28d增强。大黄苷元组7d的NSE较模型组表达增强,GFAP减弱,28d的NGF表达增强,7d和14d的GDNF减弱。移植组28d的GFAP、NGF和GDN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联合组各时间点的NSE表达增强;7d的GFAP表达减弱,14d增强;联合组14d和28d的NGF表达均较大黄苷元组和移植组增强。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随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呈递减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反应先增强再减弱;神经营养因子早期呈反应性增强,此后NGF递减,GDNF出现先减弱再增强的特点。BMSCs移植脑内中后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细胞反应的作用明显;大黄苷元可使BMSCs移植后保护神经细胞的时间提前,并使其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早期NGF和GDNF及增强中后期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及鞘内)导入转铁蛋白靶向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transferrintargeted LacZ gene pegylated liposomes,Tf-PL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导入方法。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静脉导入组、动脉导入组、侧脑室导入组、鞘内注射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分别将Tf-LacZ通过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立体定向及鞘内的方式注射入大鼠体内。术后24和48h分别取脑(每项检测指标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beta-gal)的表达,Real time-PCR比较不同组别LacZ mRNA的表达,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免疫组化提示动脉导入组及静脉导入组可以实现β-半乳糖苷酶在脑内的广泛性表达,并且动脉导入组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高于静脉组(P<0.05)。侧脑室及鞘内注射组只能实现β-半乳糖苷酶的局限性表达,且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要低于动脉及静脉导入组(P<0.05)。结论动脉导入将外源基因转入大鼠脑内的效果最好,静脉导入的效果优于侧脑室注射和鞘内注射的方式。在可行性方面,经过静脉导入途径是较为方便、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室内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效果及保护性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例正常足月健康男婴的脐带3~4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使用BrdU标记细胞,并对培养出的MSCs的分化功能进行鉴定;取98只健康SPF级10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HIBD组(n =36)和MSCs组(n =32),其中HIBD组和MSCs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将标记的hUC-MSCs注射入MSCs组大鼠右侧脑室,于移植后3周内,记录大鼠生长发育情况,并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进行评价,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hUC-MSCs的存活、迁移、分化及促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2、3周,移植组Longa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3周内可在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发现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侧海马区域及大脑皮质;移植后3周内,大鼠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总体信号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hUC-MSCs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时,移植的hUC-MSCs可迁移至受损部位并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可促进内源性神经分化,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期脑梗死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按随机化原则将50只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MSCs移植组、上清液移植组各22只及对照组6只。BMSCs组在脑梗死大鼠模型成功后3 h经静脉注入BMSCs 1 ml,上清液组注入上清液1 ml,对照组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术后28 d检测PBMSc在脑内的存活转化情况。分别于0、7、14及28 d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结果 28 d后,BMSCs脑梗死灶边缘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而上清液组及对照组病灶边缘则无NSE;细胞移植后,各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从第7天起,BMSCs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上清液组及对照组(P<0.05),而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脑梗死大鼠体内后,可存活、移行至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而且能够减轻脑梗死大鼠的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对其远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最佳移植时间窗.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制作HIBD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HIBD组、24h移植组、72h移植组及7d移植组,另10只正常新生鼠为正常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分别在HIBD后24h、72h及7d,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体外培养3~5代的SD大鼠BMSCs脑内移植于左侧海马,分别在日龄32d、40d、42d时进行T迷宫强迫改变、放射形迷宫觅水及感觉运动功能测试.行为学测试完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片行尼氏染色,计数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结果 HIBD组大鼠各项测试结果均明显差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72h及7d移植组T迷宫强迫改变正确率及放射形迷宫觅水实验结果较HIB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24h移植组放射形迷宫觅水实验结果较72h及7d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5).24h移植组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足错误和肢体放置测试结果较HIBD组有改善(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IBD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57.60±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76±21.07),差异有显著性(P<0.01);24h、72h及7d移植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分别为(98.16±17.06),(83.68±16.30),(81.64±14.34)]均较HIBD组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24h移植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较72h及7d移植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h、72h及7d移植均能改善远期行为学结果,以HIBD后24h移植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新生7d龄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8只)、HIBD模型组(28只)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84只),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按给药剂量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检测HIF-1基因表达。[结果]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1h后逐渐由兴奋转为抑制,少数发生抽搐;HE染色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各时间点损伤程度比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空白组多,高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HIBD组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HIF-1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通过上调HIF-1的表达来减轻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此研究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探讨Hemin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 d龄新生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Hemin组共3组。