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Nox-4及抗氧化物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组,每组8只,正常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2.5% DSS溶液,7天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通过结肠长度、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肠道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含量,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与生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x-4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浓度,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小鼠肠道组织中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情况,评价机体抗氧化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CP-1、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血清浓度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肠道呈现中至重度炎症状态; DSS组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x-4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x-4浓度在DSS组较正常组更高(P<0.01);结肠组织中抗氧化物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在DSS组中均明显增高(P=0.000);比较机体炎症指标,DSS组小鼠血清中MCP-1、IL-1β、TNF-α浓度较正常组均呈不同程度上升(P均=0.000),结肠组织中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00)。结论 Nox-4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肠道黏膜炎性反应的进程,并可能在IBD的转归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瞬时通道蛋白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瞬时通道蛋白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member 8,TRPM8)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μm, DSS)诱导下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联系及相关通路。方法 选取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SS组,每组各10只。DSS组使用质量浓度为30g/L的DSS共7天构建结肠炎模型,每天同一时刻观察记录小鼠的毛发、体质量、粪便性状(颗粒状、稀便、血便等)、肛周情况(红肿、便血等),给予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根据病理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RPV1、TRPM8、Gαq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和DRG中TRPV1、TRPM8及Gαq的定位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SS组结肠病理下可见明显损伤,DAI评分明显上升(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及TRPV1、Gαq蛋白上调(P<0.05),TRPM8表达下调(P<0.05)。同时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TRPV1与TRPM8、TRPV1与Gαq的共表达,TRPV1与TRPM8共表达于DRG,相较于空白对照组,DSS组结肠组织TRPV1表达增加,TRPM8表达减少。结论 实验性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TRPV1表达升高,TRPM8表达降低,TRPV1/TRPM8可共表达于结肠组织及DRG,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衡机制以维持肠道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所导致的炎症尤其是白介素17(IL-17)信号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究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调控样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4-like,NEDD4L)对IL-17信号通路的可能调控作用,验证NEDD4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功能。 【方法】 在干扰NEDD4L的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以及NEDD4L缺失的小鼠MEF细胞中,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IL-17诱导的IL-6、CXCL2和CCL20的产生;用NEDD4L敲除的小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 sodium,DSS)诱导肠炎的动物模型,监测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便血,分别在第5、7、9天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结肠的病理变化;收集29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样本,用免疫组化检测NEDD4L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在HeLa细胞和MEF细胞中,NEDD4L的缺失上调了IL-17诱导的IL-6、CXCL2、CCL20的产生(P<0.05)。NEDD4L缺失的小鼠用DSS诱导肠炎后体重下降更为显著(P<0.001),病理评分也更高(P<0.05),组织切片观察可见炎症反应更为剧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NEDD4L表达下降(P<0.05)。 【结论】 NEDD4L可负向调控IL-17诱导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NEDD4L的低表达可能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FMT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SS组、美沙拉嗪(又叫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组、FMT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连续饮用3%DSS水7天,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同时DSS组、5-ASA组及FMT组于实验第1、3、5、7天分别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5-ASA及粪菌液灌肠。每天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于实验第8天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结肠组织中中性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FMT可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程度,降低MPO活力(P<0.05),减少组织TNF-α、IL-1β的含量(P<0.05),升高IL-10的含量(P<0.05)。结论 FMT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重建肠道菌群,调节肠道T细胞免疫稳态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对乳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RF)模型小鼠肠-脑轴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乳腺癌CRF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以荷瘤加化疗的方法复制乳腺癌化疗后CRF模型小鼠。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关元、气海穴位,1次/d,30 min/次,干预14 d。通过小鼠一般情况、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体力和疲劳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PA轴相关因子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表达。结果 模型组模型复制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空白组(P <0.05)。模型组干预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针刺组(P <0.05),假手术组干预后长于针刺组(P <0.05)。模型组模型复制后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低于对照组(P <0.05)。针刺组干预后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高于模型组、假针刺组(P <0.05)。