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对特拉匹韦的双环吡咯烷中间体开展合成新工艺研究:以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9)为起始原料,通过亚胺基氯代、碱性消除、磺酸化、氰化和酸性水解等一系列反应得到外消旋体(3αR,6α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盐酸盐(4)。游离化合物(4)后,通过对亚胺进行Boc保护、化学拆分、羧基的叔丁酯化、亚胺的脱保护、成草酸盐等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S,3αR,6α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叔丁酯草酸盐(1),总收率约26.4%。本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光学纯度易于控制,适于进行工业化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从旋覆花中提取分离得到的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制备了8个1,6-O,O-二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OABL)衍生物(化合物1~8),并测定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8具有良好的抑制NO生成活性(IC50<2 μmol/L),其活性水平较先导化合物OABL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进2,5-脱水-3,4,6-O-三苄基-D-葡萄糖醇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D-甘露醇为原料构建2,5-脱水-3,4,6-O-三苄基-D-葡萄糖醇的手性分子骨架,通过选择性地对多羟基的保护和脱保护达到对产物分离的目的。结果: 本合成路线通过对已知路线的改进,以D-甘露醇为原料,通过7步反应制备了2,5-脱水-3,4,6-O-三苄基-葡萄糖醇,总收率8.3%。结论: 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是一条经济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4.
改进阿普斯特(APST)合成中的氢化还原反应工艺。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4)和(S)-[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胺]-N-乙酰基-L-亮氨酸盐(7)为起始原料,经过胺化反应得到(S)-2-[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基]-4-硝基异吲哚啉-1,3-二酮(8),再以甲酸铵作为氢源,氢氧化钯碳为催化剂,将化合物8还原成(S)-2-[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基]-4-氨基异吲哚啉-1,3-二酮(9),最后与醋酐完成乙酰化反应得到APST。目标产物结构经比旋度、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胺化、还原和乙酰化3步反应总收率提高至67.0%。改进后的还原工艺,避开了氢化加压特种反应,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化合物1-(4-甲基苄基)-2-甲基-八氢异喹啉盐酸盐(1)是制备新型镇咳药磷酸二甲啡烷的关键中间体。对化合物1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4-甲基苯乙酸为原料,采用氯化亚砜氯代制得4-甲基苯乙酰氯,再与2-环己烯基乙胺反应,再经环化、还原、N-甲基化和成盐酸盐纯化得到目标产物1,总收率约54%,纯度大于98%。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和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黄连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唐松草林碱(2)、(S)-2-吡咯烷酸-5-甲酸乙酯(3)、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4)、3-吲哚甲醛(5)、环-(苯丙-亮)二肽(6)、环-(苯丙-缬)二肽(7)、开环异落叶松脂醇(8)、n-butyl 3-O-feruloylquinate(9)、methyl 3-O-feruloylquinate(10)。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日本琵琶甲虫Blaps japo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对日本琵琶甲虫的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乙酰基多巴胺(1)、(?)-N-acetylnoradrenaline(2)、1, 4- diacetamidobutane(3)、N, N′-pentane-1, 5-diyldiacetamide(4)、(1H-indol-3-yl) oxoacetamide(5)、吲哚酸(6)、吲哚醛(7)、deoxyuridine(8)和胸苷(9)。细胞毒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6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昆虫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疏刺茄Solanum nienkui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疏刺茄的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 2′, 4′-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香叶木素(2)、柚皮素(3)、山柰酚(4)、槲皮素(5)、咖啡酸乙酯(6)、原儿茶醛(7)、邻羟基苯甲酸(8)、香草醛(9)、水杨酸甲酯(10)、N-p-香豆酰酪胺(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将二氢杨梅素和喹诺酮抗肿瘤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拼合,设计了一系列3-羟基-4-喹诺酮类化合物;以3,5-二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还原氨化、弗克酰基化、微波促进闭环、BBr3催化脱甲基、Mannich反应等步骤制备得到16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肺肿瘤细胞株A549和NCI-H 460的增殖抑制活性。所合成的16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化合物对两种细胞株均表现出中等的抗增殖活性,化合物11b对NCI-H 46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在3-羟基-4-喹诺酮结构的N-1位进入异戊烯基能显著地提高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卡巴拉汀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巴拉汀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如下:首先将间羟基苯乙酮(4)与甲乙氨基甲酰氯缩合得中间体(3),然后用科里-巴克什-柴田(CBS)手性还原得(R)-N-乙基-N-甲基氨基甲酸-3-(1-羟乙基)苯酯(2),再经甲基磺酰氯甲磺酰化,并用二甲胺气体原位亲核取代得终产物卡巴拉汀(1)。整个工艺最关键的步骤为手性还原中间体(3)生成手性中间体(2),该过程通过正交试验来理解和优化。改进后的卡巴拉汀制备工艺操作和纯化方便,三步总收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13.
