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孟仁  张凤清 《内科》2008,3(2):300-301
恶性肿瘤病人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且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大,易发生静脉炎,血管阻塞;加之部分病人有四肢水肿,导致外周静脉血管不易穿刺,我们采用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化疗,保证完成了病人的化疗。但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上肢不宜穿刺输液患者、胸部上段、颈部放疗后或正在放疗过程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患者、锁骨下静脉和(或)颈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少部分不愿承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病人,为了让肿瘤病人能按时完成化疗,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了15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化疗,现将应用及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使皮肤浅静脉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浅静脉受到破坏,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地避免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不易固定、易损伤血管、输液速度慢以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同时,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快,化疗时药物迅速被稀释,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及时用药,抽血检验等,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已广泛用于长疗程化疗或静脉高营养的晚期癌症病人。我们2000~2003年对100例癌症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54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3例发生局部感染,经局部换药后感染痊愈,1例导管堵塞,无导管脱落,无深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肿瘤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是一种安全、无痛苦的给药途径,而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住院患者中老年病人越来越多,由于老年病人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外周静脉补液常常难以进行以及需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为防止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常常需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共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置管3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有效地保护病人的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优点。我们对30例病人采取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并对其临床应用实践方法进行了总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患者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短期静脉营养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要静脉营养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四肢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病例留管时间,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管时间≥4天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营养液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管时间≤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保留时间长,渗漏、静脉炎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静脉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常护理中,穿刺技术能否一次成功及静脉输液渗透是临床护理操作常见难题,尤其是长期输液,失血性休克,肠外营养静脉给药以及化疗病人更是如此。它既影响治疗抢救工作,又给病人增加痛苦,以至延误抢救时机。为此护士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成功的关键,我科近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385型或330型中心静脉导管针自肘正中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导管置入术和颈外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护理穿刺技术,抢救成功多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现将该技术做一评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静脉留置针用于肺癌病人进行静脉化疗,观察病人的血管变化。结果表明,静脉留置针在无条件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下可用于周围静脉的化疗,具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便于病人活动,减轻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蒋坤琼  黄荟  梁小薇 《内科》2011,6(4):381-382
目的探讨使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艾滋病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3例艾滋病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进行输液。结果使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进行输液,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在使用期间未发生感染及堵管现象。结论使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于艾滋病患者确保了输液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荣  张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695-1696
目的为肺淋巴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比较PICC静脉化疗与传统外周静脉化疗的优劣。方法将38例肺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规范化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外周静脉滴注化疗药物,观察化疗相关局部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全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2例,未有渗漏损伤的发生,毒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渗漏损伤5例,同时发生1种以上毒副反应4例,毒副反应发生率52.6%。结论对于肺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静脉化疗,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操作方法,失误分析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结果:28例患者成功地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其中1例损伤锁骨下动脉,2例误入颈内静脉。2例经右侧穿刺失败,改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置管平均39d(27~65d),3例分别于置管后18d,22d,36d发生部分阻塞,2例分别于置管后24d,38d发生脱落。30例均未发生经导管感染。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置管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阻塞、脱落的保征。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是采用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的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抽取静脉血或放血、输注高渗溶液或刺激性大的溶液,还适用于ICU的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性。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化疗,禁食患者的治疗,必须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来补充营养剂和给予化疗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会引起患者穿刺肢体的疼痛、肿胀、静脉炎等,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病人多有恐惧感及各种不适。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或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及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83%,套管堵塞发生率为4.17%,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00%,液体渗漏发生率为5.83%,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9.17%。结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观察和记录,预防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  荣丽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50-1350
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为临床治疗中行静脉高营养、肿瘤化疗及重症抢救等提供唯一可靠的静脉通道。由于临床治疗上的需要,置管时间较长,因此对置管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人入院时大多处于昏迷状态,由于长时间不能进食,造成体内营养缺乏,同时引起血容量不足。为了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我科医生在无菌操作下行锁骨下深静脉和股静脉穿刺,滴入高营养液治疗或按要求快速补液抢救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在老年化疗患者对比治疗中的安全性与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该院老年化疗患者的资料,其中IVPA组43例、PICC组52例,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管道维护、生活质量等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IVPA组与PICC组相比,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护理贴膜引起的皮炎、静脉炎、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导管维护费用更少、维护时间更短,不按时维护、重新调管、意外拔管、再次置管等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 IVP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导管维护依从性良好,可作为老年化疗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20.
侯文静  刘桂霞 《山东医药》2009,49(27):74-74
静脉化疗时,由于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置管,约60%~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2006年4月-2008年11月,我院共收治肿瘤化疗患者100例,经采取预防措施及精心护理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