模型组、假针刺组小鼠下丘脑中IL-1β、IL-6、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 <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假针刺组(P <0.05)。针刺组、模型组、假针刺组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 <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针刺组(P <0.05)。模型组、假针刺组ACTH蛋白水平高于空白组(P <0.05),CORT蛋白水平低于空白组(P <0.05);针刺组ACTH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 <0.05),CORT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5);针刺组ACTH蛋白水平低于假针刺组(P <0.05),CORT蛋白水平高于假针刺组(P <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降低乳腺癌CRF模型小鼠中枢和结肠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调节HPA轴功能紊乱状态,进而改善乳腺癌化疗后CRF的疲乏症状,这可能是针刺治疗CRF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3%硫酸葡聚糖钠盐(分子量40 000)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复制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纯净水干预,其余3组分别采用甘草泻心汤、美沙拉秦混悬液、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混悬液灌胃治疗14 d。干预治疗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组织学损伤指数(H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的含量,显色基质鲎试剂定量检测大鼠血清细菌内毒素,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升高(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联合组的大鼠DAI评分和HI评分降低(P <0.05),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降低(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P <0.05)。各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干预治疗后疗效优于甘草泻心汤组和美沙拉秦组。结论 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有关,进而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PRDX1、FX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1例IBS-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19例轻度组(75~175分),45例中度组(>175~300分),17例重度组(>300分)。另选取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结构形态及炎症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观察组、对照组肠黏膜PRDX1、FXR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观察组肠黏膜PRDX1、FXR与IBS-SS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比对照组高(P <0.05),FXR阳性表达率比对照组低(P <0.05)。重度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 <0.05),轻度组FXR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 <0.05),中度组FXR阳性表达率高于重度组(P <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IBS-SSS积分依次升高(P <0.05)。Spearman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与IBS-SSS积分呈正相关(rs =0.516,P =0.000),FXR阳性表达率与IBS-SSS积分呈负相关(rs =-0.575,P =0.000)。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PRDX1阳性表达率较高,FXR阳性表达率较低,且与IBS-SSS积分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IBS-D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溃疡性结肠炎(UC)以及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①7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SS结肠炎组、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结肠炎组小鼠每日饮用5%DSS溶液,干预组小鼠则在饮用5%DSS溶液72h后,加用SB203580〔1mg/(kg.d)〕进行腹腔注射。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7d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②收集36例活动性UC患者的肠黏膜组织标本,并以18例结肠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作对照,通过体外组织培养,观察SB203580对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①DSS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经SB203580干预后,其DAI评分、TNF-α、IL-1β的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②体外组织培养结果显示,与未用SB203580处理的UC组比较,SB203580处理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B203580能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从而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NF-κB活化因子1(nuclear factor kappa B activator 1,Act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巨噬细胞Act1表达被靶向抑制的小鼠(anti-Act1)为研究对象,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小鼠体重变化、便血情况、粪便黏稠度等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结直肠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炎症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浸润情况并用RT-q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DSS诱导7 d后与C57小鼠相比,anti-Act1小鼠结直肠炎症指标评分较低,巨噬细胞等浸润数量较少,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较低。结论 靶向抑制巨噬细胞Act1表达能够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40例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20例结肠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2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MSO载体组和Wortmannin干预组,以5%DSS溶液构建DSS小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Wortmannin对小鼠肠黏膜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未用Wortmannin处理的UC组比较,Wortmannin处理后UC患者肠黏膜组织分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2Wortmannin干预组小鼠的DAI评分和肠黏膜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小鼠的DAI评分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调控与释放,Wortmannin能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乐复能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表达的影响,了解乐 复能对 UC 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70只Balb/C雌性小鼠,8周龄左右,体质量18~22 g/只,清洁级。随机分为 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泼尼松治疗组以及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4%DSS 水溶液自由饮用的造模方法制作UC小鼠模型。造模第8天,各组同时分别给予对照剂与实验药物,实验第14天处死小 鼠,游离并取出全段结肠,测量回盲部至肛门的长度,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 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黏膜组织中 TNF-α的表达。