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低氧诱导(8%氧气,32℃)2 h方法建立HIBD模型。HIBD建模后2 h,HIBD+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50 mg/kg),假手术组与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取脑,分别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b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Ngb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Hemin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gb mRNA和Ngb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0.01);与HIBD组比较,HIBD+Hemin组Ngb mRNA和Ngb表达均增加,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min可减轻新生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gb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HIB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6只。根据造模后处死时间,各组又分6个亚组:6h、1d、2d、3d、5d、7d组,每亚组各6只。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低氧混合气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动物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低氧处理。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依达拉奉注射液(2mg/kg,每24h1次,连续5d。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相应时点断头处死各组动物,取脑,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缺氧缺血后逐渐上升,2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MM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应逐渐上升改变,MMP-9mRNA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依达拉奉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MMP-9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 MMP-9参与了HIBD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依达拉奉可降低脑组织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体外生物诱导方法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神经分化能力;利用体外迁移模型观察BM—SCs对缺氧缺血性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随机分成正常脑组织组、HIBD组,取造模后脑组织上清液与BMSCs共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MSCs的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体外应用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模型观察BMSCs对缺氧缺血性脑组织的趋向效应。结果:BMSCs经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24h后部分细胞分化,回缩成圆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可见两个或多个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显示,HIBD组、正常脑组织组、未诱导组Nestin阳性率分别为(31.76+3.56)%、(19.46+2.61)%、(2.57~0.73)%,HIBD脑组织上清液诱导组细胞Nestin阳性率高于正常脑组织上清液诱导组(P〈0.01)。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中BMSCs对正常脑组织、HIBD脑组织上清液均有趋向性,迁移百分率分别为(20.18±4.86)%、(39.42±2.81)%,对HIBD脑组织上清液趋向性最大(P〈0.01)。结论:脑组织匀浆上清液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IBD脑组织上清液可明显促进其分化。BMSCs具有向HIBD脑组织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否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1BD)新生鼠的神经功能及对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G-CSF组,各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rhG-CSF组的每个亚组分别于HIBD造模后3d、7d和14d连续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对照组于HIBD造模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p53的蛋白表达。结果:rhG—CSF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CSF干预组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53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rhG—CSF可增加HIBD伤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rhG—CSF治疗HIB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低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刺激对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按RiCC法制备7日龄sD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3组:丰富环境组(enriched environment,EE)、贫瘠环境组(impoverished environment,IE)和标准环境组(standard environment,SE)。另设假手术组(Sham)。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环境刺激。术后第28天,通过穿梭箱实验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GFAP的表达。结果在学习记忆能力上,IE组明显差于Sham组、SE组和EE组(P〈0.01),SE组差于Sham组和EE组(P〈0.01),Sham组和E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低于其它3组(P〈0.01),而EE组分别高于SE组和IE组(P〈O.05),IE组低于S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富环境刺激可以增加海马GFAP的表达,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而贫瘠环境刺激却使海马GFAP表达减少,阻碍神经再生,加重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部药物位点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40 d龄Wistar大鼠27只构建HIBD模型,20 d后随机分为A、B、C 3组(n=9),同时设D组(不构建模型)为正常对照(n=9).A组采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固定于额顶叶处注射,1次/d,共25 d;B组采用功能训练(鲍巴斯法);C组不给予处理.50 d后4组动物开始水迷宫实验,观察4组动物搜索站台的潜伏期,评价学习记忆情况.结果:A组训练2 d后搜索站台的潜伏期短,游泳有规律,路线清晰.B组和C组训练2 d后搜索站台的潜伏期长,游泳轨迹杂乱.D组游泳轨迹清晰,潜伏期短.4组大鼠第1~5 d水迷宫试验的潜伏期,B、C组均大于A、D组(P均<0.05),A、D组间及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药物注射疗法可改善脑损伤后的脑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视黄酸(RA)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101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25)、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38)、实验组(RhEPO组)(n=38)。对照组与实验组建立HBID模型,模型制备后即刻实验组腹腔注射RhEPO 4000 U/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缺氧。各组于处置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取脑组织,制作脑组织匀浆,测定NO水平。同时于术后24hTunel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NO2h显著升高(P〈0.05),12-96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NO明显降低,24-96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unel染色对照组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RhEPO抑制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组织NO过量产生及神经细胞凋亡,对HIBD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