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因子Ⅶ相关抗原(FⅦAg)与因子Ⅶ活性(FⅦC),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期法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FⅦa测定结果分别为(2.6±0.8)μg/L、(2.8±0.9)μg/L与(2.9±0.9)μg/L,均较对照组(40例)(2.2±0.7)μg/L为高(P<0.05)。三组中FⅦa/FⅦAg分别为3.20、3.88与3.81,均较对照组(2.60)为高(P<0.05),三组中的FⅦC仅稳定型心绞痛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AMI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其他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检测FⅦ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FⅦa绝对值及FⅦa/FⅦAg相对值作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FⅦC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 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中的意义。方法 选自住院的病人 2 17例。分为 4组 :1急性心肌梗死 ( AMI)组 5 0例 ;2无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NSTEMI)组 45例 ;3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组 82例 ;4稳定型心绞痛 ( SA)组40例。应用火箭电泳法测定各组 CRP值 ,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 CRP浓度 ( 17.62± 8.43 ) mg/L和 NSTEMI组 ( 16.5 3±7.89) mg/L明显高于 UA组 ( 12 .87± 5 .76) mg/L和 SA组 ( 7.94± 3 .76) m g/L ,UA组 CRP浓度明显高于 SA组 ,而 AMI组与NSTEMI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炎症反应在 AC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CRP水平可作为 ACS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c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及对照组[(0.26±0.12)mg/L、(0.9~8.4)4.9mg/L](P<0.01)。ACS组血浆DD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2.21±2.70)mg/L,(5.73±1.28)%vs(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以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5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6mg/L±0.27mg/L)显著升高,P<0.001。冠心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浓度(7.38mg/L±5.7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5.40mg/L±11.7mg/L),P<0.001;急性心梗组血清hsCRP浓度(32.75mg/L±23.16mg/L)又分别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102例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冠心病病人血浆CRP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104例血浆CRP浓度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以及冠心病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相应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CR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分别为(2.2±0.2)mg/L、(5.8±0.4)mg/L、(12.7±1.1)mg/L和(18.6±1.1)mg/L.结论 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检测167例各类肝病患者的几种血浆凝血因子。22例息肝FⅦ:CA为90.1±24.6%,与正常组(107.5±14.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6例肝硬化及20例重肝FⅦ:CA分别为38.8±10.4%及29.8±23.9%,与正常组比较,P<0.001。检测37例急肝Fg。Ag为4.06±1.04g/L,显著高于正常组(2.88±0.67g/L),P<0.05;38例肝硬化和30例重肝Fg。Ag分别为1.86±0.64g/L及0.163±0.095g/L,与正常组比较,P<0.001。各类FⅧ:CA、VWF:Ag/Ⅶ:CA、VWF:Ag均高于正常组(P<0.01)。因此,上述测定对观察疗效及判断病情有参考意义。VWF:Ag/Ⅶ:Ag对诊断肝病并发DIC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P<0.05)。CRP>18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52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0例);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22例)、三支病变组(28例)及左主干病变组(10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为低Gensini分值组(32例)、中Gensini分值组(33例)和高Gensini分值组(33例)。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27±0.27mg/L)高于对照组(0.98±0.17mg/L)及稳定型心绞痛组(1.11±0.24mg/L)(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支病变组(1.18±0.27mg/L)、双支病变组(1.21±0.34mg/L)、三支病变组(1.16±0.26mg/L)、左主干病变组(1.23±0.37mg/L)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Gensini积分低Gensini分值组(1.19±0.29mg/L)、中Gensini分值组(1.22±0.28mg/L)、高Gensini分值组(1.16±0.31mg/L)血清胱抑素C水平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血浆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在UA 86例、稳定性心绞痛(SA)49例,正常对照组36例测定CRP浓度,按照《建议》的分层将86例UA患者分为低、中、高危险组,比较各级的CRP浓度,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结果:UA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SA组(P<0.05)。低、中、高危险组的CRP浓度分别是(11.23±0.79)mg/L、(13.78±0.82)mg/L及(16.85±0.87)mg/L,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递增(P<0.05-<0.01)。结论:随着UA危险度分层的增加,CRP浓度依次增加。(CRP水平是UA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酶 - A(PAPP- A)和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6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 ACS4 3例 ,稳定型心绞痛(SAP) 2 5例 ,2 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其血浆中 PAPP- A,采用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 hs- CRP水平。结果  1ACS患者血浆中 PAPP- A和 hs- 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APP- A :(17.9± 8.7) m IU / L vs (7.1± 4 .2 ) m IU / L ,P<0 .0 1;hs- CRP:(4.31± 0 .38) mg/ L vs (2 .0 1± 0 .14 ) mg/ L ,P<0 .0 1]。 2 ACS患者血浆中 PAPP- A和 hs- CRP均较 SAP组显著增高 [PAPP- A:(17.9± 8.7) m IU / L vs (8.5±5 .6 ) m IU/ L,P<0 .0 1;hs- CRP:(4.31± 0 .38) m g/ L vs(2 .13± 0 .2 8) mg/ L,P<0 .0 5 ]。 3S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PAPP- A与 hs- CRP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4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hs- CRP与 PAPP- A之间有显著性相关 (r=0 .6 8,P<0 .0 1)。结论  PAPP- A与 hs- CRP在 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 ,可作为 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指标之一 ,且 hs- CRP与 PAPP- 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Y  Xu DM  Sun CY  Zhen JE  Wang HF  Wei WN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18-420