在莫达非尼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二氟代苯甲亚砜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中枢兴奋活性进行了测定。以二(4-氟苯基)甲醇为原料,经取代、酯化、胺解和氧化等反应合成了二氟代苯甲亚砜基乙酰胺类衍生物,共计16个目标化合物(5a~5p),其结构经ESI-MS、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然后以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了其中枢兴奋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5a,5b,5c,5e以及5j能提高小鼠的自主活动,其中化合物5b的中枢兴奋活性与莫达非尼相当。  相似文献   

14.
设计完成了环酯肽类活性天然产物Hikiamides A-C的全合成:以市售氮端或羧基端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采用片段汇聚式的液相缩合方法。首先,分别制备三肽片段(化合物5a/5b)和二肽片段(化合物8a/8b);然后,经过缩合、催化氢化得到直链五肽(化合物9a/9b/9c);最后,在混合缩合剂(PyBOP和HBTU)的作用下,关环得到Hikiamides A-C,总收率分别为9%、11%和6.5%。该液相全合成方法具有经济性强、操作简便,收率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Hikiamides A-C天然来源获得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栀子苷为原料,栀子苷元为关键中间体,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通过曼尼希反应仿生合成绣线菊碱的类似物,同时证明栀子苷是组合化学研究的一个理想起始原料。  相似文献   

16.
Sauropunol A-D是从中药龙脷叶中分离出的具有2-脱氧-3,6脱水呋喃己糖(苷)结构的化学成分,具有潜在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以2-脱氧-D-阿拉伯己糖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获得3,5-位以对甲氧基苄基保护的伯醇中间体,对其进行三氟甲磺酰化所得的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会自动引发分子内关环反应从而构建2-脱氧-3,6-脱水-D-葡萄糖呋喃糖苷骨架结构。经脱保护反应,最终合成了sauropunol A,B和C/D,总产率分别为21%,5%和17%(互变异构体sauropunol C/D)。基于前期文献报道,对这4个化合物(sauropunol A-D)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7.
设计完成了一条新的全反式番茄红素全合成路线:由4,8-二甲基-3,7-壬二烯-1-醛(2)与丙醛(3)经Aldol缩合反应制备关键中间体2,6,10-三甲基-2,5,9-十一烷三烯-1-醛(4),再与偕二膦酸酯(5)经Wittig-Horner反应得到3,7,11-三甲基-1,3,6,10-四烯十二烷基膦酸二乙酯(6),最后与十碳双醛(7)反应得到全反式番茄红素(1),总收率为58.7%。与以往的全合成路线相比,具有步骤少、工艺简单、反应收率高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纤维相关蛋白5(MFAP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FAP5的表达情况。分别从膀胱肿瘤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离纯化得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通过qRT-PCR检测CAF、NF及人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UMUC3、J82)中MFAP5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通过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GSE13507数据集中的膀胱癌表达谱数据,分析MFAP5表达与膀胱癌进展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用重组人MFAP5蛋白处理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FAP5在膀胱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T分期和肿瘤分级有关(P均<0.05),并且CAF中MFAP5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NF、T24、5637、UMUC3、J82细胞(P均<0.01)。TCGA和GSE13507数据库分析结果均显示,高表达MFAP5的膀胱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均<0.05)。基因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MFAP5表达水平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并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钙黏蛋白2、Twis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密切相关(P均<0.01)。重组人MFAP5蛋白刺激能促进T24、5637细胞中包括N-钙黏蛋白、MMP9、ZEB1、Twist在内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均<0.01)。结论 MFAP5可能是预测膀胱癌发生侵袭进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潜艇艇员与潜艇岸勤人员注意力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探讨潜艇环境对艇员注意集中和注意分配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EP701C)和注意分配仪(EP708A)分别测量潜艇艇员和潜艇岸勤人员靶标跟踪在靶时间、脱靶次数、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操作正确次数等指标,并对两组人员各指标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注意集中测试中,潜艇艇员一期士官(3年≤兵龄≤5年)脱靶次数多于潜艇岸勤人员一期士官(t=2.03,P<0.05);潜艇艇员多期士官(兵龄>5年)在靶时间低于潜艇岸勤人员多期士官(t=2.27,P<0.05),脱靶次数多于潜艇岸勤人员多期士官(t=2.12,P<0.05).注意分配测试中,潜艇艇员一期上官和多期士官双任务测试操作正确次数分别少于潜艇岸勤人员一期士官(Z=7.03,P<0.0l)和多期士官(Z=7.74,P<0.01).结论 总体上潜艇艇员注意力显著差于潜艇岸勤人员,上艇3~5年是艇员注意力受到或开始受到影响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