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和P-选择素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6例cITp患者全血中RPs百分率和绝对值以及p-选择素水平,观察其在cITP中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RPs%为(7.72%±3.06%),RPs绝对值为(13.34±7.48)×109/L,P-选择素水平为(6.78%±2.15%).②cITP组RPs%及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Ps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RP%呈负相关,r=-0.405,P<0.01,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之间无相关性,RPs%及RPs绝对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巨数目间无明显相关性.④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RPs%明显下降,P-选择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血小板上升前,首先出现RPs%上升,p-选择素下降,此后随着血小板的持续上升,RPs%及P-选择素均逐渐下降.结论:RPs%、RPs绝对值和RP-择素水平能反映c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活性及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破坏状况;在治疗中动态观察RPs%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激素对cI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s)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中的临床意义以及RPs百分率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TP组、非cITP组及对照组外周血RPs百分率。对cITP患者RPs百分率与血小板计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ITP组治疗有效者RPs百分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TP组RPs百分率明显高于非cITP组及对照组(P<0.01);非c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s%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 RPs百分率可反映骨髓产生血小板的状况,对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对诊断cITP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cITP疗效判定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 (RP)百分比及绝对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噻唑橙 (TO )染色法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了 3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例慢性再障贫血 ,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血RP百分比和绝对值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ITP组和MDS组患者RP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ITP组RP百分比又高于MDS组。CAA与脾功能亢进组RP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各组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P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能力 ,检测RP百分比有助于对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3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2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TJ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1),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百分率及RP绝对值。结果: (1)正常对照组:RP百分率为为(2.01±1.47)%,RP绝对值为(4.1 2±1.37)×109/L。(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患者RP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RP绝对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性白血病患者RP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百分率恢复正常。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是血小板减少疾病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也是疗效判断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百分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噻唑橙(TO)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RP百分率,测定20例正常人和30例各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ITP 3例,TTP 1例,AA 7例,未治疗白血病4例,白血病缓解期5例)RP百分率。结果:20例正常人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3.66±2.27%和7.78 ±4.53 ×10~9/L;ITP或TTP组分别为21.04±12.73%和4.36±3.09 ×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A组和急性白血病初发组的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2.71±1.32 %、0.75±0.48×10~9/L,和2.51±1.45%、0.64±0.42 ×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减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缓解组RP百分率无明显改变。结论:RP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能力,检测RP百分率有助于对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鉴别,特别是鉴别骨髓造血减少和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并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玉兰  卜辞 《中国医药导报》2015,(9):165-167,17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对血液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血液疾病患者64例,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液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血液学指标;对三组血液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AL组、AA组、ITP组患者中检测PLT、PCT的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患者MPV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AA组患者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ITP组患者PDW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患者PDW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A组骨髓增生程度则明显减低;三组血液病患者巨核细胞数均以幼稚型或颗粒型为主,而正常对照组巨核细胞数以成熟产板型为主;血小板数量及分布比较中,AL组、AA组、ITP组患者均未发现正常人的正常成堆式分布。结论血小板参数及骨髓细胞检测对血液疾病的诊断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合检查对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三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3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30例.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四种血小板参数,MIAS-2000医学显微图像应用系统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增生程度、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量分布,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初诊AL、AA和ITP患者的PLT参数均明显降低,PCT参数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在MPV参数仅ITP患者参数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而AL和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PDW参数除AL患者外,AA和ITP患者PDW参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这三种血液病成熟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均明显缺少、血小板数量分布为罕见或少见,AA患者骨髓增生程度为减低或极度减低.结论:血液PLT参数与PCT参数明显降低和骨髓涂片血小板极少是三种血液病的共同特征;因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ITP患者与骨髓受抑或衰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AL、AA患者在MPV和PDW参数值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性.血液PLT、MPV、PDW和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AL、AA和ITP三种血液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2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结果:①血小板计数: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计数[(212.2±97.6)×109/L]明显高于缓解期[(168.7±67.8)×109/L]和对照组[(166.8±81.4)×109/L](P<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3.9±1.2%)和缓解期(8.6±2.1%)患者组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13.3±3.4)%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患者P.选择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在活动期UC患者中,对于不同的病情程度,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评价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10例外周血系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SIA法进行PAIgG、PAIgA、PAIgM3项联合检测。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液系统肿瘤、肝病患者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TP、AA、血液肿瘤组及肝病组患者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