目的研究各种类型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血浆脂质的关系。方法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凝血因子Ⅶ总抗原(FⅦag)采用ELISA法。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FⅦ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A、OMI、AMI组的FⅦag与正常组和SA组的FⅦa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Ⅶa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FⅦa与FⅦc、FⅦc与FⅦag均呈正相关。结论各种不同类型IHD均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IHD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较FⅦc或FⅦag更敏感。OMI组的FⅦ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TG可能通过引起FⅦa增高间接影响IH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A组);无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B组);无冠心病及糖尿病的老年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抽血检测血清MMP-9和CRP的浓度,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平均血清MMP-9浓度与CRP浓度:A组为(397.25±68.91)μg/L、(8.52±2.45)mg/L,B组为(373.28±111.84)μg/L、(7.27±2.24)mg/L,对照组为(290.76±75.49)μg/L、(3.21±1.11)m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血清MMP-9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中,血清MMP-9与CRP同样是重要的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98例患者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34),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1)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3),比较各组CR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CRP水平(18.5±4.4)mg/L比正常对照组(4.1±1.3)mg/L高,P<0.01;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清中CRP(20.2±5.4)mg/L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5.5±4.0)mg/L,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0.2±5.4)mg/L高于正常对照组(4.1±1.3)mg/L,P<0.01。不同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CRP不同,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最低。结论CRP在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其代表的炎症状态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以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5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 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6mg/L±0.27mg/L)显著升高,P<0.001.冠心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浓度(7.38mg/L±5.7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纽(5.40mg/L±11.7mg/L),P<0.001;急性心梗组血清hs-CRP浓度(32.75mg/L±23.16mg/L)又分别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 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冠心病患者(A组)和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B组),分别行CRP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斑块指数,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A组CRP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5.27±3.85)mg/L和(2.18±3.40)mg/L,P<0.01;A组斑块指数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4.51±2.75)和(1.24±0.37),P<0.01;冠心病组CPR与斑块指数呈正相关,r=0.3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CPR明显高于对照组,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PTE患者(PTE组)及61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hs-CRP及FⅦ活性的测定,hs-CRP、FⅦa、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FⅦc采用一期血凝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E组患者hs-CRP[(19.25±7.65)mg/L:(29.59±11.77)mg/L,P0.01]、FⅦa[(71.27±26.83):(209.80±87.89),P0.01]、FⅦag[(75.12±19.35):(96.11±21.68),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相关分析显示,FⅦa、FⅦag与hs-CRP呈正相关(r=0.982,P0.01),FⅦc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出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肺血栓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较FⅦc或FⅦag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凝血因子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简称糖尿病组)和73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简称合并病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检测。结果合并病组凝血因子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明显升高(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及稳定型心绞痛凝血因子Ⅶ活性亦明显升高(P<0.05),全部受检测者凝血因子Ⅶ活性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γ=0.421,P<0.001)。结论血糖可能通过影响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别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2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Hs-CRP测定。结果1.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SAP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ACS组血清Hs-CRP(5.043±2.805)mg/L显著高于SAP组(2.221±1.580)mg/L(P<0.01)。2.血清Hs-CRP在不同性质斑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软斑块组(5.485±2.921)mg/L、混合斑块组(4.768±1.829)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1.687±1.222)mg/L(P<0.01)。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总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预警作用。方法将住院的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分成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住院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同期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h-FABP、cTn-I和CK-MB的含量。同时,抽取同期门诊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分别为(1.63±0.53)mg/L和(6.34±1.97)mg/L,高于对照组的(0.71±0.32)mg/L(P<0.05,P<0.01)。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FABP的含量分别为(2.89±0.76)μg/L和(17.14±5.69)μg/L,高于对照组的(1.76±0.68)μg/L(P<0.05,P<0.01)。结论hs-CRP、h-FABP联合检测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指标cTn-I、CK-MB相比,对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