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3):F0003-F0003
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耄耋之作《人学散墨》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裘沛然先生86岁高龄时开始提笔写作的,完稿后为精益求精,请教数十位国学专家,删阅八载,总计20万字。本书从人学角度,结合了当代实际,阐发了孔孟“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一系列的儒学思想观点,高度评价了孔孟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并对人学和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裘沛然先生诗文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更好地感受国医大师的人文情怀。[方法]通过梳理裘沛然先生的近二百首诗作的内容及特色,做出相应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裘老的诗作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时也具有“文史交融,善于化典”、“主文谲谏,沉郁旷达”、“各体兼擅,风格多样”、“精于炼字,语句优美”等艺术性。[结论]裘沛然先生的诗文创作体现了大师深厚的文史功底与人文素养,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国医大师、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3日5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7岁。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莅临我校附属岳阳医院青淘路“名医特诊部”,指导“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工作。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何立人,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主编李孝刚等专家随行。  相似文献   

5.
裘沛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虽在胃,但病机与脾、肝、胆的关系至为密切。其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虚,重在脾胃气(阳)虚亏;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等,治疗崇尚辛散苦泄、甘缓酸收之法。辨证论治与随证加减相结合,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名医讲堂”第三期学术讲座于2009年4月24日、5月8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综合信息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分别邀请了首届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颜德馨教授为上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作精彩的主题演讲。龙华医院中青年业务骨干、老中医工作室导师与学生、研究生以及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等300余人参加了学习,并感到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的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座谈会于2009年6月19日在北京召开,30位从事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专家委员会主任、终身教授裘沛然以年龄最长者当选。  相似文献   

8.
笔者将1958年执教上海中医药大学之裘沛然先生治疗胃脘痛经验在此以示同道。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学会安徽省分会主办的首届“华佗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伟大医学家华佗的故乡——安徽省毫县隆重召开。讨论会引起全国中医界、医史学界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务委员张劲夫、省委书记杨海波、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吕炳奎等同志为讨论会题词。省内、外专家、教授裘沛然、李经纬、彭静山等95人出席  相似文献   

10.
上海铁路局1985年度中医学术年会于1988年3月12日~3月14日在太湖疗养院召开。从上海专程来祝贺的有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赵伟康和专家委员会主任裘沛然等教授。这次年会共收到论文42篇,并进行了大会交流。会议还邀请了专家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及专题咨询,解答了代表们共同关心的中医理论,临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与会代表对国务院四项英明决定深受鼓舞,一致  相似文献   

11.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与各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疾病证候病机的病理因素。方法:规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完整的诊治资料,建立数据库,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信息指标进入多变量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证候的主要因素。结果:建立了6个不同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和气虚血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肝实质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机“气虚血瘀”的病态基础之一;慢性炎症和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湿热和瘀热的病态基础;肝肾阴虚与瘀热内蕴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营卫失和、外邪入侵,气敌国不足,肝肾亏虚,湿邪壅阻,痰瘀互结。辨证论治应着重于扶正顾本,攻补兼施,具体治法是调和营卫,祛除外邪,益气养血,补养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同时应注意调摄养生。  相似文献   

14.
LgA肾病血尿属于祖国医学“尿血”范畴。临床上可分为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多与风热、湿热邪毒侵袭人体有关 ;慢性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多与脾、肾、肝等脏器的气虚、阳虚、阴虚而导致的血脉瘀阻、血失常运有关。治疗上可按本病的主要分型 ,如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外感风热型、下焦湿热型、心火炽盛型、热结咽喉型、气滞血瘀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虚损生积”论——刘平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教授通过对大量中医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现代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乃积之本"的肝硬化"虚损生积"中医病机理论。其中"虚损"主要表现在肝脾气虚和肝肾阴精虚损两个方面,气虚反映了机体功能的损伤与降低,而肝肾阴精虚损则指肝脏形质损伤,是虚损更深层次的病机变化。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虚损"主要体现在肝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功能的衰退以及肝窦壁的损伤;而"血瘀"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对阴精虚损的救治只能缓图,而"气虚"当先急顾,可冀"气中生精"。  相似文献   

16.
郑翔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尤善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郑师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肝硬化早期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后期主要是气滞水停,病机关键是肝血瘀滞,肝络受阻。治疗上早期治以疏肝行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后期以行气利水为法,方用宽中达郁汤,治疗上还强调要补脾扶正,活血化瘀,临床上治疗肝硬化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正虚因素参与。初病多由卫表不顾,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痹阻发为痹证。久病致肝肾不足、脾胃亏虚,气血两亏。故疾病不同阶段应酌加扶助正气药物。初期益气固表,病程中顾护脾胃,后期补益气血,调补肝肾。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癌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难度大.张培彤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并分析了张培彤教授治疗化疗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经验.张培彤教授认为积聚病本就存在正气亏虚、癌毒内陷,加之化疗作为外来"毒邪"侵袭,加重了患者正气虚损,导致气血亏虚、脾肾失养.因此,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文献证素比较研究,探析PBC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病机特点。方法:基于万方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结合人工筛选,获取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非重复PBC中医研究文献,参照CHB证素研究方法建立PBC证素数据库。通过与CHB的对比显示PBC证素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①文献特征:纳入56篇文献,病例1368例,研究快速增加,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中医院。②证型分布特征:析出证型56个,依次为肝肾阴虚等10个高频证型,按照证素聚合后形成6大核心证素群依次为:血瘀、脾虚、阴虚、肾虚、湿热及肝郁,与CHB中湿热、肝郁、血瘀、毒、阴虚有所不同。③证素分布特征:PBC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脾、胆、肾;CHB为肝、脾、肾、胆、络。PBC中胆为高频病位,胆络、肝络为特有病位。PBC中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郁、湿、热;CHB为气郁、湿、热、阴虚、血瘀、阳虚;与CHB相比,PBC中气虚、血瘀为高频证素,气郁、热、阴虚、阳虚为低频证素。结论:PBC中瘀、气虚(脾虚)等6大核心证素群值得重点关注;胆、肝络及胆络是特有病位,应在实践中丰富关于胆系的中医治法;气虚、血瘀是PBC绝对优势证素,早期使用补气活血治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结合前期研究,提出PBC三阶段演变假说,气虚血瘀为核心证型,毒损胆络是关键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2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有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气虚517例,血瘀503例,水停462例,阴虚448例,气滞438例,阳虚428例,湿热257例,且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在失代偿期的分布频率高于代偿期(P0.05)。314例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36.36%),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气滞(20.00%)、气虚+阴虚+血瘀(11.32%)、气虚+阳虚+阴虚+气滞(16.13%)、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45.1%)最为常见;487例失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水停最为常见(90.91%),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水停(57.45%)、气虚+血瘀+水停(26.4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23.40%)、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水停(25.00%)最为常见。属于6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的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60.00%的患者未合并水停;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59.81%的患者未合并湿热。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最多见;在代偿期以单一与2~5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血瘀、气滞;失代偿期则以3~7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水停。2期均有气虚、血瘀等基本病机,也有各期病机侧重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