结果:1) 使用DSS的各干预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腹泻、黏液便、 大便隐血阳性或血便等症状,随天数增加,小鼠DAI积分逐渐增高。美沙拉嗪、泼尼松、乐复能均能改善小鼠的一般状 况,降低小鼠的DAI评分,减轻结肠长度缩短情况,降低组织学损伤评分。2) 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组 及泼尼松组DAI积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美沙拉嗪组、泼尼松组与乐复能低剂量组之间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乐复能中、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美沙拉嗪组、泼尼松组与乐复能低剂量组 (均P<0.01),且乐复能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乐复能高剂量组好于乐复能中剂量组(P<0.01)。3) 乐复能低、中、高剂 量组、泼尼松组、美沙拉嗪组黏膜缺损相对较轻,小部分腺体不完整,炎症细胞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1);乐复能高剂量组与乐复能低、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与泼尼松组比较,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组织学评 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乐复能低、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和泼尼松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0.05)。4) 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及泼尼松处理组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美沙拉嗪组与泼尼松组比较,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乐复能低、中、高 剂量组之间TNF-α的表达随着剂量增加而减少,所有乐复能治疗组TNF-α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其它治疗组(均P<0.01)。结 论:乐复能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DAI评分、小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及炎症评分,下调小鼠结肠黏膜组组织内 TNF-α的表达,其结果优于美沙拉嗪与泼尼松,且乐复能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模型, 从芳香烃受体(AhR)角度, 观察清肠化湿方对白细胞介素-22(IL-22)分泌及黏蛋白-2(MUC-2)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表达的作用, 阐述其缓解小鼠UC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DSS构建UC小鼠模型, 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形状、隐血情况, 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给药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情况,q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hR的mRNA。Western blot检测结肠MUC-2、AhR、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IL-22、Claudin4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DAI评分上升(P < 0.01), 结肠长度缩短(P < 0.01), 结肠黏膜病理受损情况严重; AhR的mRNA表达下降(P < 0.05), 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上升(P < 0.05,P < 0.01);MUC-2、AhR、CYP1A1、IL-22、Claudin4蛋白表达下降(P < 0.05, 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美沙拉嗪组、清肠化湿方组DAI评分降低(P < 0.01), 结肠长度变长(P < 0.01), 结肠黏膜病理情况改善; 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下降(P < 0.05,P < 0.01);MUC-2、CYP1A1、Claudin4蛋白表达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清肠化湿方组AhR的mRNA表达上升(P < 0.05),AhR、IL-22蛋白表达升高(P < 0.01)。与清肠化湿方组比较, 清肠化湿方+TMF组小鼠DAI评分上升(P < 0.01);结肠长度缩短(P < 0.05);结肠黏膜病理受损情况严重; 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上升(P < 0.01);MUC-2、AhR、CYP1A1、IL-22、Claudin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 结论  清肠化湿方能够激活AhR, 上调CYP1A1表达, 促进IL-22生成, 抑制炎症水平, 同时增加MUC-2及Claudin4的表达, 从而缓解UC。   相似文献   

14.
张文远  韩盛玺  杨红 《西部医学》2005,17(2):99-101
目的 研究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肠粘膜肥大细胞 (IMMC)致炎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建立 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 :SD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三组 :白头翁治疗组 (1 0只 ) 1 - 7天用白头翁醇提物2 g/ kg/ d用蒸馏水配制成 1 ml溶液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模型组 (1 0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馏水 1 ml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对照组 (8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溜水 1 ml每天灌肠 1次 ,自由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分别用莹光法测定结肠组织组胺浓度 ,EL ISA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组织化学法 IMMC染色并记 IMMC数。结果 白头翁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显著改善 (P<0 .0 5 ) ,结肠组织组胺水平升高 ,TNFa和 PGE2显著降低 (P<0 .0 1 )。 IMMC计数减少 (P<0 .0 5 )脱颗粒现象减弱。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抑制 IMMC的活化和组胺的释放 ,终止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降低 TNFa和 PGE2生成 ,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量肝素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及治疗 DSS结肠炎小鼠的有效性。方法  2 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成两组 ,饮用 DSS 7d,预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另取 2 0只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7d。用疾病活动指数 (DAI)、组织学评分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微血栓以评价疗效。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组与对照组的 DAI、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2 .4 0、2 .5 2 (P>0 .0 5 ) ,1.6 5、1.85 (P>0 .0 5 ) ,1.5 5、1.72 (P>0 .0 5 )。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组降低微血栓的形成 ,对照组 10例有 6例微血栓阳性 ,预防组 1例阳性 ,P=0 .0 2 9。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DAI、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0 .4 2、0 .4 4 (P>0 .0 5 ) ,1.36、1.75 (P<0 .0 5 ) ,1.30、1.6 5 (P<0 .0 5 )。对照组 10例有 3例微血栓阳性 ,治疗组 1例阳性 ,P=0 .2 9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可预防 DSS结肠炎小鼠微血栓形成和抑制结肠炎症 ,提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也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 对双氧化酶2 (Duox2) 在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葡聚糖硫酸钠(DSS)(1.0%、2.5%)组自由饮用相应浓度的DSS溶液;5-HT组采用直肠灌药方式(1.0 mg/kg)给药,每3 d 1次;DSS+5-HT组同时给予1.0% DSS和5-HT.