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玉金  刘成永  孙庆 《淮海医药》2005,23(3):189-191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s Ag、HBe Ag含量也增高,后两者与前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 332 ,r=0 .380 9)。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 DNA之间,无明显规律。HBs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0 .0 5或0 .0 0 1) ,HBe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 1或0 .0 0 1) ,HBs Ag含量及HBe Ag含量在其他临床分型中比较部分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在部分临床分型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DEL FIA)是一敏感、特异方法,定量检测HBs Ag、HBe Ag能反映HBV DNA载量及复制情况;部分情况表明肝脏病变越重,其HBs Ag及HBe Ag血清含量越低,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与乙肝临床分型之间关系无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的数量及探讨其与 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方法 共 2 4 4份临床血清标本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 PCR分析系统 ,HBV M采用 EL ISA法。结果 经 FQ- PCR检测 ,99例 HBs Ag(+) / HBe Ag(+) / HBc Ab(+)的标本 ,其血清标本 HBV DNA亦全部阳性 ,平均 HBV DNA拷贝数为 1.82× 10 7copies/ ml;96例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 ,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6 .7% (6 4例 ) ,平均拷贝数为 1.82× 10 4 copies/ m l;11例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3.6 % (7例 ) ,平均拷贝数为 7.94× 10 4 copies/ ml。结论 血清 HBV DNA水平与 HBV M表现模式有关 ,HBs Ag (+) / HBe Ag (+) / HBc Ab (+)的标本 HBV DHA值显著高于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和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 ,提示 HBs Ag与 HBe Ag的存在影响 HBV DNA水平。 FQ- PCR能实现准确定量 ,可以检测 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与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2月~2022年2月门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与核苷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病毒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对肝脾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较高,HBV DNA转阴率、HBs Ag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TBil、LN、HA、PCⅢ、CIV水平均较低,ALB水平较高(P <0.05);Dpv和Dsv较低,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抗病毒效果突出,同时可促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d进行抗HBV治疗,并联合中药复方(由黄芪、云苓、白术、当归、丹参、鳖甲、蚤休、半枝莲、虎杖组成)颗粒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治疗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为85%(17/20)。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肯定,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联合抗病毒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促进肝细胞生长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贺普丁(拉米夫定)联合贺维力(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e-Ag/HbeAb血清转换和HBV DNA阴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T、ALT、ALB、TBIL、DBIL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能够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功能,抗病毒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48周、72周肝功能、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改变.结果 48周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都逐渐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观察组恢复好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2周治疗后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都进一步好转,观察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有益于改善肝纤维化;治疗疗程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4,(36):3420-3423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400 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口服,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脾B超图像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脾脏厚度、脾静脉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脾脏厚度、脾静脉及门静脉内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肝硬化的发展,疗效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某院就诊的6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肝硬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对比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证实,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有助于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病毒、乙醇、自身免疫等病因均可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再生和持续纤维化增生最终导致肝硬化。本研究以82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80-82
目的分析针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胸腺法新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临床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为本次观察对象(2015年8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51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单纯胸腺法新进行治疗,实验组26例实施胸腺法新+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水平、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HBe Ag转阴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复方丹参片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d进行抗HBV治疗,并联合中药复方(由黄芪、云苓、白术、当归、丹参、鳖甲、蚤休、半枝莲、虎杖组成)颗粒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治疗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为85%(17/20)。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肯定,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采用综合治疗为主,为了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临床疗效,本院对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18例,重度12例,代偿性肝硬化1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4)岁;对照组40例,慢性乙型病毒生肝炎中度21例,重度9例,代偿性肝硬化1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2±5)岁.所有患者的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均呈阳性(ELISA法),且HBV DNA定性或定量在治疗前有2次以上阳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之间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历号尾数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每组36例。参比组36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干预,均以12个月作为一个治疗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之前,实验组和参比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1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比组组,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探讨(附2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的发生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福建泉州地区 2 2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 2 0例良性肝病患者与 2 95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 HBV标志物 (HBVM)检测。结果  PHC组 HBV感染率达 94 .5 5 %、HBs Ag阳性率 89.0 9% ,P均 <0 .0 0 5 ;PHC组血清 HBVM感染模式以HBs 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模式多见 ,HBs 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HBs Ag、 HBe 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HB-s Ag阳性病例发生 PHC以 30~ 5 9岁居多 (77.5 % ) ;HBs 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 6 9岁 (6 6 .6 7% )。结论  PHC的发生与 HBV感染关系密切 ,HBV感染是本地区发生 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戴善梅 《淮海医药》2013,31(4):350-35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33例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2组在肝功能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能显著降低血清HA、LN、IV-C、PCⅢ指标,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振肝灵丸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_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4例,治疗组口服振肝灵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均较疗前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增加,两组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肝灵丸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效果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相当。  相似文献   

18.
毛伟红 《淮海医药》2005,23(1):47-47
目的 探讨 EL ISA和 PCR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4 2例患者同时检测 HBV- M五项乙肝标志物和 HBV- DNA。结果  HBs Ag( ) HBe Ag( )抗 - HBc( )时 ,HBV- DNA阳性率最高 ,达 95 .8%。其次分别为 :HBs Ag( )抗 - HBs( )抗 - HBc( ) ,4 0 .2 % ;抗 - HBs( )抗 - HBe( )抗 - HBc( ) ,7.3% ;抗 HBs( )抗 HBe(- )抗 - HBc(- ) ,0 % ;HBV- M五项全阴性 ,2 .2 %。结论 EL ISA与 PCR联合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患者在保肝、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名正)10mg和拉米夫定100mg口服,疗程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16例(88.9%)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Child—Pugh积分下降,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12周时1例HBeAg阴转,24周时阴转病例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迅速显著地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缓解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36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ST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L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ALT、STB、AL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HA、LN、PCⅢ、CL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HA、LN、PCⅢ、CL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