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胸段食管鳞癌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描述经手术治疗的2 067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病理特点,χ2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肿瘤长度(χ2=44.629,P<0.01)、浸润深度(χ2=23.013,P<0.01)及分化程度(χ2=18.622,P<0.01)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OR=1.339,95%CI为1.217~1.474)、浸润深度(OR=1.253,95%CI为1.115~1.409)和分化程度(OR=1.366,95%CI为1.182~1.579)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T1~T2期的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胸下段食管癌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6%、34.5%和20.4%。T3~T4期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4%和18.8%;胸下段中纵膈、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1%、43.4%和30.0%。高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及低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下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8%、17.6%、38.5%和27.4%;低分化胸中段食管癌中纵膈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9%和29.1%,胸下段中纵膈、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3%、55.6%和29.3%。结论:勾画胸段食管鳞癌的放疗靶区时,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高危区域进行选择性照射。  相似文献   

2.
1 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 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 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 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 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29 例胸段食管癌进行研究,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 458 枚。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分布情况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大体病理形态、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1)102 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5%(102/229)。 258 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0.5%(258/2 458)。2)胸上段食管癌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9.0% 、6.7% 、9.8% 和14.2% ;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26.1% 、7.4% 、11.8% 和11.9% ;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0、1.6% 、5.3% 和10.0% 。3)Tis期无淋巴结转移。T1、T2、T3、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 、42.9% 、48.3% 和31.3%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7.9% 、10.8% 、10.7% 和10.8% ;T1~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733,P=0.435 和χ2=0.686,P=0.876)。 4)病变长度≤3cm组、
3~5cm组和>5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2% 、43.4% 和46.2%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9.1% 、11.6% 和11.7% ,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χ2=0.094,P=0.954 和χ2=3.933,P=0.140)。 5)髓质型、溃疡型、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4.0% 、9.6% 、4.3% 和18.3%(χ2=19.292,P=0.000),蕈伞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较低。6)鳞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5% 和75.0%(χ2=4.852,P=0.028);淋巴结转移度为9.5% 和18.6%(χ2=11.323,P=0.001)。 低分化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涉及部位多,播散广泛,且食管癌病变早期即可发生癌转移。大体病理形态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 对内镜病理证实的149例早期食管癌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区域清扫的淋巴结编号,行病理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49例患者中,3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8%,淋巴结转移度为2.4%.胸上段食管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以腹部淋巴结转移为主,尤其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44.1%),而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度相当.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14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结论 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仍较高,对于病灶局限于上皮层或侵及固有膜者可采用较为局限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对于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者可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尤其要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8 1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 1~ 4年随访分析 ,表明食管癌术后转移率与手术时食管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癌旁食管切除长度呈正相关。当肿瘤长度 >4cm,癌细胞浸润纤维膜、低分化或未分化癌 ,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时术后转移率显著升高 ;当癌旁食管切除长度 <6 cm时术后转移率显著升高 ,而切除 >10 cm时则术后转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女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26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并与同期的797例男性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女性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女性食管癌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病变位置中颈段及胸上段比例为16.9%,病变长度<5cm比例为90.0%,浸润深度为pT1~pT2比例为49.8%,病理TNM分期为Ⅰ、Ⅱ期比例为74.7%,淋巴结转移率为30.6%,脉管癌栓率为9.2%。与男性相比较,女性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晚,病变部位较高,病变长度较短,病变浸润深度较浅,病理TNM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侵犯率较低;而在病理类型、神经侵犯率、组织分化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0%和66.7%,而男性患者分别为86.5%、65.8%和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是女性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女性食管癌在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脉管癌栓等方面具有与男性食管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女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要优于男性,可能与其病变长度较短、浸润深度较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及病理TNM分期较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8.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140例胸段食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各段食管癌均存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低分化癌之间,肿瘤长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相关,与肿瘤长度,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988例食管癌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野外淋巴结转移的途径和几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988 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病变两端各延长3c m 为界划分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对术后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 .1 % ;放射野内、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 .2 % ,30 .4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外侵及 T 分期呈正相关,其中 T3 , T4 期病变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 .8 % ,40 .0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与鳞癌和腺癌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常规食管癌放射野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时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合理的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0年6月150例接受胸段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0.7%,其中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率为32.7%,转移度为20.99%.单因素分析显示: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均可向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分别为57.7%、28.9%、23.5%;不同分段之间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0.010).高、中、低分化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13.0%、40.9%、43.8%;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食管癌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转移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665,P=0.003).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与胸廓入口处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程度和病变部位是影响胸廓入口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廓入口处淋巴结的清扫对预防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