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劳氏伤科治疗骨伤疾病的中药用药特色和配伍规律。方法:以2010年度劳氏伤科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先生骨伤门诊病例诊疗处方为资料,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率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符合要求的处方687张,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物共42种,分别属于理血药、祛风湿药、清热凉血药、补益药、理气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劳氏伤科用于骨伤早、中、后期治疗的2味至7味中药组成的配伍规律。结论:劳建民先生传承的劳氏伤科,在骨伤疾病的中药药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本地特色和明确的用药规律,符合骨伤疾病内治法的分期辨证施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VIP近11年的相关文献,采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核心药物、药对及组方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34篇文献中,包括18类、125味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湿药为主,占总药味的72.6%;高频药物前五位为茵陈、黄芩、栀子、白术、大黄;高频药物经聚类分析聚成4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药关联规则15条,三药关联规则24条,四药关联规则12条,为利湿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之间的不同组合,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茵陈、白术、黄芩、栀子、大黄。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视将健脾益胃以扶正,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疏风燥湿止痒以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医案的处方资料,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方剂基本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剂134首,涉及147味中药,用药频次达1 886次。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茯苓、甘草、三七、丹参、薏苡仁、党参、密蒙花、白术、枸杞子、白芍、五味子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79条关联规则和关联强度较强的药物组合31组,聚类分析得到6类。【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处方用药规律如下:首辨虚实,虚者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实者利湿化痰、清热养血,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通络、明目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文献及CNKI中有关冠心病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及LDA主题模型分别从药物关联性和方剂潜语义分析两个角度对冠心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收集冠心病方剂356首,涉及中药318味,药物频次统计结果表明冠心病方剂中的药物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到3个方剂主题,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2个提升度较大的药对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理气祛痰,注重标本兼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冠心病方剂组成,可以发现其组方规律,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53首治疗尿浊的方剂中,共涉及272味中药,使用频率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茯苓、龙骨、甘草、牡蛎、人参、黄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收涩药、清热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合,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归纳为:健脾燥湿、温肾利湿、清热利湿、固肾涩精、补肾壮阳、滋肾补阴、宁心安神、益气补血。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安神药类药物的不同组合,其中桑螵蛸与龙骨是治疗尿浊最常见的药对。结论:尿浊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肾为主。中医治疗尿浊应先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治以清利湿热;久病多虚,宜健脾益气、填补肾精,但要做到清补兼顾。  相似文献   

7.
郭慧  姚成增 《光明中医》2020,(12):1775-1778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4篇,医案98个,共用药201味,分为19大类,1319频次。单味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桂枝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为主;根据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总结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常用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安神,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目标数据库,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文献,提取复方内容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22.0软件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131首,共使用中药158味,高频使用药物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使用频数最多的5味药物为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当归。复方中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苦、辛、甘为主,药物归肝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药物组合21条,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获得5个聚类组合。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多以清热燥湿为主,辅以补益肝肾、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58-26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中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及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1 398首处方涉及中药373味,归19大类,其中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2味3味药组分多是健脾清热利湿、益气养血活血的用药组合。二项三项关联体现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治法。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妙丸组成。系统聚类得到15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22个公因子。以牛膝为因变量的决策树体现独活、羌活、薏苡仁、杜仲和黄柏在配伍中的重要地位。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标本兼顾,本虚重在健脾补肾养肝、益气血和营卫,标实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湿诸法消除风寒湿热痰瘀之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美丽潜规则     
妍子 《东方养生》2008,(11):54-55
打破了关于美丽的既定规则,时尚在08/09秋冬变得更加难以捉摸。“慢时尚”逐渐被拥护,理性的回归允许设计师们冷静表达内心,而非遭受旋风般的季节性时尚轮回。无论女装的流行趋势如何瞬息万变,“混搭”的概念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元素已经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19日,正是收获的金秋时节,140余名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内外的医学、药学及中医药学博士齐聚渤海之滨,共赴2002国际中医药博士论坛——今天、这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的前沿。从与会代表充满激情的发言中我们不难了解到,国内现代中药产  相似文献   

13.
职场潜生活     
YANYAN  全景 《东方养生》2007,(4):56-57
潜规则是依附体,像寄生虫一样,每个人和每个组织都可以看做它的载体。所以它的生存法则是母体决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肾虚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和药性特点及其在治疗肾虚方剂中的配伍规律,为中医治疗肾虚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中国中医药检索系统""中国知网""药智数据"三个数据库收集治疗肾虚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方剂主要来源,药物频次及核心药对,再通过Matlab进行仿真,运用融合宽度挖掘和深度挖掘的关联规则算法(WD-Get Rules)对该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设定置信度≥0.5,支持度≥0.1。结果:数据库中的192首方剂全部来源于《圣济总录》和《普济方》等88本医药书籍;方剂中涉及中药共343味,其中用药频次≥3次的中药有123味;性味多以"温""平""寒""甘""辛"为主,归经以归"肾""脾"经居多;用药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挖掘出方剂中的强关联规则共15条。结论:茯苓、熟地黄、山药、杜仲等是治疗肾虚的常用中药,其中茯苓因具有平补阴阳兼能健脾渗湿之功效,故能与多个中药形成核心药对。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滋肾阴、温肾阳、补肾气、益肾精、脾肾同治、滋阴助阳和活血补肾等多个角度发挥治疗肾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探索治疗眩晕针灸处方的穴位配伍和经络配伍规律。方法从先秦到清代涉及针灸治疗眩晕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上星和风池、丰隆和解溪、合谷和风池、丰隆和风池、外关和足临泣、合谷和丰隆、合谷和解溪、阳谷和足临泣、阳谷和风池、神庭和上星依次为最常用配穴;督脉、胆经和膀胱经为最常用配伍经脉。结论通过关联规则方法对古代针灸文献的研究结果是合理的,所得的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为现代临床的疾病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用安神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安神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甘草、当归、麦冬、朱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甘草、茯苓"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朱砂""酸枣仁、茯苓"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炒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丹参、麦冬、生地黄"等。结论:安神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养血定志,补气滋阴和重镇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古代脉学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咳嗽的脉象描述,本文详细探究了咳嗽脉象的特点,并进一步总结了咳嗽的脉象诊断规律,以及如何按照脉象的特点分析咳嗽的病因病机等,有助于疾病过程中咳嗽的判断分析,为临床诊治咳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如何保持发展的科学性与健康性,这就要求中医教育者必须依照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从外部相关因素、内部相关因素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相关因素,这3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并就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了探讨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215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益气补阳补血、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杜仲、甘草、独活、牛膝、白芍、桑寄生、狗脊、续断、川芎、熟地黄是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东方养生》2008,(2):85-85
包,对于女人来说,既承载着个女性的需求和隐私,也承载着一个女人几十年的观念与习惯。“一包背到底”的女人很多,“换包不换款”的女人也不少。更多的女人,面列日日翻新的包世界发了晕,不是买多了,就是不知道该买哪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