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叶状肿瘤为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是一组双向分化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恶性不等。临床少见,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由于本病发病率低、命名混乱、诊断标准不一、分类及性质见解不同、临床预后不明、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无统一意见,导致本病在临床诊治中出现误诊误治以及过度治疗。本文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温乔  谢飞 《河北医药》2016,(5):735-736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认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2组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20例 PTB 患者中,肿瘤为分叶状5例,椭圆形14例,不规则形状1例;肿瘤边界清晰18例,不清晰2例;内部回声衰减0例,不便5例,增强15例;发生囊性变6例,没发生囊性变14例;出现钙化现象2例;CDFI 显示所有患者均能探测到血流信号。20例小体积恶性 PTB 患者中,血流信号分级以Ⅰ级(45.0%)、Ⅱ级(35.0%)和Ⅲ级(20.0%)为主;20例小体积恶性 PTB 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平均值为(19±6)cm/ s,阻力指数为(0.72±0.04);2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为: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6例;血流信号等级与 PTB 病理分型并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能够显示清晰的具有特征性的彩超声像图,为临床鉴别诊断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乳腺肿瘤病理图像颜色和纹理的深入分析,提高良恶性肿瘤诊断效率。方法提取乳腺肿瘤病理图像的颜色矩、颜色自相关图、Haralick纹理特征共99维特征,并利用极限学习机构建乳腺肿瘤良恶性分类模型,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进行分类。结果分类精度能达到90.79%,灵敏性达到89.18%,特异性达到92.39%。。结论该方法为乳腺肿瘤良恶性分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可有效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导管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此肿瘤多发生于60岁以上妇女,通常是单发,多表现为乳晕周边的质硬类圆形小结节,一般无乳头溢液。肿块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质韧。肿瘤组织学乳腺小叶结构模糊,中小导管增生扩张,局部被间质挤压变形,似癌的浸润形态;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型细胞构成,可见大汗腺化生和鳞状上皮化生;基膜完整;纤维组织高度增生,发生黏液变性及软骨化生,弹力组织变性。免疫组化S-100可标记增生的肌上皮,Actin可标记完整的基膜。结论乳腺导管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它起源于中等大小的乳腺导管,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易被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细针吸取活检有利于术前疾病的定性,其组织学形态多样,可有多种变性和化生,需与多种乳腺的良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约占所有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0.9%,约占所有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3%[1],易复发及转移,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乳腺叶状肿瘤又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目前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征象,术前诊断率较低,本研究通过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及超声表现,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breast,PTB)是一种少见、类型特殊的肿瘤,其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良恶性肿瘤难以鉴别。PTB首次术式的选择与复发率、病死率关系密切,大多数死亡都是在复发后发生的。因此,术前确诊PTB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B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诊断PTB的可行性及其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锋  陈体  苏雪娟  刘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62-563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PTB)的X线表现及病理特征,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B,结合其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病理改变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PTB钼靶X线检查,6例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8例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2例诊断为乳腺癌。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者8例,交界性4例,恶性4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PT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简称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过去因对其认识有限,国内外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分歧很大。我院自1981年至1997年共收治PTB8例,占同期收治恶性乳腺肿瘤的028%。现就该组病例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63岁,最小15岁,平均474岁。8例患者均以乳腺包块就诊。自发现包块到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30年不等,其中3例分别10年、20年、30年;4例就诊前肿块迅速增大,伴有疼痛1例。院外手术切除包块病理证实为该病拟再次手术来就诊者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左…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在所有乳腺肿瘤中,分叶状肿瘤仅占0.3%0.9%,占所有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0.9%,占所有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新分类,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亚型。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生物学行为多变,对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是否辅助治疗,临床处理过程中常出现诸多问题。为提高对此种病变的认识,选择正确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晓芳  蒋旭东  李颖 《河北医药》2004,26(6):466-466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乳腺肿瘤 ,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不同乳腺疾患的各种不同声像图改变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 ,探讨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特点 ,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1 资料与方法共总结 2 0 0 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良、  相似文献   

11.
王恩杰  ;宋永敏 《河北医药》2014,(18):2823-282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是较常见的乳腺上皮性肿瘤,良性有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有原位乳头状癌和浸润性乳头状癌。由于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从而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笔者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VTQ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4例,共存在乳腺实性肿块99个,分别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以及声触诊组织成像(VTI)联合Adobe Photoshop进行良、恶性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恶行乳腺肿块中央部位VS值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 0.05);恶性乳腺肿块灰度平均值明显低于良性乳腺肿块(P0.05);VTQ诊断良性率、恶性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VTI诊断良性率、恶性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VTQ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明显高于VTI检测;VTQ诊断与VTI诊断一致率为77.8%。结论 在对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诊断时,VTQ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可以良好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为乳腺癌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接受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患者1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彩超诊断,然后对其结果和手术病例切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使用彩超来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能够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形状、大小、边界回声、包块情况等进行鉴别比较。由于在临床上一般恶性肿块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以及回声较为杂乱和血流显示率都要高于良性乳腺肿块,所以可以进行良恶性的区分。本次的100例患者经彩超诊断,有72例患者的乳腺肿块是良性的,其余28例患者的乳腺肿块为恶性。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应用彩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诊断能有较好的鉴别的效果,为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从而对患者的治愈有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L)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例女性患者共85个乳腺肿块进行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测量肿块的剪切波速度(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析良恶性肿块的VTQ值之间的差异。结果:VTQ值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良性肿物的VTQ值为:恶心性肿物的VTQ值为:良恶性肿物的最佳临界点为:ROC曲线下面积为:其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5%、82.76%、81.18%。结论:VTQ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5年8月至今收集了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1例。本文着重其X线表现以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性乳腺肿瘤,其中5例为男性乳腺癌,14例为男性乳腺发育症,2例为男性乳腺纤维瘤,除14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经临床药物治疗好转后,其余7  相似文献   

16.
<正>了解肿物的硬度,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质鉴别,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评价肿块的硬度成为可能。收集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152例乳腺病灶进行检查,着重分析探讨该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34βE12、CD10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上皮细胞标记物SMMHC、34βE12及CD10在6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良、恶性上皮病变的关系及意义。结果34βE12、CD10和SMMHC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均为10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30%、35%;三者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乳腺癌中,SMMHC与34βE12和CD1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MHC、34βE12及CD10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但SMMHC在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34βE12和CD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组织化学法(LSAB)检测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5例乳腺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26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45例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中,肌上皮表达均为阳性,26例浸润性癌,肌上皮均为阴性。34βE 12的表达率及其强度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PC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 63、34βE 12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良性病变的标记物,而PCNA阳性表达,反应细胞增殖活性高,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情况鉴别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的所有超声检查中有乳腺肿物并且肿物的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有血流的病例共453例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最后病理证实的结果,总结他们的血流供应情况,得到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血流图像特点。结果 453例病例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物的60例,乳腺纤维瘤的153例,乳腺增生症的223例其中伴有乳腺纤维腺瘤样结构形成的有122例,还有17例为乳腺叶状肿瘤。结论乳腺肿物在二维超声上的表现有时是很难区分良恶性的,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的血流情况更能反映肿物的供血情况,为我们鉴别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对100例女性患者共123个乳腺实质性肿块及206个淋巴结进行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以5分法对病灶及淋巴结软硬度进行评分,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3个乳腺肿块中,良性病变48个,恶性病变75个.206个淋巴结中,良性反应性增生159个,恶性转移性病变47个.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并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