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急救知识学习兴趣程度、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结果: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最感兴趣的急救知识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且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结论: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最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的方法及效果,以提高其应对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方法对528名在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开设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以观看视听光盘教材结合教师面授、实际操作练习及考核的方法进行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结果每期培训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评价结果均为优秀。学生平时成绩平均96.2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7.9分,理论考核成绩平均76.5分,总评成绩平均88.3分,全部取得选修学分。结论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是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可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提高其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当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知识的问卷调查,对数据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合格率低,仅为11.3%,技能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P<0.01),学过现场急救知识与未学过现场急救知识者,知识得分有明显差异,但总体水平不高。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学习需求率高(95.8%);90.4%的大学生希望在校接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80.8%的大学生支持小班授课。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建议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以提升这一群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其社区急救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社区院前急救的意识和急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某985高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知晓现状及施救意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某高校新生军训中1595名大一及大二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偏低,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基础技能知识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AED基础技能培训前与培训后在现场第一目击者反应、判断心脏骤停的基本方法、CPR具体操作、AED具体操作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比未接受培训好;男生、医学生、知晓急救保护法的调查对象表示更愿意对陌生人施救(P<0.01);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信心、担心没有资格、造成二次伤害、不会做以及缺乏法律保护,非医学生更担心自己不会做和被传染疾病(P<0.05)。结论 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较差,接受过急救培训、急救知识技能及格、知晓法律保护是大学生急救意愿的促进因素。向大学生普及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是重要且必要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蚌埠市不同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状况、吸烟危害认知相关态度,探讨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蚌埠市各高校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蚌埠市1所医科院校和1所非医科院校,共计16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非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两所高校大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虽然医学专业大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但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知识的掌握情况仍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性传播性疾病(STD)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性态度、性行为的现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STD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武汉地区某综合性高校中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 143名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AIDS/STD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程度偏低,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依次降低,但对商业性行为、多性伴、婚外性行为、一夜情的态度上,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均为依次升高,男生性态度开放程度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拥抱、接吻、性爱抚、性交行为等性相关行为(与异性),发生性爱抚、性交行为的比例男女生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校在加强普及AIDS/STD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性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和培训需求情况,为高效地开展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十堰市3所非医学院校15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8%学生认为自我急救知识丰富,64.61%学生意识到自身急救知识缺乏;就现有急救知识46.92%的学生毫不犹豫对陌生者进行施救,若接受系统培训后,毫不犹豫施救者上升至78.9%,68.09%学生担心自身急救技能不足是影响施救的最大障碍;98.3%的学生要求接受急救培训,92.27%的学生选择在老师指导下,借助模型动手操作的培训方式;33.03%的学生认为医学院是承担救急培训的最好机构,23.46%的学生则选择医院.结论 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认知差,培训需求愿望强烈,望相关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大学生急救应变能力,提高区域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关于乳房保健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其行为影响因素.方法:对新乡市55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乳房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建立乳房保健的积极态度和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微信平台支持的心肺复苏培训应用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长清大学城5所高校中部分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CPR的知晓度,了解途径、第一目击者身份认同感以及接受培训意愿等。通过微信新媒体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比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培训前后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判断此培训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结果 (1)心肺复苏知晓度及了解途径:培训前仅有9.85%的的大学生明确心肺复苏的定义,且对心肺复苏流程及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低。有28.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过心肺复苏知识,但仅停留在知晓层面上。(2)施救意愿:78.9%的大学生愿意为心博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来挽救他们的生命。(3)接受培训的意愿:80.8%的大学生表示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很有必要并愿意接受培训。(3)实施培训后的效果及满意度:培训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92.6%的大学生表示对本培训方法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培训。结论(1)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了解程度低,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2)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普及心肺复苏知识,非常有必要。(3)基于移动互联网微信平台下的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方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及其行为的调查,为高校开展高血压宣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抽取2316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人群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在缺乏体育锻炼这一项目上医学专业学生227/352(64.489%)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1148/1964(58.4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情况知晓率较低且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应在高校人群特别是新生以及非医学专业学生中大力开展高血压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非定额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随机抽取5个非医学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8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91.1%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较低。结论: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总体知晓率低,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高校应尽快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参考教材,运用PTC模式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20名南宁市青秀区桂雅社区居民分6期培训,每期20人,实施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创伤急救相关概念、黄金救命时间、第一目击者的含义;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以及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术等创伤急救基本技能.评价培训前后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急救态度、自我效能、急救意愿的情况.结果 120名居民中只有47人(39.2%)参加过急救培训;培训后社区居民的创伤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能考核得分和急救态度、自我效能及急救意愿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率低,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应用PTC模式能提高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为学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100名大一新生进行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大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85%以上,男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且部分问题具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无显著性差异;70%以上的大一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态度,95%以上的大一学生对个体卷入较深的问题如交友、同住持消极态度;大一男生比大一女生表现出更开放的性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该校大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不全面、不系统,对艾滋病病患的态度表面积极、实则消极,仍需正确引导。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强对大一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陕西某综合大学60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90%以上,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多数持正向态度;对艾滋病主要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媒体网络。结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今后将艾滋病知识教育以系统性多种形式开展下去倡导大学生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急救技能培训的认可度及影响副素,为促使更多大学生参与急救技能培训、促进急救社会化的进程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某高校随机抽取135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仅有8.8%的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84.4%的大学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没有参与急救技能培训的经历;仅有47.2%的参与者对曾参与的急救技能培训表示满意;在高校进行的急救技能培训的主要授课人员70.6%为医务人员;大学生对曾参与的急救技能培训越不满意、参与经历越多者,其对急救技能的需求越迫切。结论:迫切需要在高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相关培训机构应改进培训方式及培训时间,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促进急救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广泛发动公众以第一目击者的身份参与院前现场急救已成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2]。高校大学生具有人数多、学习能力强等特点,是公众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针对大学生的调查[3]显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亟待提高,其中非医学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高校在校生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自制问卷对随机选取的593名某高校在校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访谈.结果 某高校在校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甚少,缺乏遇到危急情况时自救和互救能力.结论 某高校在校生普遍缺乏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大学生急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9.
曾蓉  孔浩  张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84-1885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新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医疗系大一学生486人,对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从及格率角度,营养态度〉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其中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营养态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家长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饮食行为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营养知识不同的情况下,其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校医学新生的营养知识越好,其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也越好。其中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一定的营养知识,但欠缺合理的饮食行为。因此,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院一至四年级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被抽取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P50为11分,非医学生和低年级医学生知晓程度较低。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基本知晓,但仍存在盲区,如有多数同学不知道滥用剃须刀有传播艾滋病的可能。参加过“青年同伴活动”的学生较未参加过的学生对艾滋病人有更正确的认知态度。结论:该人群对AIDS的相关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提高AIDS的认知水平,对有效预防和控制AIDS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