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体外连续培养已成为疟疾研究的一项基本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地促进了疟疾防治及研究的发展。开展疟原虫的体外培养及研究,虫种的保存是一个重要环节。常规的方法是液氮冷冻保存,可以长期保种。但是,日前不少地方尤其是基层的卫生防疫及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2.
饲养细胞在建立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作用江钢锋,洪佳冬(热带病研究室)关键词疟原虫;体外培养;饲养细胞中图号R382.3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技术是疟疾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自从该技术创立[1]以来,国内外已相继成功地分离和建立了许多恶性疟原虫不...  相似文献   

3.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技术是疟疾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自从该技术创立以来,国内外已相继成功地分离和建立了许多恶性疟原虫不同虫株的体外培养。但是,有的研究者在试图建立新虫株的体外培养时也遇到了困难或失败了,因为从疟疾患者血中新分离的虫株最初阶段不易适应在体外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由第一军医大学疟疾免疫研究室完成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等三项研究成果,最近在广州通过全军技术鉴定。 (一)恶性疟原虫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研究本研究对获得的28株抗恶性疟海南株红内期原虫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荧光特性及体外抑制试验等方面的鉴定。获得7株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圆疟原虫四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恶性疟疾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南欧、北美洲、非洲国家及我国西南山区各省较为常见。我院于2002年冬季收治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开展恶性疟疾的防治研究,需要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以便为研究恶性疟原虫的有性期创造实验条件。一、培养方法及结果 Row(1929)首先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培养出未成熟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自从Trager(1975)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获得成功后,为恶性疟虫原配子体体外培养提供了技术条件。Smalley(1976)从27例6个月到6岁的恶性疟患者静脉取血,用199培养基洗涤1次,再用下列培养基培养:199培养基含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蒿甲醚对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脑型疟疾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总结1994年4月~1996年7月援喀麦隆医疗队期间小儿恶性脑型疟疾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国产蒿甲醚;另一组用法国产的Quinimax治疗。结果蒿甲醚治疗效果优于Quinimax,并且副作用少而轻。结论蒿甲醚作为抗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脑型疟疾.作用迅速,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大多仅为胃肠道反应,是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8.
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诊断疟疾,并将两检测系统制成试剂盒。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和疟疾病人全血中的LDH-P,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10-100个原虫/μl血和25-150个原虫/μl血;检测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80.00%,检测30份间日疟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6.67%;检测40份疟区非疟疾血样、非疟区40份健康人及30份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样,仅快速电泳法检测出1份疟区非疟疾血样为阳性。结论:应用快速电泳法试剂盒和快速薄层色谱法试剂盒诊断疟疾,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在临床及现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体外抑制试验、调理试验和细胞毒试验等方法,对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McAb之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17株McAb中有7株对同步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的体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取决于剂量和作用时间。在McAb—IgG浓度为0.6mg/ml时,上述7株McAb的抑制活性均在94%以上。在6株McAb中,有4株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疟原虫而发挥调理作用。在7株McAb中,有4株能加强腹腔细胞杀伤和杀死疟原虫而表现出细胞毒活性。结果提示,恶性疟原虫McAb似有“多功能”、“双功能”和”单功能”之分,用“多功能性McAb”纯化的疟疾抗原,在制备疟疾亚单位疫苗方面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疟疾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对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有效治疗疟疾面临的主要问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高水平抗性使许多国家把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作为一线抗疟药。随着该药的使用,恶性疟原虫的抗性迅速发展。各疟区已有使用该复方治疗失败的报道。本文综述该复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促使抗药性产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有四种疟疾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可以导致迅速发展成威胁生命的疾病,自2004年5月至当年12月,我院共收治360例恶性疟疾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以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占首位,且逐年升高。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等的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的末梢血中恶性疟原虫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其体积小、形态多样,难以辨别,如果检验工作者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镜检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误诊或误报。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确诊的恶性疟疾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综述了疟疾的现状、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朝军 《广州医药》1999,30(1):54-55
本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属平原地区,夏秋季高温多雨,是个典型的亚热带地区,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疟疾高发区,流行虫种为间日疟原虫,无恶性疟原虫及三日疟原虫。为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区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将疟疾疫情控制...  相似文献   

15.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退热、脾肿大及贫血等为其临床特点。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如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机生命。近年来我国对该病高度重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使疟疾在多数地区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分为间日疤、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原虫4种,且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疟疾。而卵圆疟原虫在国内引起的疟疾极为罕见。若一病人感染两种以上疟原虫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在体外培养中能形成成熟配子体的虫株,以建立恶性疟原虫蚊期和红外期实验模型,我们于1990年在云南南部疟疾流行区从4个病人分离出4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暂定名为B-1(Burma-1),FCC-901/YN,FCC-902/YN,FCC-903/YN,并进行了体外培养观察。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主要疟疾流行区不断出现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株,为寻找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替换新药,我们做了芜荑亲脂性提取物丙(C)的三个组分对于抗药疟原虫株的效应观察,通过动物疟疾模型证实前述三个组分能抑制抗氯喹株鼠伯氏疟原虫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有苗头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希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对于抗药性疟原虫株所致疟疾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抗性恶性疟疾的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扑灭疟疾的计划已实施了四十多年。然而现在尚有两亿人口受到疟疾的危害,尤其是恶性疟疾,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寄生虫传染病。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东南亚泰柬边境及六十年代初在南美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现在已波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许多地区。近年来又发现抗氨酚喹、奎宁、法西达、甲氟喹等多重抗性恶性疟原虫株。海南岛也出现多重抗性的恶性疟原虫株。  相似文献   

19.
一种恶性疟原虫多价重组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白虹  毕惠祥 《医学争鸣》1995,16(3):232-232
一种恶性疟原虫多价重组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陈白虹,缪军,薛采芳,毕惠祥,李英杰(寄生虫学教研室西安710033第一军医大学疟疾免疫学研究室)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重组疫苗;ELISA中图号R382.31自杂合肽SPf66在猴和人体内试验中取得了初步的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Quinimax对非洲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法国生产Quinimax静脉注射治疗非洲恶性疟疾213例。同时用国产蒿甲醚胶囊口服治疗恶性疟疾213例进行疗效比较,5d 1疗程。结果Quinimax组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治愈率56.3%,显效率43.7%,血内疟原虫清除率56.3%。复燃4.2%;蒿甲醚胶囊组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治愈率71.4%,显效率28.6%,血内疟原虫清除率71.4%。复燃5.6%。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血内疟原虫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Quinimax组对疟原虫血内清除率低于蒿甲醚胶囊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Quinimax和蒿甲醚胶囊对非洲黑人恶性疟疾的治疗均具有相当高的临床疗效,但5d疗法Quinimax对疟原虫血内清除率较低,该地区恶性疟疾对Quinimax可能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