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红  顿建平 《北京中医药》2011,30(5):386-387
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在我院10个月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配方颗粒饮片作为传统饮片的另一种形式正逐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鉴于配方颗粒无论在形状上还是在调剂模式上均不同于传统饮片,特向读者介绍了现代化中药房的设备及操作流程、场地的要求、人员配备、操作技巧及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做好配方颗粒的调剂服务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超细粉体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微米中药的优势、发展前景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产业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五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药的质量不稳定、不可控和无法用现代化术语进行科学表达是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如何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并有利于中药材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命题。此时,中药配方颗粒顺应了这种形势,其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优势成了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药超细粉体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微米中药的优势,发展前景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产业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元清 《江苏中医》2001,22(9):51-51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方颗粒工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静  陈明 《北京中医》2007,26(8):522-524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中药饮片改革剂型,但是对于免煎饮片的生产工艺,一直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对当前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现状的介绍,对不同种类、不同成分的中药配方颗粒工艺方法进行了探讨,分门别类地介绍中药生产工艺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从药理学、药效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综合考察并优选最佳工艺,在配方颗粒的防潮问题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嘉琳  续海训 《中医杂志》2007,48(7):669-669
近年来,我国肿瘤学者根据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程特点,将整合医学的理念引入恶性肿瘤治疗,并发展了整合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相结合、社会援助与自主康复相结合,创造了优于任何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中药配方颗粒(简称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8月门诊就诊的CKD患者316例,辨证施治用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水肿消失168例,减轻3例;尿蛋白转阴87例,血尿消失103例;平均肌酐(SCr)104.83μmol/L。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KD疗效好,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现代化改革新剂型 ,已于 2 0世纪 90年代在国内许多医疗单位推广使用。作为治病保健的药品 ,配方颗粒必须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因中药品种繁多 ,每一个生产品种都必须有其质控标准。质量标准的研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国内各生产厂家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 ,目前包括天江药业、广东一方等几个厂家已有40 0多味常用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制成功。中药配方颗粒需要进行气味外观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卫生学、浸出物测定等相关项目检验。( 1 )气味鉴别 :是中药品种鉴定的一种传统手…  相似文献   

10.
付静  陈明 《北京中医药》2007,26(8):522-524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中药饮片改革剂型,但是对于免煎饮片的生产工艺,一直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对当前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现状的介绍,对不同种类、不同成分的中药配方颗粒工艺方法进行了探讨,分门别类地介绍中药生产工艺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从药理学、药效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综合考察并优选最佳工艺,在配方颗粒的防潮问题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医药特色,淡漠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不注重传统中药学精华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经典名方为抓手,教学内容系统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有效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思政元素,润物于无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方案,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一门传统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经典科学的总结。传统,即现代之过去,可谓相继,是历史悠久的象征,是漫长经历和实践的科学内涵,囊括民间的长期应用、特殊文化背景的荟萃。现代,可称为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和总结,皆为现时代所用。中国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在现代医学奋起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时俱进,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市场腾起,与世界医学接轨。我们11年来在瑞典开展中医药医疗、药业、教学等工作,并且加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的现代中药饮片(在瑞典将中药饮片称之Te茶)新剂型。新型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原中药饮片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纤维科学新技术,创新、更型、冠名而成,是当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变革的深入,中医药和信息学方法与技术交叉结合,诞生了中医药信息学,它是由中医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互整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及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中医药信息技术可以为中医眼科所用,从而解决目前中医眼科没有一套公认的辨证体系和病证难以结合的困境,发挥中医在眼科疾病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汤剂(TD)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而其制备不便等弊端严重制约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DGCM)改进了其诸多弊端,但长期未能有效推广,根本原因之一是DGCM汤剂(DGD)与TD的差异规律等基础研究薄弱。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化繁为简,以相须药对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获取LC—MS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药效学等多层次指标信息,基于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多层次结合、横纵向结合、主客观结合(权重)、图形化与抽象化结合的定性定量对比,从而综合判别其是否可等效替代,并提出不等效时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DGD和TD的共性差异规律,凝练其初步的药性特点,为汤剂改革及DGCM的科学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对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落后的中药制造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而智能制药也必定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中药专家系统的研究,深信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制剂质量控制的基石,构建合理的专家系统有益于实现质量标准化和可视化。本研究结合课题组近十年对中药专家系统研究的成果和感悟,分析了专家系统和中药智能制造的关系及其在实现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以期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事咨询是指药师利用中医药理论和基本知识,向社会公众提供直接的、准确的、与用药相关的各类服务,以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以及生命健康.本文针对医患沟通技巧、中药煎煮方法 、服药方法 与禁忌、中药使用误区、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中成药联合应用时药物的配伍禁忌、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医院合...  相似文献   

18.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药理特点、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保持中药活力的条件,以及对策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近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指出中药的发展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澳大利亚中医政策、中医从业人员现状和中医教育情况,对联邦医管局和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体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行中医立法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对于后来的加拿大中医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其接受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中医药教育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官方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认证体系,拓宽中医药服务国际人才培养渠道,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