于造模第6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通过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 Duox2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Du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5-HT组小鼠无肠炎表现;DSS (1.0%) 组小鼠表现为轻度肠炎;DSS+5-HT组和DSS (2.5%) 组有严重急性肠炎表现.IL-1β、IL-6和TNF-α等表达量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Duox2 mRNA在5-HT组和DSS (1.0%) 组表达增高(均P<0.05),在DSS+5-HT和DSS (2.5%) 组表达下调(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uox2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刷状缘及上皮细胞胞质中,与mRNA表达一致.结论 5-HT可能通过影响Duox2的表达在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润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00-101,103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炎症因子(IFN-γ)和抗炎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和甘草酸二铵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蒸馏水;UC模型组大鼠采用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造模;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大鼠在造模7d后给予甘草酸二铵灌肠治疗7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腹泻和肉眼血便症状)和疾病活动度(DAI积分);光学镜下观察大肠黏膜组织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FN-γ和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UC模型组大鼠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大鼠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未出现明显肉眼血便;正常对照组大鼠未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情况。各组大鼠之间的DAI积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F1=287.50,F2=125.68,P<0.05),UC模型组大鼠DAI积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大鼠DAI积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低于UC模型组(P<0.05)。病理组织学发现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大鼠病理改变明显轻于UC模型组大鼠,正常对照组大鼠肠黏膜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和甘草酸二铵治疗组的结肠黏膜固有层IFN-γ和IL-10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UC模型组相比,甘草酸二铵治疗组IFN-γ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IL-10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能够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症状(腹泻和肉眼血便)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其机制与调节肠黏膜炎症因子(IFN-γ)和抗炎因子(IL-10)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小干扰RNA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小干扰RNA(siRN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小鼠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核因子κB siRNA组、错义siRNA组、DSS模型组.每日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活动、大便性状和便血情况以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情况;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 p65在结肠黏膜内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1)核因子κB siRNA组小鼠的DAI评分[(2.31±0.26)分]和组织学评分[(2.19±0.77)分]明显低于错义siRNA组[(3.42±0.67)分和(4.65±1.53)分]及DSS模型组[(3.73±0.55)分和(4.47±1.52)分,均P<0.05].(2)核因子κBsiRNA组小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 p65的阳性表达及结肠黏膜组织内TNF-α含最[(266±35)pg/ml]明显低于错义siRNA组[(412±51)pg/ml]和DSS模型组[(449±44)pg/ml,均P<0.05].结论 核因子κB p65 siRNA对小鼠DSS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核因子κB p65 siRNA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UC的基因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5%DSS 7d建立急性UC动物模型。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美沙拉嗪组、嗜酸乳杆菌低剂量组(106CFU/ml)、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108CFU/ml)、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量;结果嗜酸乳杆菌可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和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相比,嗜酸乳杆菌低、高剂量组、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组JNK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HSP70的表达增加(P〈0.05),其中以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组效果最佳。结论嗜酸乳杆菌和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都有治疗作用,且二者疗效相当;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的激活、增加结肠粘膜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醇需求酶1(IRE1)α和IRE1β在葡聚糖硫酸钠(DSS) 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正常饮水;慢性炎症组10只,先给予1.0% DSS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水14 d如此作为一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内质网应激因子IRE1α、IRE1β、非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u)、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和黏蛋白(MUC)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α、IRE1β和MUC2表达.结果 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在3个周期末结肠出现炎症表现.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在慢性炎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XBP1s 和IRE1α mRNA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XBP1u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IRE1β和MUC2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IRE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的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其表达量在炎症组高于对照组,IRE1β蛋白和MUC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胞质中,两者表达量在炎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E1α可能通过对XBP1进行剪接来参与肠道炎症反应,并且IRE1α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来调节自身的表达来参与炎症过程;IRE1β和MUC2可能与结肠上皮的功能维持有关,在肠道炎症过程中IRE1β和MUC2表达功能受到抑制而影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